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的个性发现之旅——荣格原型视域下《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男主人公形象阐释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jf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福尔斯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杰出作家。他多次在公开场合承认自己的作品深受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的影响。其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自1969年出版以来,一直备受关注。这篇小说中男主人公的转变则是讨论的核心。男主人公查尔斯从迷失自我发展到充分认识自我。本文探讨了查尔斯艰辛的个性发现之路,发现其遵循着荣格的自我探索模式。因此在荣格原型批评理论下,分析查尔斯的转变具有启示意义。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查尔斯在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教条下,缺少对真实自我的认识。首先他误把人格面具当成真实的自己,长期伪装在人格面具“模范未婚夫”和“高贵绅士”之下使查尔斯迷失自我。通过摆脱这些面具的束缚,查尔斯完成了个性发现之旅的第一步。在维持社会所强调的人格面具的过程中,查尔斯一直回避自身人格中的阴影部分。成为“社会弃儿”和对“坏女人”的性欲这两个阴影都受到长期压制,使查尔斯无法认识到真实的自我,与自己的内心愈发渐行渐远。在查尔斯的阿尼玛,即萨拉的外在的吸引和内在精神的召唤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查尔斯意识到阴影与内心的不和谐状态。最终,查尔斯认识了个性的不同面并调控使之处于和谐状态。  这篇论文从荣格的个性化理论视角,强调了认识到人格中无意识原型对形成完整人格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对个性形成完整全面的认识,才能发展健全的人格。全面了解到自身心理的各个方面,才能实现个性化。
其他文献
文学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通常要求译者具有较高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小说作品的翻译也不例外。不可否认,一部优秀的小说作品必然在思想内容、故事情节、
衔接理论有着较长的发展和完善过程,1985年,韩礼徳和哈桑出版了《语言﹒语境.语篇》一书,此书扩大了衔接概念的涵盖范围,把衔接分为结构衔接和非结构衔接。1990年,帕森斯对衔接中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