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大文章”

来源 :云南政协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rou1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凸显了发展学生关键能力、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核心任务。其在内容设计与实施建议方面体现了如下特点: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设计了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强调了数字化学习特点,通过数字化平台、工具和资源,运用线上实验、模拟、仿真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制出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学业质量标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创生出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生存环境。它在改变人们行为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这也赋予了信息科技课程新的内涵。[1]《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关注新时代学生数字素养和技能的培养,梳理出课程的六条逻辑主线,设计新课程内容结构,强调了“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实践创新。
期刊
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共包含16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其中,信息科技课程从综合实践活动中独立出来单独开课,正式作为国家课程,掀开了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再到信息科技课程的新篇章。整体来看,新修订课程方案及16门学科课程标准的调整改革力度很大、布局深远。各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进行了系统性设计,在课程内容结构、学业质量标准等方面都有较大变
期刊
熊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材委员会科学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标准基于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明确课程应着力培养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
期刊
近期,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各学科新修订课标(2022年版),一时间,如何理解并实施新课标,成为广大教师热议的核心话题。关于新课标,虽有专家们的权威解读珠玉在前,但仍有一些老师们最关切的问题令人困惑。因此,便想从一线教师的视角,以《信息科技》为例,谈一点个人看法。一家之言,仅供参考。获悉《信息科技》有了新课标,朋友圈里最先炸了锅,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各式各样抑制不住的喜大普奔。但情绪平复后细
期刊
“教科研训一体”是指教研、科研、师训有机结合、相互统一。在“教科研训一体”视域下,教师尝试观察并审视教科研训之间的关系,努力厘清思维上的模糊。教,普遍指向一线终端,指向教育教学实践,是研的基础;研,旨在提升教的有效性,重在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或提炼已有经验;科,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方法和手段,让研的过程更加趋于科学,重在强调实证,发现规律;训,是培养和训练受训者掌握教育教学技能的方式。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推出,明确了信息科技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评价标准,表明学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教师从信息科技的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出发,提出了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创设软硬兼备的教学环境,建构数字与现实相结合的教学,注重运用特有的运算符号的教学,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由此发挥信息科技课程的价值。
目前,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为主,通过简单的软件学习,增强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单一的操作学习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更需要让学生认识到信息科技如何用、何时用、用哪些,同时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才能适应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文章根据2022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践,将小学信息科技与各学科
一、关于背景“重视问题解决,发展学生素养”是2022年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小学信息科技/信息技术学科的主题(“信息科技/信息技术”以下统称“信息科技”)。2014年,信息科技学科以“把握科技本质,发展学生思维”为主题开展教学评优,是从追求学科的工具价值到思维价值的一次转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