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睛是我们获得信息的重要器官,同时也是我们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它作为面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眼睛注视方向通常标示着我们的兴趣所在,通过观察他人的注视方向我们可以理解其心理状态和行为意图。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注视他人的眼睛时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他(她)看着你或不看你,前者是两个人在眼神上的接触(eye contact)称之为直视,而后者为斜视。直视作为一种特殊的注视方向,可以传递许多非言语信息,如友好、亲密、愤怒和攻击等等。对被他人直视的觉察将有利于我们获得社会信息以及有效逃避即将发生的伤害,这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交流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在视觉搜索任务中对直视的探测比斜视更快且更准确,该现象被命名为“人群中的凝视效应”或“凝视效应”。虽然有大量研究探讨头的朝向是否会影响“人群中凝视效应”的产生,但研究结果却并不一致。以往研究多以反应时和正确率为指标,而这些行为指标只能笼统地反映出对两种注视方向的探测在整个加工过程上的差异,并不能细致深入地揭示这种差异产生的具体原因。因此,本研究一尝试采用眼动技术,进一步深入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头的朝向是否真的会影响凝视效应的产生,如果会影响,那么(2)头的朝向对注视探测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视觉搜索的哪个阶段。研究一结果显示,在侧面条件下对直视的探测快于斜视,而在正面条件下对直视的探测反应时与斜视没有显著差异。头的朝向与注视方向的交互作用在视觉搜索的准备阶段和反映阶段都不显著,仅在搜索阶段头的朝向与注视方向的交互作用才显著。表明,头的朝向确实会影响凝视效应的产生,并且这种影响主要发生在视觉搜索的搜索阶段。研究一发现在头为正面的条件下“凝视效应”消失了。虽然研究证明“凝视效应”的消失是因为斜视的特异性抵消了直视的探测优势,但是以往研究并没有探讨到底是斜视在哪个方面的特异性抵消了直视的探测优势。另外,由于注视偏转角度会影响斜视的特异性,那么直视探测优势的抵消可能会受斜视偏转角度的调制。为了验证这一推论,研究二设置了三种斜视偏转角度(10°、20°和30°)和两种刺激图片类型(眼睛图片、面孔图片),试图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注视偏转角度大小对凝视效应的产生是否有影响,即在不同注视偏转角度条件下,斜视对直视探测优势是否有抵消;如果有影响,(2)那么这种影响到底来自于斜视在特征信息上的特异性还是其在结构信息上的特异性。研究二结果显示:在眼睛图片条件下,刺激图片直立呈现时:在注视偏转10°条件下,对直视的探测比斜视快,即存在“人群中的凝视效应”,而在注视偏转20°和30°条件下,对直视和斜视的探测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在刺激图片倒置之后:在注视偏转10°条件下对直视和斜视的探测反应时没有差异,而在注视偏转20°和30°条件下对斜视的探测比直视快。在面孔图片条件下,在面孔图片直立呈现时在三种斜视偏转角度条件下都有表现出了典型的凝视效应。而在面孔图片倒置呈现时在三种斜视偏转角度条件下的凝视效应都消失了。研究二结果表明,注视偏转角度大小会影响“凝视效应”的产生,但仅表现在以眼睛图片为刺激材料的实验中;斜视对直视加工优势的抵消主要来自于斜视在特征信息上的特异性。由研究一和研究二的结果可知:头的朝向对凝视效应产生的影响主要与刺激图片类型和注视偏转角度有关。对直视的探测优势是一种高级的认知加工,对其的加工会受到低级刺激特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