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资料显示50%-76%糖尿病患者患有胃轻瘫或非机械性梗阻性慢性胃排空延迟,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干扰了药物和食物的吸收利用,使血糖控制不良,加大了患者代谢紊乱的风险及靶器官的损害。目前,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西医在强调良好的血糖控制同时,常选择应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吗丁啉或胃复安、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如莫沙必利、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如红霉素等药物治疗,但临床疗效有限,复发率高,且存在不良反应;而中医药治疗具有多靶点作用,多途径起效的特点。因此,对糖尿病胃轻瘫进行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探讨其辨证论治规律有重要意义。目的:运用临床观察的方法证明中医益气温阳法在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优势,以患者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为观察指标,分析其作用的机理,并与吗丁啉比较,为临床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按糖尿病胃轻瘫的诊断标准,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在新会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的糖尿病胃轻瘫的病人,病史资料完整者,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出合格病例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糖尿病基础治疗(如糖尿病健康教育、合理膳食、合理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上,治疗组予中药温阳降逆汤剂,对照组予吗丁啉(多潘立酮)口服,治疗3周。将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及主要实验室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30例,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疗30例,显效2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两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80%),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胃排空、降低血糖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附子理中汤可显著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胃排空时间,有利于血糖控制,该作用可能与增强胃动力,促进胃排空,调节胃肠运动,改善自主神经功能,调节胃肠激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