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awei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影响猕猴桃籽油萃取的工艺条件,如原料前处理及萃取工艺条件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依据,对萃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与溶剂法浸提的猕猴桃籽油进行了品质上的比较。结合流体动力学原理对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猕猴桃籽油富含α—亚麻酸,是一种具有极高应用价值的功能性油脂。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一精馏联用技术富集α—亚麻酸的工艺条件,取得了一定的结果,为以后的开发利用积累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粉碎度一定的条件下,投料量对超临界CO2萃取效果有明显的影响,本试验范围以300g加料量为佳;物料粒径大小选择很重要,采用40~60目粉碎度,有利于流体向物料内部渗透,提高萃取率。 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是影响萃取过程的主要参数。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超临界CO2的溶解能力随压力升高而上升,但二者并非线性关系,在35Mpa之后萃取率增加缓慢,从经济角度来看,高压下操作费用将大大增加,因而压力有一个最佳值。萃取温度的影响与压力选择有关,系统的转变压为27Mpa,当萃取压力小于系统的转变压力时,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反之,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CO2流量对超临界CO2的萃取能力有双重作用,因此也有一个最佳值。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作为Box-Behnken试验设计的变量,进行响应曲面分析得到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27Kg/hr。各因素对油脂萃取率影响顺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并且各因素之间有明显的交互作用。 萃取时间的长短在一定范围内依赖于CO2流量以及压力的大小,本试验萃取时间120~150分钟即可达到完全萃取。 基于流体动力学原理对萃取过程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收缩核模型可以很好的描述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的萃取过程。 与石油醚萃取的猕猴桃籽油相比,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简单,时间短,完成了油脂的脱胶,部分起到脱色、脱酸效果。萃取产品中α—亚麻酸含量超过60%,是富含α—亚麻酸的功能性油脂,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试验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的猕猴桃籽油氧化稳定性较差,需进行深入研究。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一精馏技术富集α—亚麻酸的初步研究表明,精馏柱温度梯度较大,控温段数多,则精馏效果好,CO2流量加大相应减少了萃取时间。在精馏柱压力为13Mpa,二氧化碳流量15kg/hr,温度梯度分布为40-55-70-85℃时,α—亚麻酸含量提高到70%。
其他文献
在介绍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嘉兴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围绕课程体系设置、户外实践基地和人才培养模式、资格认证和导师制
<正> 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以达到控制生长、促进成花,提高产量的目的,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但就矮壮素(以下简写为 C C C)这一激素在密植苹果幼树上的应用至今报道尚少。根据我
对影响一串红品质的几个性状F1中表现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一串红杂交选育提供指导。以4个自育品种红粉佳人、橙香公主、白马王子、彩铃红和一个国外品种展望紫为亲本,进行不包
机载激光雷达(LiDAR)技术在获取高精度DEM方面有很大的优势,通过对LiDAR点云进行分类处理后,基于地面点获得高精度DEM的生产方法,同时比较了不同方法得到DEM的精度。
目的考察人体肠道菌群对人参皂苷Rg3、白头翁皂苷D代谢转化的影响。方法分别采集肝癌患者与健康人体的新鲜粪便,经处理后分别与人参皂苷Rg3、白头翁皂苷D进行厌氧共孵育,UPLC
肠道菌群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菌群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宿主的营养代谢和健康。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功能受宿主生理状态、遗传、饮食习惯、年龄和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
综述新型纳米材料———纳米α-Fe2O3的主要制备方法,并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同时也介绍了纳米α-Fe2O3在磁性材料、颜料、催化及其它领域的应用。
对不锈钢中厚板HNO3+HF混酸酸洗和常规H2SO4+(HNO3+HF)酸洗工艺进行了实验室的对比分析,并对HNO3+HF混酸酸洗工艺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了小批量试验。结合实验室和大生产的试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