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迈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今天,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它对于学生提升个人竞争力,学校的长期健康发展,以及维护社会的繁荣稳定等方面的意义重大。本文以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职业——人匹配理论、人格类型——职业类型匹配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以文献资料查阅、专家咨询、问卷调查、访谈等为获取信息和实证资料的主要途径。文章首先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进行了分析,从学校和学生层面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并得出大学生成功就业与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尽完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诸多原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淡薄,重视不够;自我分析不足,不能准确审视自己;方法不明,如何规划不清;规划盲目,短视行为倾向明显;实践环节薄弱,职业环境不熟悉等方面。这直接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导致其效率低下。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既包括社会和高校的因素,也包括个人的因素。本文从诸多方面深入分析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我国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的忽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相对滞后、人才测评和职业咨询建设的力度不够、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等。在深刻分析原因与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贯彻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加强职业咨询和人才测评建设的力度、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以及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