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未成年人监护问题是世界各国都普遍关注的热点。随着立法理念不断优化更新,具体的法律规定更加契合实际,世界各国也不断加强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呈现出国家公权力逐渐干预监护的趋势。2016年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一批典型案例,撤销了失职监护人的监护权,这批案件在立法和实践中也具有很大的意义,激活了沉睡已久的监护权撤销制度,为该制度在我国的完善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应持续关注监护权撤销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完整的保护。本文研究思路为:以案例引出问题,立足于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从我国父母监护权撤销制度切入,阐述其理论基础及研究的必要性;其次,重点剖析我国的父母监护权撤销制度,具体分析该制度在立法层面的不足和具体实践中的难点;最后,基于我国国情,同时借鉴域外立法和实践经验,为我国父母监护权撤销制度提出建议,最终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监护体系。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域外的立法和实践经验糅合在对我国父母监护资格撤销制度的分析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域外的某些经验予以借鉴。本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我国撤销父母监护资格第一案引入,提出该制度在我国现阶段所存在的各类问题。第二部分,论述了我国父母监护权撤销制度的基本理论,包括监护权和亲权的界定及相互差异、监护权撤销和转移的关系、监护权撤销制度的法理基础、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在中国及国外的现状。第三部分,重点剖析我国父母监护权撤销制度,该部分为论文的重点和难点。首先,从立法技术和立法原则分析我国父母监护权撤销制度在立法层面的不足。其次,分析该制度在我国具体实践中的难点。结合案例,从发现问题、撤销条件、起诉主体、安置制度以及监护监督的环节展开分析。第四部分,针对该制度在我国的完善提出相关建议。基于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立法与实践经验,提出相关完善建议,健全我国未成年人监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