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国家审计应承担起有效防范经济社会运行风险,积极健全经济社会运行体制和机制,推动实现国家良性治理,促进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的职责。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公正、透明高效的国家管理机构,大多数国家日益重视国家各部门的绩效情况。而绩效评价的主体是多方面的,但绝大多数国家都将此职责归于国家审计部门,在不同的国家审计领导体制下,审计部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然而在监督其他部门绩效情况的同时,对自身的绩效监督更为重要和必要,特别是在经济人假设的情况下,国家审计机关本能地更加厌恶被监督。在我国,国家绩效审计尚未完全发展成熟的情况下,由于国家审计机关提供服务的特殊性使得评价自身绩效变得十分困难。国家审计机关的绩效水平也关系到自身的生存发展。正是鉴于提升国家审计机关能力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及评价其绩效的困难性,使得对国家审计机关绩效评价的研究很有意义。因此通过研究,探讨国家审计机关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构建国家审计机关的绩效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从而促进国家审计机关绩效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文中以理论规范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研究并重的方法对国家审计机关绩效评价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绩效评价的发展现状;然后,对国家审计机关的绩效评价进行了理论分析,包含评价的内容与主体、评价的原则及目的、评价方法等方面,以弥补目前理论研究的不足;其次,建立了国家审计机关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从指标的设计原则出发,分析了指标设置的依据及其影响因素,再利用平衡计分卡(BSC)和关键绩效指标(KPI)的绩效管理工具构建了国家审计机关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再次,构建了国家审计机关绩效评价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来构建指标重要性矩阵,结合Matlab5.0软件对重要性矩阵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各指标的权重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形成了国家审计机关绩效评价的数学模型,再以中国和美国审计署2010年绩效数据为实例,运用该模型对其绩效进行了评价、比较与分析,并提出了对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相关建议;最后,对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指出文中的创新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