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教育设施的供需矛盾日趋凸显,主要表现为教育设施供给不足、空间分布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并由此导致人户分离、高价学区房、入学难等社会问题。基础教育设施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地规划、管理中小学校不仅有助于实现基础教育设施的公平性与均等化,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公平性发展,而且直接促进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基础教育设施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深圳市南山区基础教育设施的空间布局、教育划片可达性、供需协调性为研究切入点,基于地理学、统计学、经济学、数学、城市规划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辅以GIS空间分析模型、数学计算模型等手段,对研究区的中小学空间布局、教育划片可达性做出分析评价,以及引进供需协调度概念对南山区各街道内的中小学供需协调度值计算分析并展开研究,为后续南山区对基础教育设施的优化工作提出探讨建议。空间布局层面,深圳市的基础教育设施数量与人口占比并不均衡,各区分布差异较大;南山区各街道中小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应关系吻合度不高,具有一定的不均衡性。教育划片可达性方面,南山区中小学的步行可达性整体水平比较一般,各街道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并且均有可达性覆盖空白区域,南山区中小学总体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各街道内的小学的教育划片在合格服务半径下比较均衡,总体有近75%的小学数量教育划片合格,各街道小学的教育划片合格率仍有一定的差异;中学的教育划片则比较不均衡,仅有近30%的合格率,各街道中学的教育划片合格率普遍较低,街道之间的差异也较大。供需协调性方面,南山区中小学供需关系整体表现为“供不应需”的状态,中小学协调发展等级总体表现为良好协调阶段,但是各街道之间的供需表现有一定的差异。首先,南山区的小学在8个街道均表现为“供不应需”的状态,说明各街道的小学供需状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各街道的协调等级有一定差异,蛇口街道为中级协调,南山、招商和桃源街道为良好协调,南头、沙河、粤海和西丽街道为优质协调;其次,南山区的中学在南头、粤海和西丽三个街道表现为“供大于需”的状态,而其他5个街道的中学供需关系均表现为“供不应需”的状态,中学尤其以南山和桃源街道的表现最差,协调等级为初级协调,蛇口街道表现较差,协调等级为中级协调。南山区后续应该优先考虑对沙河、蛇口街道的中小学建设,以及南山街道的中学建设。基于以上分析研究,本文提出了优化南山区的中小学校教育划片、空间布局的建议。从规划方面,通过加强推进中小学校的近远期新建工作来优化空间布局,保障中小学校的可达性,提高供需协调性发展;部分优质民办学校纳入教育划片,以及开通校园微巴来完善中小学教育划片。从教育管理方面,建立“政府主导、集团化办学以及学校联盟、公众参与”的模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和均等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