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城市人口过多聚集、建筑密度高、开敞空间少等问题不断对城市的应急承载能力发起挑战。因此,如何快速、安全地疏散受灾人群是衡量一个城市安全应急和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标准。当前,城市规划工作者对于城市的安全应急和防灾减灾规划大多采用定性或简单的定量方法,但这些方法的弊端随着城市问题的增加愈发凸显。而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仿真建模成为定量分析的有效技术手段受到很多规划工作者的关注。基于以上几点,本文以历史建筑密集区人员应急疏散避难为视角,运用NetLogo仿真平台模拟人员应急疏散过程,探讨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模型在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中的应用。本文在梳理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解析MAS建模原理和NetLogo软件技术方法;通过实地踏勘的方式进行数据资料收集,定性分析西安明城历史建筑密集区的安全特点;基于MAS理论,运用NetLogo仿真平台构建MAS模型,对西安明城历史建筑密集区人员应急疏散进行仿真模拟,并提出相应的人员应急疏散优化策略和优化方案。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MAS建模理论研究。探讨了MAS建模的理论原理、基本建模步骤;提出了人员应急疏散模型的理论框架。本文的理论研究为模型的技术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类似的城市规划分析研究和Multi-Agent的结合提供思路。(2)MAS建模技术研究。分析比较了多种Agent建模软件的特点和适用性;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运用NetLogo仿真平台实现构建人员应急疏散MAS模型要素的过程和方法。本文的技术研究为定量分析模型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3)MAS模型实证研究。以西安明城历史建筑密集区为例,对已构建的人员应急疏散MAS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具体包括三个方面:(1)总结研究区的灾害风险利弊条件。从区位、建筑、空间和设施四个方面定性分析西安明城历史建筑密集区的避难现状,发现虽然研究区的灾害风险不利条件较多,但尚有一定的优化空间。(2)现状定量仿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人员应急疏散总时间过长(约1.3h)、城墙内的避难场地只能满足研究人口的2/3(约17万人)的疏散需求、部分道路使用强度过强,导致疏散总时间过长。(3)根据现状问题提出相应优化策略并进行模拟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疏散研究区人口、优化开放空间的可达性和街道的通达性以及优化避难场地的规模和布局等策略可以有效的缩短疏散总时间(1.05h)、提高研究区的疏散安全性。本文的实证证明,MAS模型在城市规划定量分析中的有效性、适用性和实用性,不仅弥补了传统城市规划分析方法的劣势,还进一步拓展了MAS模型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