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学校从小学开始开设英语课程对学生的终身英语学习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而且自2001年开设小学英语以来,陇城学区学生英语水平迅速提高,学生词汇量增大的同时,听、说、读、写能力节节上升。但由此间接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农村英语课程开设不均衡或课程实施不良;山区和城镇小学师资不均,再加上城区部分有条件的学生假期上补习班,导致农村中学英语教学面临着严重的两极分化,深深影响了中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有效和及时开展,学得好的嫌慢,学得不好的嫌快,处在中间的吃的是夹生饭,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随着农村小学合并撤校的加剧,这种负面影响更加明显和严重,为此教育界强烈呼吁:把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作为农村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作者以一名小学英语教师的身份,结合刚跨进七年级门槛学生的感悟和小学六年级学生对中学英语教学的期待,着重从教学一线调查得出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不良出现的原因:山区与城区小学英语差距大;中小学之间英语教学衔接差两大方面,重点从中小学培养目标、学校、教师、家庭及学生自身五个方面去分析。在深刻认识到问题的前提下,结合前辈研究成果,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对策:搞好衔接,关键是搞好小学内部的衔接。通过下乡支教,送教下乡等形式去援助山区英语教学,这是针对不能被撤的学校和年级而言,尽可能实现城区优质资源(教师和教学资源)为城、山区教师所共享。当然,山区教师也应该通过远程教育和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和能力,内、外因双管齐下援助山区英语教学,缩小山区与城区小学的英语差距;搞好衔接,重在中小学间的联结,也就是说中、小学应该通力合作,教学目标一致,课堂管理同中求异,教学方式求同存异,学习策略共同培养并力求家庭教育的大力配合,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定的学习技能和策略,中学阶段在保有“小学基础”的同时,再进一步提高和深化。最后,本文通过强烈否定因六年级和七年级教材有所雷同而导致的“重复劳动说”和“资源浪费说”,呼吁中小学教师不要以此为客观原因而忽视衔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