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在当代雕塑创作中的意义

来源 :西安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angtiemi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史上中国传统雕塑和西方传统雕塑都有着各自明显的风格特征。西方传统雕塑具有明显的具象写实特征,中国传统雕塑具有程式化、抽象化的写意特征,两者之间的审美风格有明显的差异。从民国起,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雕塑,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雕塑的本土化艺术特征在逐渐削弱。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本土文化意识的觉醒,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意识又显示出其恒久的魅力。儒道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根基,道家文化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哲学观念更是当代人心灵的净化剂,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仍然植根于当代社会,根植于人们的内心深处。从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中国当代雕塑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也开始反思本土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以及其继承与发展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将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意识与当代雕塑的形式语言结合起来,创作了很多能够体现中国本土文化审美特征,又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在当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我们既不可能固守传统,也不能全盘西化。当代中国雕塑在向西方雕塑学习的基础上,应该更深层次的发掘具有民族性及当代性的文化艺术形象,从而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更具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作品。在本次毕业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我以自己的现实生活为切入点,将自己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表现在雕塑创作中。作品主要反映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下,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冲突与并存的局面带给人们的影响。
其他文献
教学档案可以说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印迹”。教学档案建立的是否科学、规范是反映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作者以教学档案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本文在以往研究者的基础上 ,对轮台一词的来源及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再作思考
先秦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两个学派,它们在治国思想上有很多相同之处,"内圣外王"是它们治国思想的共同核心,正因为如此,最终形成了中国主流文化的儒道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