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危害防控措施时间延续性及空间推广性研究

来源 :兽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fing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野猪(Susscrofa)数量增长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导致人与野猪之间的冲突不断增加.2018年8-10月在吉林省珲春地区利用东北虎声音、野猪惨叫声、狼叫声,太阳能警示灯、防兽彩带等视觉设施,东北虎粪便,综合使用东北虎声音和东北虎粪便以及电子围栏等防控措施,在已使用过和未使用过防控措施的样地开展了野猪危害防控效果及空间特征研究.我们以2018年野猪危害防控研究的数据,结合2011-2017年已发表数据进一步研究了野猪危害防控措施的时空特征.防控有效期为实验开始到野猪首次进入样地发生危害的时间间隔.研究结果表明:(1) 2018年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防控有效期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对照组防控有效期为(1.33±0.58)d,实验组中已使用过和未使用过防控措施样地的防控有效期分别为(16.25±9.00)d和(20.58 ±9.61)d,防控有效期差异不显著(P =0.127);(2)2018年与2011年、2013年、2016年、2017年相比同一种防控措施的防控效果随着使用年份的增加,播放东北虎声音1 min加空白5 min、放置避雨装置的粪便、综合使用东北虎声音加粪便、放置红黄绿色太阳能警示灯等防控措施的防控有效期没有显著变化(P =0.200;P=0.295;P=0.221;P=0.080;P=0.090;P=0.050);播放狼声音1min加空白5min防控效果有显著下降趋势(P =0.003);按顺序播放东北虎声音加野猪惨叫1min加空白5min组防控效果呈显著上升趋势(P=0.001),但防控有效期较短(13.67 ±2.62)d,不具推广意义.因此,野猪危害防控措施中播放东北虎声音、综合使用东北虎声音和东北虎粪便、太阳能警示灯等均具有空间推广性和时间延续性.
其他文献
定量分析保护地内的人为干扰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非常重要.红外相机技术可为评估人为干扰提供重要数据.我们于2014年1 1月至2017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对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
小兴安岭是东北虎的历史分布区之一,近年来东北虎数次重返小兴安岭,预示了小兴安岭东北虎种群恢复的可能性.为了探明小兴安岭作为东北虎栖息地的适宜程度,本文以我国小兴安岭
研究背景: 活体供肝肝移植(LDLT)作为解决肝移植供肝短缺矛盾的一个有效方式,目前获得巨大发展。然现时研究热点集中于受体身上,对供体术后的研究缺乏充份的总结分析,而后者可
西藏盘羊长期被怀疑已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绝灭,直到20世纪末在石渠县发现3只个体.我们于2013-2018年在甘孜州12县34乡开展了访问和实地调查,结果仅在石渠县发现实体,共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