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形态指标对于街区通风研究的适用性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pt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有资料表明,进行街区空间形态与其内风环境状况的研究是有重大意义的。然而,在进行街区空间形态与风环境状研究之前,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选取一组能够较为全面、准确的描述街区形态的,同时与风环境状况相关性较强的城市空间形态指标体系,作为进一步研究这两者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现阶段国内外的研究中,城市空间形态虽然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但是大多数集中在定性描述的方法上,而且目前已有的定量化指标(比如均匀度、形态度、离散度、紧凑度等)大多用来描述城市用地的增长及形态扩张等的方式。而在街区尺度下风环境状况的研究过程中,这些指标的适用性有待推敲。此外,在已有的关于街区风环境状况的研究中,常用的指标仅仅局限在街区高宽比、街区密度、排列方式、迎风面密度等等较为简单的量化描述方式下,不能较为完整的表征不同的街区形态变化与通风状况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且《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也在寻求用一些量化指标控制居住区内的风环境。为此,本篇论文的目的意在探索适用于街区尺度风环境状况研究的城市空间形态指标体系,为街区的规划提供一些依据,同时,也为相关规范的编写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与理论支持。本文首先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筛选出一批具有研究意义的城市空间形态指标。而后,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及实际工程的经验,设定常见点式街区与板式街区的一个基准案例模型,再对这两种基准案例进行空间形态的演变,形成不同的工况,再通过CFD方法,获得该街区的风环境状况。最后,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适应于两种街区形态的空间形态指标。
其他文献
在现代社会中,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市民们已经不满足于基本物质需求方面的保障,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环境。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不可或缺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商业地产在城市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商业街逐渐全球化。在人们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购物已成为人们的主要休闲方式之一。商业步行街不仅禁止了车行,而
该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室内设计进行重新剖视,并提出相庆的操作模式.在理论部分,笔者首先承认:设计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产物,其次,将设计看作是社会生活结构与关系的反映
城市公共化和信息化社会背景下,伴随着图书馆职能的改变,图书馆建筑的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图书馆的外延和内涵不断拓展,必定会逐渐成为文化中心、信息中心和休闲中心三合一的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