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康克清是我国儿童保育工作的开拓者,为我国儿童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她的儿童教育思想内涵丰富,主要包括:精心培育儿童是全社会的伟大事业,要大力发展托幼事业,提高托幼组织的保教质量和管理水平,改进家庭教育,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她的儿童教育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国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康克清;儿童教育;教育思想
康克清(1911.9.7-1092.4.22)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也是我国儿童保育工作的开拓者。她一生热爱儿童。一贯重视儿童工作,为我国儿童保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她担任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会理事和中国解放区儿童保育会代主任。亲手创办了延安第二保育院。在她的推动下,到1946年,仅陕甘宁边区就办起了10所保育院,收托了2840名儿童。建国初期,她担任了全国妇联儿童福利部部长、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秘书长。为了给全国各地培养和输送儿童保育人才,她在通县主持和举办了妇婴卫生训练班。她还积极推动我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儿童保育工作的联系与合作。1952年,她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率团出席了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保卫儿童会议,并作了《和平对我们孩子意味着什么》的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此后,她先后担任了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宋庆龄基金会会长、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会长、全国儿童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主任等职。在长期的儿童工作中,她提出了一系列儿童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我国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精心培育儿童是全社会的伟大事业,首先是妇女的伟大事业
康克清将儿童教育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她认为。儿童是革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她说:“精心培育他们成为可靠的革命接班人,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战略任务。是新时期妇女的又一崇高职责。在我国城市和乡村,每年有一千多万婴儿诞生,全国有两亿多儿童。培育这样一支庞大的新生力量,是全社会的伟大事业,首先是妇女的伟大事业。”之所以说精心培育儿童首先是妇女的伟大事业,她是这样分析的:第一,婴儿首先是在母亲怀抱中哺育成长的,从母亲那里获得最初的情感和思想。第二,儿童进入托儿所、幼儿园,他们的教养员、保育员和教师一般都是女同志;儿童即使进入了小学,他们的教师相当一部分也是女同志。由此,她特别强调:“广大妇女要在这一事业中尽到自己的责任。要做好母亲,当好‘园丁’,努力把我国的儿童少年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她还指出,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是一生教育的基础,这就决定了儿童教育不能是自由放任地发展,而应是有组织地、全面地发展,随时随地都应把培养工作做好。
二、大力发展托幼事业
康克清认为,大力发展托幼事业,不仅可以使儿童得到良好的教育,让其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而且还能进一步为广大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服务。帮助家长解决后顾之忧。因此,她提出,坚持国家、集体、个体一齐上的原则,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发展托幼组织。使广大婴幼儿能够就近进入托儿所、幼儿园。
她倡导。在城市要尽可能地在工厂和机关中举办各种各样的托幼机构。举办这些托幼机构必须从当时当地社会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经济能力出发,适应人民的需要与可能。以此为标准来决定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地址、保托时间、儿童生活标准及人员的配备等问题。托幼机构要用自己的努力来克服困难,适当地运用科学的保育方法,启发儿童的智慧,改善儿童的生活,增进儿童的健康,使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她提出,城市建设要与儿童教育发展同步;每一个城市在新建居民住宅区时,一定要有托儿所、幼儿园的配套建设。
在究竟应以全托为主还是以半托为主的问题上,康克清认为,在目前情况下以提倡举办半托为宜。理由主要有两条:第一,半托比全托要节省人力和财力。能运用现有的人力、财力为更多的孩于服务。第二,采用半托能兼得集体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好处。在家长工作时,孩子们可以在托幼机构里受到科学的、合理的、集体的保教;而在父母休息时,孩子回到家里,又可以得到父母的爱抚。当然,半托为主也就意味着要以发展全托为辅,但发展全托时应想方设法克服和弥补其自身的不足。她说:“今后,在人力财力可能的条件下,为了满足上述两种要求,也可举办示范性的全托;但是必须适应儿童的心理,从各方面给予母爱的陶冶,父母应多多探望孩子,儿童工作者应更好地研究业务,适当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补充全托的不足。”
她还建议。在农村要从当地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重点发展幼儿园、学前班。
三、提高托幼组织的保教质量和管理水平
(一)提高保教队伍的素质是关键
康克清认为,保育员、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榜样,必须把提高保育员和教师的素质作为提高保教质量和水平的关键环节。对保教人员要提出高要求,一是使她们树立起全心全意为儿童服务的职业道德观念和高度的责任感。二是不断提高她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三是要求她们以身作则,四是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安全制度和卫生保健制度,坚决杜绝对儿童实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以保证儿童活泼健康地成长。此外,她还建议,“为做好儿童教育工作,需要教师们组织起来,彼此观摩教学,交流经验,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研究、接受苏联的先进经验。”
(二)学前教育要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灵活性
康克清指出,“学前儿童的教育是要打下儿童入学的基础”,我们今天要培养具有共产主义品德的公民,必须从小就开始教他们诚实、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托幼机构对儿童实施教育必须有计划、有准备,必须根据儿童的特点和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适合儿童的教育方法。具体地讲,教育儿童要采取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具体到抽象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方法。她举例说:“如进行爱祖国的教育必须从爱父母和爱周围的人开始,由近及远,并把祖国各种可爱的东西介绍出来或显示给他,使儿童先有了祖国确实可爱的情绪,从而使他们产生‘不准任何人侵犯我们祖国’的思想。”她认为,通过讲故事、谈话、表演、手工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学,启发儿童自己得到一个与教师预期的教育目的相吻合的结论,会给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她还提出,教育要从正面出发,比如在幼儿园、托儿所应让儿童在表演时尽量扮演正面角色,而不宜让他们扮演特务、美国兵等反面角色,这些反面角色可以用纸或草扎一个假的;否则的话,就会影响儿童的情绪。
(三)多给儿童观察思考的机会 康克清认为,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很重要,而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就一定要“多给孩子观察思考的机会”。其一,要多给儿童观察思考自然的机会。她建议儿童教育工作者尽量利用现有的条件。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她说:“孩子们的问题就是我们很好的教材”。教师对于儿童提出的问题要尽量进行解答。还要鼓励儿童把在自然中观察到的事物用图画、手工等方式反映出来。其二,要多给儿童观察思考社会的机会。她建议儿童工作者尽可能地带儿童去工厂、公园等地方看看,去博物馆、展览馆参观,去商店购买物品等等。她说,这些活动“都会使孩子们接触真实的生活而受到有意义的教育。”她还建议增设工艺课,以帮助儿童发挥他们的观察力和体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四、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
康克清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教育子女的天然学校,子女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教育与家庭的影响。”“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独特作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要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必须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她认为,父母教育好子女也是对社会负责,把子女教育培养好了,也就是对社会做出了一份贡献。家长不能因为工作忙,孩子进了幼儿园、托儿所或学校,就把教育责任推给学校和社会。她提醒人们,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双职工越来越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如何教育好子女,是当前父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她看来,作为家长,只有认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意义,明确了自己应负的责任,才能不管多忙都会挤出适当的时间,有意识地教育和帮助孩子。
(二)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康克清强调,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要把孩子教育得好,首先,要了解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家长要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做什么,爱好什么,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困难。在这个基础上,家长应以孩子知心朋友的身份具体地、恰当地去引导和教育孩子。家长应该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特点进行教育,千万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对孩子不能溺爱和放任。但对他们的正当要求,家长则要尽可能地满足。她认为,在这方面,我们家长应以马克思为学习榜样。马克思很尊重孩子,从不命令孩子做事,平时他是孩子的游伴。孩子遇到问题时他是孩子的顾问。康克清说,马克思教育孩子的事例启迪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平等对待孩子,“要向孩子讲清道理,孩子才能听从你的意见;那种对待孩子采取武断或打骂等粗暴态度,都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相反地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各种不良后果和再教育上的许多困难。”
(三)家长要从学习、品德和生活各个方面全面关怀孩子
康克清说:“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勇敢、诚实、热爱集体、热爱劳动、身体健康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就必须从学习、品德和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全面的关怀”。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品德,要教育孩子形成有礼貌、互助友爱、爱劳动、爱学习、爱护公共财物以及勤俭朴素等良好品德和习惯。家长还要经常注意孩子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里生活和学习的情况。她说:“对于学龄儿童,父母更要经常帮助他们检查功课,督促他们按时做好作业,并且要注意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指导他们的课外阅读和文娱活动。”她忠告家长,不要带孩子去看一些儿童不宜的电影、戏剧,否则会给幼稚无知的、纯洁的孩子造成心灵上的不良影响。
(四)父母要以身作则
康克清认为,家庭教育中父母以身作则最为关键。父母的思想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虽小,但他们时时在观察和模仿成人的行动。她说:“一般来说,那些孜孜不倦、努力学习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常常是用功读书,成绩优良;那些大公无私、乐于帮助人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往往是友好互助,热爱集体生活;那些辛勤和愉快劳动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往往主动地分担着家务劳动和帮助同学,成为父母和老师的小助手;那些诚实谦虚、生活朴素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往往是从不说假话。不骄傲自大和追求虚荣。因为他们的实际行动就是孩子的好榜样。”
五、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结合起来
康克清强调。要做好儿童教育,需要家长、教师与保教人员齐心协力,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她提出,教师、保教人员要以无产阶级的感情。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教育好儿童:文学艺术工作者要创作和出版更多更好的儿童读物、儿童文艺;科学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在儿童中普及科教知识:在街道工作的广大妇女积极分子要自觉地担负起校外辅导学生的工作;家长们特别是母亲们,要义不容辞地教育好子女;各有关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以及热心人士,则要从人力、财力、物力方面对儿童教育给予支持和帮助,要在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前提下,从城市、农村的实际出发,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教育、文化、体育和医疗设施,更多地建设“少年之家”、科技活动辅导站、图书馆、阅览室、儿童体育场等活动场所。她特别指出,我国的儿童少年绝大多数生长在农村,为此有关部门应给予生活在农村的儿童更多的关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扶植老少边穷地区儿童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康克清;儿童教育;教育思想
康克清(1911.9.7-1092.4.22)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也是我国儿童保育工作的开拓者。她一生热爱儿童。一贯重视儿童工作,为我国儿童保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她担任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会理事和中国解放区儿童保育会代主任。亲手创办了延安第二保育院。在她的推动下,到1946年,仅陕甘宁边区就办起了10所保育院,收托了2840名儿童。建国初期,她担任了全国妇联儿童福利部部长、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秘书长。为了给全国各地培养和输送儿童保育人才,她在通县主持和举办了妇婴卫生训练班。她还积极推动我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儿童保育工作的联系与合作。1952年,她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率团出席了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保卫儿童会议,并作了《和平对我们孩子意味着什么》的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此后,她先后担任了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宋庆龄基金会会长、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会长、全国儿童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主任等职。在长期的儿童工作中,她提出了一系列儿童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我国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精心培育儿童是全社会的伟大事业,首先是妇女的伟大事业
康克清将儿童教育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她认为。儿童是革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她说:“精心培育他们成为可靠的革命接班人,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战略任务。是新时期妇女的又一崇高职责。在我国城市和乡村,每年有一千多万婴儿诞生,全国有两亿多儿童。培育这样一支庞大的新生力量,是全社会的伟大事业,首先是妇女的伟大事业。”之所以说精心培育儿童首先是妇女的伟大事业,她是这样分析的:第一,婴儿首先是在母亲怀抱中哺育成长的,从母亲那里获得最初的情感和思想。第二,儿童进入托儿所、幼儿园,他们的教养员、保育员和教师一般都是女同志;儿童即使进入了小学,他们的教师相当一部分也是女同志。由此,她特别强调:“广大妇女要在这一事业中尽到自己的责任。要做好母亲,当好‘园丁’,努力把我国的儿童少年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她还指出,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是一生教育的基础,这就决定了儿童教育不能是自由放任地发展,而应是有组织地、全面地发展,随时随地都应把培养工作做好。
二、大力发展托幼事业
康克清认为,大力发展托幼事业,不仅可以使儿童得到良好的教育,让其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而且还能进一步为广大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服务。帮助家长解决后顾之忧。因此,她提出,坚持国家、集体、个体一齐上的原则,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发展托幼组织。使广大婴幼儿能够就近进入托儿所、幼儿园。
她倡导。在城市要尽可能地在工厂和机关中举办各种各样的托幼机构。举办这些托幼机构必须从当时当地社会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经济能力出发,适应人民的需要与可能。以此为标准来决定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地址、保托时间、儿童生活标准及人员的配备等问题。托幼机构要用自己的努力来克服困难,适当地运用科学的保育方法,启发儿童的智慧,改善儿童的生活,增进儿童的健康,使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她提出,城市建设要与儿童教育发展同步;每一个城市在新建居民住宅区时,一定要有托儿所、幼儿园的配套建设。
在究竟应以全托为主还是以半托为主的问题上,康克清认为,在目前情况下以提倡举办半托为宜。理由主要有两条:第一,半托比全托要节省人力和财力。能运用现有的人力、财力为更多的孩于服务。第二,采用半托能兼得集体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好处。在家长工作时,孩子们可以在托幼机构里受到科学的、合理的、集体的保教;而在父母休息时,孩子回到家里,又可以得到父母的爱抚。当然,半托为主也就意味着要以发展全托为辅,但发展全托时应想方设法克服和弥补其自身的不足。她说:“今后,在人力财力可能的条件下,为了满足上述两种要求,也可举办示范性的全托;但是必须适应儿童的心理,从各方面给予母爱的陶冶,父母应多多探望孩子,儿童工作者应更好地研究业务,适当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补充全托的不足。”
她还建议。在农村要从当地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重点发展幼儿园、学前班。
三、提高托幼组织的保教质量和管理水平
(一)提高保教队伍的素质是关键
康克清认为,保育员、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榜样,必须把提高保育员和教师的素质作为提高保教质量和水平的关键环节。对保教人员要提出高要求,一是使她们树立起全心全意为儿童服务的职业道德观念和高度的责任感。二是不断提高她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三是要求她们以身作则,四是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安全制度和卫生保健制度,坚决杜绝对儿童实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以保证儿童活泼健康地成长。此外,她还建议,“为做好儿童教育工作,需要教师们组织起来,彼此观摩教学,交流经验,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研究、接受苏联的先进经验。”
(二)学前教育要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灵活性
康克清指出,“学前儿童的教育是要打下儿童入学的基础”,我们今天要培养具有共产主义品德的公民,必须从小就开始教他们诚实、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托幼机构对儿童实施教育必须有计划、有准备,必须根据儿童的特点和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适合儿童的教育方法。具体地讲,教育儿童要采取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具体到抽象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方法。她举例说:“如进行爱祖国的教育必须从爱父母和爱周围的人开始,由近及远,并把祖国各种可爱的东西介绍出来或显示给他,使儿童先有了祖国确实可爱的情绪,从而使他们产生‘不准任何人侵犯我们祖国’的思想。”她认为,通过讲故事、谈话、表演、手工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学,启发儿童自己得到一个与教师预期的教育目的相吻合的结论,会给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她还提出,教育要从正面出发,比如在幼儿园、托儿所应让儿童在表演时尽量扮演正面角色,而不宜让他们扮演特务、美国兵等反面角色,这些反面角色可以用纸或草扎一个假的;否则的话,就会影响儿童的情绪。
(三)多给儿童观察思考的机会 康克清认为,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很重要,而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就一定要“多给孩子观察思考的机会”。其一,要多给儿童观察思考自然的机会。她建议儿童教育工作者尽量利用现有的条件。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她说:“孩子们的问题就是我们很好的教材”。教师对于儿童提出的问题要尽量进行解答。还要鼓励儿童把在自然中观察到的事物用图画、手工等方式反映出来。其二,要多给儿童观察思考社会的机会。她建议儿童工作者尽可能地带儿童去工厂、公园等地方看看,去博物馆、展览馆参观,去商店购买物品等等。她说,这些活动“都会使孩子们接触真实的生活而受到有意义的教育。”她还建议增设工艺课,以帮助儿童发挥他们的观察力和体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四、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
康克清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教育子女的天然学校,子女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教育与家庭的影响。”“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独特作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要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必须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她认为,父母教育好子女也是对社会负责,把子女教育培养好了,也就是对社会做出了一份贡献。家长不能因为工作忙,孩子进了幼儿园、托儿所或学校,就把教育责任推给学校和社会。她提醒人们,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双职工越来越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如何教育好子女,是当前父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她看来,作为家长,只有认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意义,明确了自己应负的责任,才能不管多忙都会挤出适当的时间,有意识地教育和帮助孩子。
(二)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康克清强调,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要把孩子教育得好,首先,要了解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家长要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做什么,爱好什么,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困难。在这个基础上,家长应以孩子知心朋友的身份具体地、恰当地去引导和教育孩子。家长应该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特点进行教育,千万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对孩子不能溺爱和放任。但对他们的正当要求,家长则要尽可能地满足。她认为,在这方面,我们家长应以马克思为学习榜样。马克思很尊重孩子,从不命令孩子做事,平时他是孩子的游伴。孩子遇到问题时他是孩子的顾问。康克清说,马克思教育孩子的事例启迪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平等对待孩子,“要向孩子讲清道理,孩子才能听从你的意见;那种对待孩子采取武断或打骂等粗暴态度,都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相反地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各种不良后果和再教育上的许多困难。”
(三)家长要从学习、品德和生活各个方面全面关怀孩子
康克清说:“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勇敢、诚实、热爱集体、热爱劳动、身体健康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就必须从学习、品德和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全面的关怀”。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品德,要教育孩子形成有礼貌、互助友爱、爱劳动、爱学习、爱护公共财物以及勤俭朴素等良好品德和习惯。家长还要经常注意孩子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里生活和学习的情况。她说:“对于学龄儿童,父母更要经常帮助他们检查功课,督促他们按时做好作业,并且要注意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指导他们的课外阅读和文娱活动。”她忠告家长,不要带孩子去看一些儿童不宜的电影、戏剧,否则会给幼稚无知的、纯洁的孩子造成心灵上的不良影响。
(四)父母要以身作则
康克清认为,家庭教育中父母以身作则最为关键。父母的思想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虽小,但他们时时在观察和模仿成人的行动。她说:“一般来说,那些孜孜不倦、努力学习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常常是用功读书,成绩优良;那些大公无私、乐于帮助人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往往是友好互助,热爱集体生活;那些辛勤和愉快劳动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往往主动地分担着家务劳动和帮助同学,成为父母和老师的小助手;那些诚实谦虚、生活朴素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往往是从不说假话。不骄傲自大和追求虚荣。因为他们的实际行动就是孩子的好榜样。”
五、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结合起来
康克清强调。要做好儿童教育,需要家长、教师与保教人员齐心协力,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她提出,教师、保教人员要以无产阶级的感情。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教育好儿童:文学艺术工作者要创作和出版更多更好的儿童读物、儿童文艺;科学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在儿童中普及科教知识:在街道工作的广大妇女积极分子要自觉地担负起校外辅导学生的工作;家长们特别是母亲们,要义不容辞地教育好子女;各有关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以及热心人士,则要从人力、财力、物力方面对儿童教育给予支持和帮助,要在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前提下,从城市、农村的实际出发,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教育、文化、体育和医疗设施,更多地建设“少年之家”、科技活动辅导站、图书馆、阅览室、儿童体育场等活动场所。她特别指出,我国的儿童少年绝大多数生长在农村,为此有关部门应给予生活在农村的儿童更多的关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扶植老少边穷地区儿童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