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老圩系淮军著名将领、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旧居,位于合肥市肥西县铭传乡境内。它既是江淮圩堡的典型代表,也是现存淮军圩堡群中保护最完好的圩堡建筑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为研究圩堡建筑群及淮军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材料。作为安徽省唯一一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刘老圩在促进合肥与台湾地区间的交流、协作方面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2006年5月25日,刘老圩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号。从结构上来看,刘老圩和其他圩堡一样,其特点在于依水建圩,在四周挖壕引水,以河设障。整个圩子可以分为外圩防御系统和内圩居住区两大区域。外圩防御系统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壕沟、吊桥、外围墙、炮台更楼、内壕沟和内围墙六个部分。外壕沟和外围墙由东大门和南门楼两座吊桥联通,分别是整个圩子的第一和第二道防护。进入外围墙以内,有一条环绕圩子四周的道路,平时有家丁在此巡视圩外动静。内壕沟和内围墙分别是圩子的第三道和第四道防护。严密的防御系统保障了圩内的财产及人身安全,让刘老圩在动荡年代里遗世独立。刘老圩原有建筑300余间,现存遗迹有:东大门及护门房1栋(2层6间和1层3间)、南门楼1幢(2层6间)、九间厅(家祠9间)、子药房1栋(5间)、西更楼1幢(2层6间)、盘厅1座、石砌内外壕沟、内外围墙各一道。圩子环境依旧,保存状况较好,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加上它周边的淮军文化遗址资源比较集中,对研究淮军历史和肥西县的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刘老圩由肥西县人民政府进行管理,相关文保单位已经为刘老圩量身定制了保护和建设规划,以期对刘老圩进行有效的保护、利用。笔者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刘老圩及其周边的主要圩堡进行拍照与描述。在研究过程中,运用文献分析法和跨学科研究方法等对圩堡的保护与利用进行探讨。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研究背景、内容、目的、意义、方法及研究现状等。第二部分是“刘老圩遗址概述”,分别从刘老圩的区域位置、自然环境、人物关系、历史沿革、周边其他圩堡分布情况来介绍刘老圩,为刘老圩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第三部分是“刘老圩遗址的布局及特色”,主要研究刘老圩的布局结构、特点及现存的主要建筑等,对刘老圩的现状进行介绍与评估,并分析刘老圩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第四部分是“刘老圩的保护与利用”,主要探讨了刘老圩的保护规划与利用现状,探讨刘老圩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好刘老圩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