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已走过了七十余年的历程,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点。从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之后到8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初期(2004年)、2004年到党的十八大(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等五个时间段,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管理体制等诸方面,都发生了阶段性的变革,积累了五条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经验。建设硕士研究生思政课课程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已走过了七十余年的历程,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点。从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之后到8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初期(2004年)、2004年到党的十八大(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等五个时间段,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管理体制等诸方面,都发生了阶段性的变革,积累了五条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经验。建设硕士研究生思政课课程体系,第一,需要坚持党对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地位;第二,认清思政课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第三,将国家意志贯彻到课程体系中去;第四,妥善处理好教材、教师和教学的关系;第五,不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工作。面对国内国际的新形势新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极大丰富了我国高校思政课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的重大论断和历史研判,不仅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描绘了宏伟的发展蓝图,也给高校思政课课程指明了新趋势,提出了新要求。本文提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硕士研究生思政课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新的社会发展现实,结合未来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勇挑重担,不断探索和发挥新的宣传职能,在促进硕士研究生坚定政治信念、增强科学本领、高涨服务意识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发展体现出新的趋势和要求。这具体包括,第一,健全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第二,打造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人才储备充足的研究生思政课教师队伍;第三,强化研究生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第四,继续加强党对研究生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在认识、总结新中国七十余年思政课建设成就的基础上,笔者尝试面向江苏省九所高校的学术硕士研究生展开调研,分析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在科学认识建设成就的基础上,为提供更高质量的思政课出谋划策。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思政课教学体系表现出教学时效性更加突出、教学反馈不断深化、教学针对性逐渐强化的特点。在发展成就上,表现出课程重要性更加凸显、领导工作机制更加健全、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材建设初见成效三个方面。在发展的问题上,则体现在教学方法有待丰富、教学模式有待深化、学生获得感较为欠缺三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新的社会需求和社会形势。在各类教学软硬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之下,如何进一步完善教学体制,成为硕士研究生思政课长久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全民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日益临近,社会各个领域都在鼓足干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建设热情,提升社会主义建设本领,凝心聚力,共同参与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性发展建设中去。从实际工作来说,完善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体制,需要从全局角度考虑、从细节之处入手。新时代硕士研究生思政课课程体系的完善与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第一,需要强化课程教学机制,进一步提高政治性,建立一体化课程体系,开拓多元化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效果考核方法。第二,需要强化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师队伍教学水平提升,完善教师队伍培养和关怀机制,加强教师队伍考核。第三,强化教学科研协调保障机制,加强教学科研机制设计,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研究水平,实现以研促学。强化教学科研的协调发展。最终,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出具有“民族担当、爱国热情、时代关怀、世界视野”的高水平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其他文献
本研究立足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从老年健康需求视角对我国老年人口的长期护理需求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以期在详细了解我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和特点以及长期护理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国际经验与我国典型地区的试点,提出适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阶段性发展策略以及过渡时期的基本制度框架。全文共分8章。第1章为绪论,概括性地阐述了本研究提出的背景、已有的文献回顾、研究的核心内容、
花岗岩及其相关成矿作用一直是全球地质学家高度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过去十年,大量高水平研究工作的开展大大加深了对花岗岩及其相关成矿作用的认识。这些工作主要集中于如下几个方面:花岗岩起源与演化、花岗岩与矿床的时空和成因联系、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描述性矿床地质研究和构造分析、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成矿过程物理化学演化、热液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和成矿机制等。毋庸置疑,花岗岩相关的成矿
土地财产权是一项古老、传统的权利,在当前人多地少、用地紧张的现代社会,土地财产权的实现与社会多元价值的冲突成为现代法律制度亟待解决的矛盾。我国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已经成为现阶段社会制度深化改革的第一要务。我国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初始构造起源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产权制度,存在产权内容模糊、权利边界不清、权利流转效率低等问题。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历史变迁,阐释农民土地财产权实现的理论,提出我国农民
把联结策略适时地运用到单元整合教学中,使非连续性文本和教材内容有效结合在一起,可最大程度地落实"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课标要求,培养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
大数据环境下,小学语文新教材也提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为新课改落实提供重要推动。因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部分教师缺乏相关的重视,再加上教师未能进行深入分析,致使教学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基于此,如何促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应用,成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晚期病情复杂,治疗棘手,西医疗效常常随着病情进展而逐渐降低。中医药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疗效较好,赵杨教授依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肝肾虚损,肾阳尤亏;提出温肾养肝,兼顾脾肺的治疗准则,临床常验之有效。
由于痕量元素与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息息相关,认识痕量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作用至关重要。过去大量的研究表明大气中痕量元素的自然来源主要包括地壳粉尘释放、海盐飞溅、火山喷发和森林大火等,而人为活动主要包括有色金属开采、冶炼和化石燃料燃烧等。自工业革命以来,增多的人为活动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痕量元素,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安全造成了潜在的威胁。基于过去几十年间格陵兰岛和南极雪冰中的痕量元素研究表明,人类活
本文主要考虑作用在l2(Z)上的一维离散拟周期Schr(?)dinger算子,即H:l2(Z)→l2(Z)其中,v是圆周R/Z上的C2光滑的cos-type位势函数,α是无理频率,λ是耦合常数.如果频率α满足Diophantine条件,我们用新的方法并且在不使用大偏差定理的前提下重新证明了当λ充分大时,这个算子对应的李雅普诺夫指数关于能量是连续的.另一方面,如果频率α满足弱Liouville条件,
自旋电子学是一门最新发展起来的涉及磁学、电子学以及信息学的交叉学科,其核心内容是通过主动调控固态系统中电子的自旋自由度,将标准的微电子技术与自旋相关效应有机结合在一起,为研制新一代高性能电子器件提供可实现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与当今已广泛应用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子器件相比,电压(或电场)调控的自旋电子器件具有能耗低、处理速度快、集成度高和功能多等优势,近年来在信息技术领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工作目的:急性肾损伤和肾脏纤维化在临床常常只能对症治疗,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虾青素是类胡萝卜素家族中抗氧化活性最强的成员之一,已在多个器官中被证实能够抑制氧化应激损伤以及损伤后纤维化。本研究主要探索天然化合物虾青素在急性肾损伤和肾纤维化中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应的作用机制,为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研究方法:第一部分:苏木素-伊红染色(HE)判断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