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家庄市是华北平原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较严重的地区,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受水区和受益区。近50年来,石家庄市存在诸多与水相关的问题。例如,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河道整治,长期超采地下水,山区来水量减少,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影响范围逐年扩大,河道功能丧失,湿地消失,湖泊萎缩、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此时,迫切需求科学配置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和改善地下水环境。
本文对地下水库的基本概念、建库条件、建库的优缺点和建库应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阐释。从地下水的“源”、“流”、“场”、“蓄”、“排”入手,系统研究石家庄市水文地质条件的演化规律,结合近50年来石家庄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特征与演变,论证滹沱河地下水库的建库条件——“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调蓄水源)+滹沱河河床(回灌场或入渗场)+石家庄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疏干含水层空间为库容)+滹沱河冲洪积扇(良好的地下含水系统或导水系统)”,圈定库区范围,计算特征库容。综合认为建设滹沱河地下水库是科学配置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和改善石家庄市地下水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工程措施。
引入DRASTIC评价方法,对滹沱河地下水库区进行评价,并划分5个区,它们分别是较不易中等易污区、较易污区、易污区、高易污区和极易污区。可根据不同的评价结果,划分不同级别的保护区。即极易污区至较不易污染区,保护区的级别由高级至低级。DRASTIC评价,对滹沱河地下库在运行过程中有预警作用;确保水资源调蓄、开发过程中水资源与地下水环境的良性循环。
对滹沱河地下水库区进行地下水数值模拟,采用两种调蓄方案,科学合理的控制入渗量和压缩开采地下水量,以达到改善地下水环境和科学配置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的目的。
因滹沱河地下水库涉及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地下水环境、应急供水与安全储备、地下水库持续发展等众多问题。本文从水文循环系统和水资源系统出发,强调水的资源效应、环境效应和社会属性,跳出过去水文地质学家从单一的地下水管理模型、数学优化模型的单一思维模式,提出滹沱河地下水库系统工程概念及其框架,初步实现水资源的资源-环境-社会三级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