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炮百合倍性效应分析及外源生长调节剂对其生长特性的影响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fengliang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炮百合是切花市场的重要花卉之一,也是重要的育种材料,但其抗寒性不足,育性较低,主要依靠种球进行繁殖。本论文首先以铁炮百合‘清纯’及其加倍后的四倍体为材料,对增殖分化生根、鳞茎膨大以及移栽后的生长进行了观测统计,并从光合色素、叶片结构、可溶性物质含量、内源激素含量和光合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生理水平的分析;同时对不同浓度SA(Salicylic acid)和ACC(l-aminocyclopropane-l-carboxylic acid)处理下的铁炮百合‘清纯’二倍体生长表现和光合能力进行了持续的观测统计。本研究对铁炮百合后续的抗性研究及倍性育种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主要结果如下:(1)四倍体由于加倍试剂产生的毒害作用在继代培养过程中逐渐消失,5次继代培养时,四倍体在0次继代培养分化过程中存在的滞后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二倍体和四倍体在分化率分别为85.42%和90.63%,二者无显著差异;生根率和生根长度也得到恢复,二倍体和四倍体生根率分别为96.67%和93.33%,生根长度分别为12mm和11.28mm;四倍体的增殖能力仍显著低于二倍体,二倍体和四倍体的增殖系数分别为5.87和3.90。另外,二倍体和四倍体鳞茎膨大的适宜蔗糖浓度不同,四倍体在60g/L时根茎叶的整体生长情况最佳,而二倍体在90g/L时整体根茎叶的表现最佳。(2)四倍体在移栽后具有突出的生长优势。二倍体在15d时的发芽率均大于四倍体,但是最终发芽率无显著差异;倍性影响百合的抽葶时间和抽葶率,四倍体的抽葶时间早于二倍体,抽葶率也高于二倍体,四倍体大鳞茎的抽葶时间和抽葶率分别是移栽后95d和11.34%,而二倍体大鳞茎移栽后分别是105d和3.33%;四倍体的叶长和叶宽均显著大于二倍体。(3)四倍体的生理水平发生显著变化是其生长显著优于二倍体的原因。四倍体叶片在离体条件下叶绿素a含量显著低于二倍体,因此四倍体的叶绿素总量也显著降低了15.48%,但是移栽后的四倍体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二倍体显著增高了39.02%;四倍体叶片的气孔长度和宽度分别比二倍体增大了15.01%和8.68%,单位视野内的气孔数量比二倍体减少了22.63%;四倍体和叶片厚度比二倍体增加了44.57%,主要表现为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的显著增厚以及上下表皮细胞的显著增大;四倍体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比二倍体增加了121.82%,但可溶性糖含量比二倍体降低了5.27%;四倍体叶片中的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3含量上升,生长素IAA和玉米素ZR含量无显著变化;铁炮百合加倍后最大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强了40.54%,叶片的光合能力显著增强。(4)利用熵值法对外源生长调节剂处理后的铁炮百合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后发现:不同规格的铁炮百合二倍体球茎最佳外源生长调节剂浓度不同,0.5mg/L的SA对铁炮百合大球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好,20μmol/L和50μmol/L的ACC对小球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0.5mg/L的SA和20μmol/L的ACC处理后分别可以加速百合大球和小球的发芽,且发芽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6.99%和62.26%;0.5mg/L的SA处理对株高、叶长、叶宽、茎秆直径和开花率的促进作用最好,50μmol/L的ACC对株高和开花率的促进作用显著。不同处理下生长表现改变的原因是内源激素含量以及光合作用的改变,0.5mg/L的SA处理下的铁炮百合大球IAA、ABA、GA3和ZR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0μmol/L的ACC处理的铁炮百合小球IAA含量显著上升;0.5mg/L的SA处理下的铁炮百合光合能力也显著强于其它处理组。
其他文献
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国家建设的基础,同时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保障。在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土地资源短缺的现象逐渐加重,土地盐碱化也逐渐成为严重影响世界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也使农林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与此同时,郊野公园在应对城市生态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满足休闲游憩需求等方面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本文立足时代背景,对盐碱地生态修复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整理,了解盐碱地的概念、成因与危
在当今城乡统筹和生态文明的背景下,自然资源丰富的乡村得以拥有新的发展目标:与城市“等值不同质,内外动力兼具”的新型人居聚落。然而,现行的乡村规划对乡村内在发展逻辑、本土特色和村民主体性的忽视,导致其特色格局要素受到冲击,地方社会不断式微,极大制约了乡村的发展。因此,立足于当前的历史使命和社会经济条件,反思以往的规划实践误区,亟需建立属于这个时代的乡村规划范式、理念和技术体系。本文首先对乡村发展脉络
远缘杂交是培育无髯鸢尾新品种的重要途径。将西伯利亚鸢尾与有髯鸢尾、饰冠鸢尾进行杂交,设置系间杂交组合25个,亚属间杂交组合22个,授粉4166朵,收获种子19395粒,杂种苗2481株。通过胚拯救获得西伯利亚鸢尾与有髯鸢尾、饰冠鸢尾杂交后代,对5个西伯利亚鸢尾品种间杂交组合和黄菖蒲与玉蝉花后代进行表型性状遗传与变异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西伯利亚鸢尾与有髯鸢尾远缘杂交:‘S7’(西伯利亚鸢尾)×有
学位
大花葱由于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独特的观赏性在国内花卉市场需求日益增大,但其繁殖效率较低,通常采用分球繁殖,多数优良品种增殖系数一般只有2~3,大大限制了大花葱的快速发展。大花葱多数品种花而不实,限制了其实生选种和杂交育种的发展。本试验从两方面出发,一是建立大花葱高效再生体系,提高繁殖效率;二是诱导大花葱‘大使’(Ambassador)品种染色体加倍,以期获得性状更佳、可育性增强的多倍体品种。再生试验
植物群落是城市绿地的基本构成要素,对局地微气候环境的形成具有关键性影响,认识其空间特征对微气候因子的影响机制对于改善城市微气候、提高市民户外活动环境的热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利用实地监测方法定量化分析北京秋季城市绿地中具有不同空间特征的植物群落对微气候及人体舒适度的影响情况。再利用ENVImet软件对实测植物群落秋季微气候进行模拟验证,验证其在植物群落微气候模拟研究中的可行性。此后,通过EN
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为城市动植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公园绿地往往以结构简单的群落为主,提高生物多样性的能力有限。近自然绿地基于向自然学习,遵循自然森林群落演替规律,以当地植被特征为参照,形成结构合理的人工群落,在维持城市绿地群落稳定、丰富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如何平衡人的需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城市绿地发展的焦点和难点。目
实现油用牡丹果实的机械化采收,是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对提高我国食用油自给率、解决食用油供需矛盾和促进地区林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有的油用牡丹果实采摘机虽然能够部分满足机械化作业的需求,但是其采摘机构和割刀设计仍然缺乏充足的理论依据,没有实现最优化设计。因此,本文以油用牡丹茎秆为研究对象,针对茎秆的宏观剪切性能、微观结构差异和剪切变形特点进行了试验研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茎秆切割
废弃采石场作为矿山废弃地的一种,立地条件较为恶劣。其在开采时形成了大量的碎石边坡,限制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因此采石场边坡植被恢复就成为了整个采石场生态修复的重点和难点。植物种类的选择对采石场边坡的生态修复十分重要。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与抗逆能力,探索其对采石场不同坡度边坡的生长适应性以便了解其修复潜力,对于推广罗布麻在采石场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
目前国内城市化进程越来越迅速,但是城市的基础防洪排涝功能远远没有达到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而城市蓄滞洪区与城市湿地公园在调节城市雨洪、吸收地表径流和净化污水排放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在研究前期,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和对西玉河湿地进行现场踏勘,首先对蓄滞洪区、城市湿地公园、蓄滞型湿地和水文模型的相关概念和目前研究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同时参考了许多国内外成功的相关案例进行借鉴参考。其次,以水文模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