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自主学习已成为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在大学教育阶段,特别是在经济类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倡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转变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优势,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教学;自主学习;信息技术
说到“教学”,我们总是在强调教师“教”的过程,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园丁”,还有“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一定要有一桶水”,等等。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21世纪不是教育的世纪而是学习的世纪。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学”应该处于主要的地位,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自主学习的涵义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当然,我们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只是要改变过去的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式。
自主学习以张扬学生个性为宗旨,以促进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学习为目标,是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其核心在于“自主”,突出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决定学什么,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决定怎么学,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引导。当学生陷入困境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但是,教师的“导”只是辅助,是完全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学生才是自主学习的主角。
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主导展开一切教学活动的,学生只是作为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因此,真正的课堂主体不是学生,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被动的,无论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能充分发挥,这样极大地限制和影响了学习效率。
目前,充分发挥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主研究意识是现代大学教育和教学改革的一个课题。因此,大学教育过程中,在把教师的“导”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基础上,应积极提倡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创造探究和发现的情境,开展研究型学习。例如,学生可以有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选择学习进度的权利,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充分地感受到自己的权力和自由。
特别是在经济类课程的教学中更应该倡导和培养学生去自主学习。一方面,经济类课程与社会经济生活息息相关,实践性强,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在知识更迭日益加快的今天,学科与学科之间,界限不断突破,渗透和融合不断进行,大量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经济类课程的内容变化和更新速度更加的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及时补充新知识。
三、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
几年来,笔者一直从事经济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为了充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以及影响学习的诸多因素等有更多的认识,笔者对授课班级的128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搜集了第一手资料。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己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习惯了“师讲生听、听师由命”的被动式学习,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形式。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待于改进,应该充分地开展个别化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对媒体资源的了解和使用
学生使用最多的学习资料仍是文字教材,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其他形式的教学资源,如音像教材、CAI课件、网上辅导和教学信息、电视直播课堂、IP教学信息、CAI课件、BBS等信息技术学习手段用的很少,近半数的学生“很少使用”或“有时使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交互式学习,提高多种媒体资源使用率,是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3.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主动进行自学的学生比例很少。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刻不容缓。一说起学习,我们脑中就有个概念:要有老师吧?要有教材,教室吧?要有考试的题目,作业吧?现在我们必须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我也得去学习,自己要当好自己的老师。
(二)注重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在实际学习中,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教学工作也要与时俱进。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尽快学会利用各种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手段,不断自我提高和完善,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其次,不断加强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让他们充分利用互联网学习,学会在网上快速、有效地检查、浏览相关的资料和文章,及时获取和传递信息。同时,激发学生网上学习的积极性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学习的热情。
(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教会学生学习,要“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中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帮助者、协助者,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积极倡导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尽可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在校时间内,学会终身有用的可以学习无限知识的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使大部分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方向,使之迸发出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自信心,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等待老师来教,进而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四)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自主”,教师的精心引导必不可少。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充分发挥“领航者”的作用,或指导,或点拨,或解疑,或释惑,帮助学生走出学习的困境,快速驶入自主学习的“轨道”。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连续关注,进行电话、邮件联系,及时了解他们自主学习和网上学习情况,查看学习笔记及上网学习记录,了解学生的需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学习支持服务,做到因材施教。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育要建立在真诚与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心与心的交融,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做好教学工作。
总之,我们教师要用自己的真诚和热情做好教学工作,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的基础上,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组织小组和协作学习活动,耐心细致、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工作,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优势,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智龙,“以学生为中心”构造远程自主学习环境,[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
[2]杨光玉,论大学教育中学习者的主体性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
[3]刘颖,学习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6(4)。
[4]李秀军,怎样学习经济类课程,[J]河北自学考试,2005(1)。
【关键词】教学;自主学习;信息技术
说到“教学”,我们总是在强调教师“教”的过程,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园丁”,还有“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一定要有一桶水”,等等。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21世纪不是教育的世纪而是学习的世纪。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学”应该处于主要的地位,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自主学习的涵义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当然,我们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只是要改变过去的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式。
自主学习以张扬学生个性为宗旨,以促进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学习为目标,是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其核心在于“自主”,突出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决定学什么,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决定怎么学,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引导。当学生陷入困境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但是,教师的“导”只是辅助,是完全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学生才是自主学习的主角。
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主导展开一切教学活动的,学生只是作为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因此,真正的课堂主体不是学生,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被动的,无论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能充分发挥,这样极大地限制和影响了学习效率。
目前,充分发挥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主研究意识是现代大学教育和教学改革的一个课题。因此,大学教育过程中,在把教师的“导”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基础上,应积极提倡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创造探究和发现的情境,开展研究型学习。例如,学生可以有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选择学习进度的权利,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充分地感受到自己的权力和自由。
特别是在经济类课程的教学中更应该倡导和培养学生去自主学习。一方面,经济类课程与社会经济生活息息相关,实践性强,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在知识更迭日益加快的今天,学科与学科之间,界限不断突破,渗透和融合不断进行,大量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经济类课程的内容变化和更新速度更加的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及时补充新知识。
三、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
几年来,笔者一直从事经济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为了充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以及影响学习的诸多因素等有更多的认识,笔者对授课班级的128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搜集了第一手资料。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己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习惯了“师讲生听、听师由命”的被动式学习,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形式。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待于改进,应该充分地开展个别化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对媒体资源的了解和使用
学生使用最多的学习资料仍是文字教材,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其他形式的教学资源,如音像教材、CAI课件、网上辅导和教学信息、电视直播课堂、IP教学信息、CAI课件、BBS等信息技术学习手段用的很少,近半数的学生“很少使用”或“有时使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交互式学习,提高多种媒体资源使用率,是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3.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主动进行自学的学生比例很少。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刻不容缓。一说起学习,我们脑中就有个概念:要有老师吧?要有教材,教室吧?要有考试的题目,作业吧?现在我们必须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我也得去学习,自己要当好自己的老师。
(二)注重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在实际学习中,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教学工作也要与时俱进。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尽快学会利用各种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手段,不断自我提高和完善,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其次,不断加强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让他们充分利用互联网学习,学会在网上快速、有效地检查、浏览相关的资料和文章,及时获取和传递信息。同时,激发学生网上学习的积极性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学习的热情。
(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教会学生学习,要“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中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帮助者、协助者,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积极倡导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尽可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在校时间内,学会终身有用的可以学习无限知识的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使大部分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方向,使之迸发出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自信心,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等待老师来教,进而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四)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自主”,教师的精心引导必不可少。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充分发挥“领航者”的作用,或指导,或点拨,或解疑,或释惑,帮助学生走出学习的困境,快速驶入自主学习的“轨道”。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连续关注,进行电话、邮件联系,及时了解他们自主学习和网上学习情况,查看学习笔记及上网学习记录,了解学生的需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学习支持服务,做到因材施教。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育要建立在真诚与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心与心的交融,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做好教学工作。
总之,我们教师要用自己的真诚和热情做好教学工作,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的基础上,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组织小组和协作学习活动,耐心细致、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工作,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优势,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智龙,“以学生为中心”构造远程自主学习环境,[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
[2]杨光玉,论大学教育中学习者的主体性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
[3]刘颖,学习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6(4)。
[4]李秀军,怎样学习经济类课程,[J]河北自学考试,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