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Rh-Mn/SiO2催化剂上Mn作用本质的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ai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短缺,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用源于丰富的煤、天然气和生物质的合成气制乙醇等C2含氧化合物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担载的Rh基催化剂是迄今受到广泛研究并对C2含氧化合物的生成具有独特选择性的体系,助剂Mn的添加能显著的改变催化剂的性能。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不同添加量的Mn对Rh/SiO2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和作用本质及Rh+物种对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的贡献。   在本论文的第一部分工作中,制备了系列不同Mn含量的Rh-xMn/SiO2(x为Mn/Rh=0~3)催化剂,进行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反应性能评价,采用XRD、TEM、CO吸附量测定、CO-TPD、TPSR、ESR、TPR、XPS等实验手段对相关催化剂的分散度、吸附CO的能力、Rh物种与助剂的作用以及氧化还原性等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Mn可同时提高Rh/SiO催化剂的活性和生成C2含氧化物的选择性。Mn的添加可以影响催化剂氢助解离CO的活性和CO直接解离的活性。Mn的添加还改变了催化剂上CO吸附物种的分布,使具有适中吸附强度的CO增多。Mn与Rh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Mn的添加抑制了Rh的还原。   为了进一步探明Mn在Rh-xMn/SiO催化剂中的作用本质以及Rh+物种对合成气制C2含氧化合物的贡献,在论文的第二部分,我们采用IR光谱技术对不同Mn/Rh比的Rh-xMn/SiO2催化剂上CO和合成气的吸附、临氢条件下预吸附CO的程序升温反应、CO程序升温脱附以及流动态合成气中CO加氢的程序升温反应等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在CO气氛中,当温度升至200℃时孪生CO吸附物种消失,表明在反应温度下可能不存在Rh+,即Rh+可能不是CO插入的活性位;Mn的添加有助于倾斜式CO吸附物种的生成,在Rh-xMn/SiO2催化剂上倾斜式CO的加氢解离活性更高;与蔡启瑞等的结果一致,在合成气反应中Mn通过促进高位能甲酰基中间态的生成,提高了催化剂的氢助解离CO能力,这也与适量Mn的添加使催化剂的CO转化率提高的结果相符;同时,Mn的添加还有助于削弱线式CO吸附物种的Rh-C键,使其更易于在表面上迁移,进而利于CO的插入,因而使C2含氧化合物选择性提高。
其他文献
量子点(又称半导体纳米晶,quantum dots,QD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荧光纳米材料。由于其直径小(与核酸、蛋白质等相近)、光学性能卓越(宽吸收、窄发射、光稳定性好等)、生物
贵阳市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会城市,地处山间盆地,多微风、静风的气候条件,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在过去的三十年中贵阳市的经济得以迅猛发展,但是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本研究按功能区选取贵阳市10个代表性点位,以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大气细颗粒物(PM2.5)及其中多环芳烃(PAHs)为研究对象,分春夏秋冬四季采样,深入讨论了PM2.5浓度水平及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大气颗粒物中
静电纺丝技术在合成一维纳米材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具有传统一维纳米材料合成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本论文将发挥静电纺丝技术所具有的简单快捷,大规模合成,能有效调控纤维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