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政策演进特征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ouyouwo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国民健康及社会安定和谐,其因本身具有的特殊属性而成为社会热点话题[1]。随着时代发展,食品种类愈加繁多,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愈演愈烈,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权利保障,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予以关注和重视。政府作为食品安全最重要的监管主体,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食品安全状况。中国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自21世纪以来,全国人大、国务院及相关监管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探索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途径。本文以我国食品安全政策为研究对象,以2001-2017年我国中央部门颁布的食品安全政策为数据,借助Ucinet、ICTCLAS汉语分词系统、BICOMB及SPSS等软件进行发文主体间的协同关系及政策领域、结构分析。对我国食品安全政策的行为主体、政策阶段特征进行多方位、系统性的深入研究。一方面可对我国食品安全政策的现实情况有较深入的把握,另一方面,找出现行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为后续政策的制定及实施提供相关参考。通过对18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政策变迁的特征进行研究。发现:(1)我国食品安全政策发文主体之间合作网络趋于丰富,协同趋势明显。就我国食品安全政策的整体发文部门来看,规模性较大且随着时间的推进,我国食品安全政策联合发文的网络规模越来越大,联合发文部门也越来越多,且不断有新的部门成为联合发文的中心节点。政府各发文部门间协同性加强。(2)法律法规趋于完善,涉及领域广泛。随着各项法律法规的出台,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经营,食品检验,食品进出口,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监督管理等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中国食品安全法律更加完善。政策内容涉及制品、容器市场准入;学校食品卫生监督;生产许可审查;饮用水安全;保健食品广告审查;食品添加剂检查等多种领域。政策内容随时间愈加完善,内容之间距离也呈现缩小的趋势。(3)食品安全政策变迁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追求政策供需均衡、参与方“理性人”假设等内部因素以及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技术手段革新和产业发展等外部因素共同推动着食品安全政策的推进与演变。
其他文献
随着农耕和技术水平的发展,人们对食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初那种“食以饱为先”的观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更加关心与关注的问题。而往往有些国家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其国内食品行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以保护本国消费者生命健康乃至生态环境为借口,设置极度不合理的高标准和严要求,这样一国的食品安全贸易措施就很有可能会成为一种新的食品安全贸易壁垒。食品安全贸易壁垒作为当今国际食品贸易中最为引
α-硫辛酸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人体的天然抗氧化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α-硫辛酸可能对适应性免疫及固有免疫系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本文通过对α-硫辛酸的免疫调节证据和潜
<正>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是当今世界各国基础教育阶段理科教育的中心概念。本文介绍了两例国外学者提出的适合中学物理课堂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模式。1.STS
雨水在传统社会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自古而然,降雨量的多寡直接影响民众的生产生活,同时也与整个王朝的经济、政治运作密切相关。祈雨现象折射出了民众对风调雨顺的期
我国城镇化发展与金融支持的协调度不断提升,但金融支持一直滞后于城镇化发展需求,且呈现差距逐渐加大的趋势。应将传统城镇化中"政府主导、市场辅助的金融支持模式"转变为新
由于氰化镀铜液具有剧毒性,严重污染环境,开发能够替代氰化镀铜的无氰碱性镀铜工艺一直是电镀研究者的目标。本课题的目的是研发出新的无氰碱性镀铜工艺,适应铁基体上直接镀
<正> 长期以来,在广大一线教师的观念中鲜有课程资源的概念框架.以至于我们在习惯思维中,往往把“课程”窄化为“学科”,窄化为“教科书”;“课程资源”自然也被局限于书面纸
随着经济的发展,酚类物质被大量应用于工业领域,对土壤和水环境造成了污染,且其在环境中很难降解,不断累积的酚类污染物会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中。由于酚类物质的较大毒性,
目的:荧光碳点(CDs)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因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优越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水溶性、较低的细胞毒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荧光探针、光催化剂、生物成像和荧光化
在高原铁路和公路建设中,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恶劣的气候条件,高原冻土一直是困扰工程建设的最大难题,现以共玉公路改扩建工程D3合同段为例,分析高原冻土区路基施工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