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之初,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侵略与掠夺和国民党政府的腐朽统治,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亿万农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面对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新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共产党坚强地领导并制定和执行了正确的农村政策,鼓励农民劳动致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出现了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迅猛势头。党和政府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真正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支持农民发展生产,保证了农业恢复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在建国后短短的三年里,就获得了国民经济恢复的伟大胜利,使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取得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建国初期党领导农业生产的背景与条件,建国初期党领导农业生产的探索与实践,建国初期党领导的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党领导农业生产的经验及启示。第一部分介绍了建国初期党领导农业生产的条件,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农业生产的基本状况:中国封建统治的顽固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入侵,带来的常年战争,使中国农业生产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农业生产力极其低下,农民生活贫困不堪,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中国经济最严重的问题。第二部分详细论述了建国之初党领导农业生产的具体探索与实践。中国共产党通过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开展爱国教育和发展生产相结合的爱国丰产运动;倡导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与互助合作运动;并根据不断变化的新情况适时调整农业政策,如农业税收政策、农产品贸易政策、农用资金和物资供应等的政策;改进和推广农业成产技术;组织农民进行民主建政等,在不断实践中探索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道路。第三部分阐述了经过党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广大农民增施肥料、购置农具等农业投入不断增加,水利建设和积极开荒使农作物灌溉和耕种面积扩大,所有这些使得农业产量逐年增长,使农民收入增加和物质生活得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取得的这些成绩和发展支援了国家工业建设,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第四部分对建国之初党领导农业生产所取得的经验和启示进行总结。只有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农业生产,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同时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才能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农业生产的领导,保证农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