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的临床价值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脑梗死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三大杀手之一,其中三分之二的病例是动脉硬化所致。颈动脉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有些狭窄性病变甚至可能逐渐发展至完全闭塞。由此可见,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准确诊断和处理至关重要。准确评估狭窄范围、精确测量狭窄的程度和识别斑块的形态、特征,是决定是否需要手术及选择手术方式的关键。超声(US)已被证明是一种良好的筛选颈动脉斑块的技术。它可以显示血管走形、管腔内径、管壁内-中膜厚度(IMT)及血管内有无斑块形成等。利用多普勒超声还可获得血流动力学信息。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颈动脉的研究中。它可以清晰显示斑块性质和确定狭窄程度。它可提供更多的病变细节和解剖信息,极大方便了临床医生对病变的评价和治疗。   目的:比较超声和MS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检查一致性及对斑块定位、定性、狭窄程度判定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65例脑梗死患者在一周内进行超声和MSCTA检查,分别观察斑块有无、位置、性质及血管狭窄程度,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65例脑梗死患者经超声和MSCTA检查分别发现了42例、43例患者颅外颈动脉斑块,两者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致性约79%。超声检查还可以观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MSCTA除可检测颅外颈动脉颈段外,还可检测颈动脉岩骨段、海绵窦段及颅内段等。   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的关系密切。超声和MSCTA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中具有互补作用。
其他文献
传统的偏色视频校正往往选用单一颜色恒常算法对全部视频帧进行处理,这使得原本偏色程度不同的视频帧校正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别,出现了大量校正后色差增大的"异常帧"。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阈值筛选的偏色视频校正方法。在分析待检验视频相邻帧间相关性的基础上为实验数据集选取合适的参考帧,用两种Retinex算法对偏色视频进行校正,比较不同处理方法求得的角度误差,得到视频校正的最优阈值。实验表明,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