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Ti-7333合金的组织特征及α相转变研究

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en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i-7333合金由于其高比强度、高弹性模量、及优异的塑性加工能力等一系列优异的综合性能,使其成为航空航天领域高强钛合金结构件潜在的选材之一。同时,为了探索Ti-7333合金在高强钛合金紧固件方面的应用前景,需对其热轧组织特征及后续热处理对其组织性能等的调控规律等进行研究。本文以热轧Ti-7333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SEM、EBSD、TEM和晶体学计算等方法分别对热轧合金的组织特征、固溶处理过程中热轧Ti-7333合金的组织演变及不同热处理路径条件下α相的析出行为等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获得的结论如下:Ti-7333合金经热轧变形后,β晶粒被拉长且呈现明显的择优取向,包括αbcc-fiber织构({112}<110>和{111}<110>)和立方织构{100}<001>。通过迹线法和晶体学计算,确定变形后基体中形成的大量位错类型为{110}<111>刃型位错。由于热轧变形的作用,变形β晶粒内存在α相变体选择现象,且α变体之间成<1120>α/60°的取向关系。同时,热轧过程引起合金动态再结晶的发生,经分析大部分的再结晶晶粒在弯曲晶界处形成,且保持着与变形基体相近的取向,并最终导致再结晶晶粒织构组分与变形晶粒的织构组分类似,表明热轧过程中的再结晶晶粒主要是由应力诱导晶界迁移机制控制形成的。研究了固溶处理过程中热轧Ti-7333合金组织特征和织构的演变规律。820℃两相区固溶处理初期,热轧合金主要以回复为主,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再结晶过程逐渐进行且较为缓慢,当保温时间达到30 min后,基体的再结晶过程还未完成。相较于在900 ℃单相区固溶处理初期,合金的再结晶分数与两相区保温30 min后的相当,同时发现合金在820 ℃两相区处理初期,形成的再结晶晶粒大部分保持<110>//RD的取向特征,经分析这与固溶过程中再结晶晶粒是由应力诱导晶界迁移机制控制形成有关。而在900 ℃单相区保温初期,基体取向已逐渐随机。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合金主要发生的是晶粒的长大。对固溶过程中热轧Ti-7333合金的再结晶动力学进行分析,发现合金在固溶处理条件下再结晶形核方式为饱和式形核,经计算其再结晶激活能QRX=255.74 k J/mol,且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晶粒长大速率和晶界迁移速率均减少,最终表现为合金再结晶速率的降低。研究了直接时效处理条件下全β组织Ti-7333合金中α相的析出行为。首先,对全β组织中的位错等亚结构进行表征,发现经过β固溶处理后的基体中保留有大量的{110}<111>刃型位错。随后,对全β组织的合金进行直接时效处理,发现α相首先在晶界析出,随后是晶内α相和晶界魏氏体α相的析出。同时,通过对β相到α相相转变特征的研究发现,该相变过程中在β相{112}β面沿<111>β方向会产生较大的相变切应变,且该相变应变最终导致了β晶粒内α相变体之间形成V字形或者三角形的形貌组合。对晶界α相的变体选择现象进行了研究,一方面为了减少β相到α相相转变的相变应变,另一方面为了减少晶界能,晶界平面趋于选择与其越接近平行的两侧β晶粒{112}β面对应的变体。对晶界魏氏体α相的变体选择进行了研究,发现晶界魏氏体α相的变体选择是晶界α相和晶界附近位错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晶界附近存在单一的{110}<111>位错时,晶界魏氏体α相取向与晶界α相取向不同,则该晶界魏氏体α相是由感生形核机制控制形核的;当晶界附近存在不同的{110}<111>位错时,晶界魏氏体α相取向与晶界α相取向相同,则该晶界魏氏体α相是由界面不稳定机制控制形核的。将全β组织的Ti-7333合金以3 k/℃的速率进行慢速升温实验,研究连续升温处理过程中全β组织的相转变行为。研究发现,当升温至350 ℃,在[110]β衍射轴下获得的衍射图谱中的1/3{112}β和2/3{112}β处存在明显的衍射斑点,结合暗场像操作可知,在该升温温度下基体中产生了大量的椭球形形貌的ω相。对ω/β界面进行研究,发现该界面为共格界面,错配度δ≈2.824%。当升温至450 ℃时,在[110]β衍射图谱中除了1/3{112}β和2/3{112}β处的衍射斑点外,在1/2{112}β处也出现了衍射斑点,表明在该条件下有α相的析出,同时通过暗场像分析可知,α相是在ω/β界面附近形核生长。结合相变应变的分析可知,ω→α相转变的相变应变远大于β→α相转变应变,表明α相来源于β相。与此同时,β→ω相变应变对β→α相变应变具有协调作用,具体表现为ω相转变在<112>β方向上的伸长(e22>1)可以协调α相转变在<112>β方向上的收缩(e22<1);且在<110>β和<111>β方向的伸长可以协同α相转变在这些方向上的伸长。另外,ω相在局部区域对α相具有变体选择作用,表现为一个ω变体促进相互成[0001]/10.53o取向关系的α变体的产生。在整个慢速升温过程中,ω相对α相起到显著的细化作用,并且导致α/β界面接近共格界面,错配度δ≈5.34%。整个连续升温过程中,α相形貌的演变特征可以归结为:细小板条状→透镜状→短棒状→椭球状。
其他文献
本文立足于匈牙利著名作曲家莱哈尔创作的轻歌剧《风流寡妇》之上,通过对汉娜两个唱段《维利亚之歌》和汉娜与丹尼洛二重唱《默默倾听》的个案分析,对该角色的音乐形象进行细致剖析。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为续写轻歌剧历史的《风流寡妇》,通过莱哈尔歌剧《风流寡妇》的创作背景与莱哈尔歌剧《风流寡妇》的创作特点;第二章聚焦轻歌剧《风流寡妇》唱段中汉娜的多重形象,第一节展现咏叹调《维利亚之歌》中汉娜渴求爱恋的汉娜,第二
【教学目标】1.通过多形式朗读,体会现代短诗的韵味,初步感受现代诗语言的美。2.结合生活经验和相关资料,借助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情境,感受冰心对母亲和大海的深情。3.链接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尝试创意写诗;通过观摩范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诗歌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解疑——感受短诗之趣1.联系旧知,导入新课在我们的童年,发生过很多有趣的事情,上学期学过的课文《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
期刊
《黄帝内经》的教学不可避免地面临如何培养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巨大挑战。立足于30年的教学经历,从观念的植入、课堂重点前置、聚焦内经选读与中医基础理论的异同、讲求学习策略与展示多元价值等5个方面,再现内经选读课程教学的实践,并指出背诵的效率提升问题最为迫切,以冀促进内经选读教学机制的探索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列车车厢内的空气质量对乘客的健康和乘坐舒适度有明显影响。密闭车厢的内装材料所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影响车厢内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为研究25G型客车车厢内空气VOCs浓度的分布机理及扩散规律,采用环境测试舱法和扫描电镜(SEM)表征,对车厢主要内装材料(座椅坐垫、PVC地板、墙板等)的VOCs释放速率进行了实验测试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内装材料不同所释放的VOCs种类和释
中医学典籍《金匮要略》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中医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目前已有《金匮要略》全译本、节译本、编译本等10部译本,其英译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但相关研究主要从语言和文化视域审视其翻译行为。由于翻译学中交际(communication)概念与传播学领域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的“传播”十分吻合,因而翻译学与传播学交叉融合的
期刊
钢琴组曲《库普兰之墓》是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名作,其标题的本意为追思以库普兰为代表的法国钢琴音乐传统。拉威尔是20世纪之交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其钢琴音乐创作既秉承传统,又继往开来。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将他或者他的作品归于某一流派范畴。后期的拉威尔因为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母亲的离世,人生阅历变得更加丰富,心境变得愈发沉稳,创作手法逐渐回归传统,作品中到处体现出复古情怀。钢琴组曲由六首不同特性的乐曲组
文本解读《母鸡》一文是老舍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课文描述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从"一向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情感变化,表达了对母鸡的敬佩之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从篇章构思来看,欲扬先抑。前面的三段话写"厌",后面写"敬",写出了一个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亲形象。"抑"是为了更好地"扬";有了前文的"厌",后文的"敬"方显可贵。在言语表达上,文章前后形成多重对比。叫声从"嘎
期刊
坡度、坡向是描述坡地地形形态特征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已经成为侵蚀地貌、水文与土壤侵蚀、山地灾害等分析模拟,土地利用、水土保持和区域生态规划等工作的基本输入参数。坡度、坡向算法及其精度分析中,长期以来的难点问题是如何获得坡度和坡向的参考值或“真值”。研究中,坡度和坡向的“真值”通常用数学模拟或野外实测两种方式来获得。对于坡度的野外实测方法、数据质量评价等的鲜有报道。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在黄土高原一完整
教学目标: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体会他机智、勇敢、爱国的英雄品质。2.联系前后内容,体会环境描写和部分细节描写的作用。3.在拓展阅读中运用学过的方法,练习概括小标题,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流程:板块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教学
期刊
石墨烯自2004年被首次机械剥离得到以来,以其独特的零带隙能带结构、高载流子迁移率、线性的能量色散等优异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光调制器、太阳能电池、晶体管、光探测器等领域。在基于石墨烯的光电子器件的应用中,往往需要首先通过刻蚀技术将石墨烯薄膜从金属衬底转移至介电衬底上进行光电应用,因此在该转移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的引入杂质、缺陷等因素,降低石墨烯的质量。故而研究者尝试使用直接生长的办法在介电衬底上直接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