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新生对“创新活动”认识的调查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校园创新活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提高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上海海洋大学在校新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上海海洋大学的学生通过辅导员对大学生创新活动都有一定的了解;多数学生愿意以成员而非负责人的身份参加创新活动等。由此建议学校以辅导员宣传为主、多种宣传渠道并行的方式进行创新活动宣传,在新生对创新活动有较全面正确的理解的情况下建立指导老师专家库、创新课题指南等,并做好项目过程管理。
  关键词: 大学新生 创新活动 认识现状
  当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共享、科技发达的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胡锦涛同志指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根本靠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摇篮,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校园科技创新活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提高有重要意义(陈邓海(2009)[1]、王春清(2011)[2])。近年来,各地高校利用高校内的教育资源,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纷纷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科技创新活动(江芬(2012)[3]、陈晓东(2012)[4]、周石(2006)[5])。虽然校园科技创新活动丰富多彩,但仍存在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认识不到位、缺乏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指导教师、缺乏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保障措施等问题(刘素婷(2010)[6])。
  国内关于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主要集中在最近几年,而研究内容普遍集中在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王军(2012)[7]、刘晓云(2012)[8])、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常永勤(2011)[9]、姜天华(2012)[10]、刘素婷(2010)[11]、冷庆丰(2011)[12])等方面,且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证研究较为缺乏(江芬(2012)[3]、陈晓东(2012)[4]、孙克(2011)[13])。本文认为,大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源头抓起,即学校应该从大学生刚进入校园的时候就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并帮助他们把这种创新通过大学生创新活动或学科竞赛等形式进行探究、验证。
  1.上海海洋大学创新活动情况
  上海海洋大学十分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骆肇荛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及各项学科竞赛等众多形式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其中大学生创新活动包括国家级、市级、校级、院级四个级别,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希望更多学生参与到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并在项目过程中得到锻炼,学校的项目也是逐年增多。以2012年为例,上海海洋大学共计342个项目获得资金支持,其中国家级项目52个、市级项目160个、校级项目80个、院级项目50个,涉及学生1500名左右。在342个项目负责人中有大一学生4名、大二学生166名、大三学生170名、大四学生2名。由此可见,负责大学生项目申请及实施的主要是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大四学生由于面临毕业、就业等事务科技创新活动参与度较低。而作为好奇心、新鲜感及活跃度都比较高的大一新生的参与度却十分低。究竟大一新生对创新活动有怎样的认知,本研究就此进行了问卷调查。
  2.调查结果描述性分析
  2.1数据来源。
  为了对上海海洋大学在校新生对大学生创新活动认知有一个全面认识,本研究专门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情况——包括性别、专业、父母学历等;第二部分为对科创的认知——包括对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看法、获取创新活动信息的途径、本校创新活动级别等;第三部分为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意愿情况——包括是否愿意参加创新活动及原因等。
  本研究以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海洋科学学院、生命与技术学院、食品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学院、工程学院、爱恩学院共9个学院的2012级新生为例,采取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每个班级学号尾号为10、20、30、40、50、60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收回问卷320份,其中有效问卷315份,占总问卷的98.4%。从总体上看,该次问卷调查的设计、形式、对象、班级分布及有效问卷回收的分布与结构基本达到此次问卷调查的预期目的。
  2.2描述性分析。
  本次调研中的315份有效问卷中涉及上海海洋大学2012级学生共计136名女生、179名男生。
  2.2.1对创新活动了解情况分析
  表1 了解大学生创新活动情况表
  调研数据显示,有246名学生,即87.6%的学生对大学生创新活动有一定了解。从表1可以看出,在了解情况的学生里面,71.5%的人倾向于参加创新活动,而在不了解情况的学生里面,52.2%的倾向于参加创新活动。
  2.2.2创新活动信息来源
  由表2可知,在了解大学生创新活动的246名学生当中,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是辅导员的通知(32.11%),其次是学校网络平台易班网上的通知(25.20%)和班级同学的讨论(24.80%),而学校科创中心等部门的通知(16.26%)则在所有通知渠道中占有最少的比例。除以上四种信息来源之外,部分同学也会通过讲座等形式获取创新活动信息。
  表2 获取大学生创新活动信息来源分析表
  2.2.3愿意参加创新活动的原因
  由表1可知,在315个样本数据中,有212个学生(占样本数据的67.3%)有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意愿。表3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目的是锻炼自己的能力,而目的是充实大学生活、增加履历经历和增强专业知识的比重分别是14.62%、12.74%和9.43%,还有约2%的学生参加项目是受身边人的影响、随大流,并无实质性的目的。除此之外还有约1%的学生会为了争取奖学金等原因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
  表3 愿意参加最主要的目的   2.2.4愿意参加项目类型
  由表4可知,调查样本数据中,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愿意参加的社会调查类和发明创造类的科技创新活动,而对于创业类和自然科学类的项目参与度意愿略低。
  表4 意愿参加创新活动类别情况表
  2.2.5在项目参与角色分析
  表5 创新活动角色情况表
  由表5可以看出,在212个愿意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学生中,只有84个人愿意在项目中担任项目负责人,60.3%的学生更愿意担任项目成员的角色。
  2.2.6不参加创新活动的原因
  表6 不愿意参加创新活动的原因
  由表1可知,在315个样本数据中,有103个学生(占样本数据的32.7%)的学生不愿意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从表6可以看出,在不愿意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原因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对大学生创新活动不了解,也有近37%的学生是由于平时学习或社团工作太忙而没有时间参加创新活动。9.7%的人不愿意参加创新活动的原因包括不感兴趣、能力不足、没有创新的想法等。
  2.3结论。
  2.3.1大学生对创新活动有一定了解,了解的渠道主要是通过辅导员的通知。
  2.3.2很多学生都有参加社会调查类的创新活动的想法,主要目的是锻炼自己的能力;但多数学生表示只想成为创新活动成员而非负责人,这与学生锻炼能力的意愿略有矛盾。
  2.3.3不愿意参加创新活动的学生主要是由于对创新活动了解够,也有小部分学生是由于没有创意或者妄自菲薄认为自己能力不够。
  3.建议
  3.1建立以辅导员通知为主、多种宣传途径并存的宣传机制。
  相比较不了解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学生,了解创新活动的学生更愿意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因此,学校层面需要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对创新活动有清晰认识。例如:辅导员可以先对班委进行创新活动认识讲解或培训,然后以点带面,班委通过创新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宣传讲解,保证班级每个学生都对创新活动有正确认识。
  3.2成立指导老师库、课题申请指南等,让学生有迹可循。
  创新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本课题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要求也在于此。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学校形成有效的创新管理及培养机制,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热情及自信会有很大提高。例如,学校成立专门的创新指导专家库,每年各位指导专家可就自己的研究方向或者社会热点罗列几项研究指南供没有自己研究方向但是有创新热情的学生参考或参加。
  3.3加强监督,强化过程管理。
  辅导员或指导老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积极做项目负责人,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不遗余力地提供支持和帮助,以增强学生对完成项目任务的艰巨信心。例如,每个月固定召开一次例会,学生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及项目进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指导老师把握项目进展速度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在加强师生沟通的同时有效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陈邓海.我国高校学生科研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例[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23(6):117-120.
  [2]王春清.浅谈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几点体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8):22-23.
  [3]江芬,于保山.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建设探究——以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为个案的实践调查和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0):301-302.
  [4]陈晓东.校园科技创新活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研究——基于华南农业大学校园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证研究[J].神州,2012(330):221-222.
  [5]周石.强化学生学术活动 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开展学生学术活动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6.22(2):68-69.
  [6]刘素婷.谈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4):15-17.
  [7]王军.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2(1):193-195.
  [8]刘晓云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冶金教育,2012(1):85-88.
  [9]常永勤等.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的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11(1):20-22.
  [10]姜天华等.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3):129-132.
  [11]刘素婷.谈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4):15-17.
  [12]冷庆丰.新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理论,2011(2):246-247.
  [13]孙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四结合”模式探讨-基于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实证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5(1):34-36.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互联网 ”等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基于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成为教学研究热点之一。混合式教学模式应从组建线上课程自主学、设计实践课程合作学、面授课程引导学三个方面组织课程教学,探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意的线上线下课时分配、线上线下内容衔接和混合式教学考核评价等问题。教学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和完善,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学习通平台 传统
曾经,《人在囧途之泰囧》创下12.67亿的华语电影票房纪录并雄踞票房榜两年之久,徐峥也一跃成为最具商业市场号召力的“著名”导演。而2015年的国庆档期,他带着新作《港囧》卷土重来,首日票房将近2亿,刷新了华语电影首日票房纪录、华语电影首日观影人次纪录等纪录。然而,比之《泰囧》的风光,《港囧》在首日高票房之后,似乎蒙上了一层阴影,从上映一周起,市场排片占比也从最初的60%下降到30%①,票房增幅放缓
摘 要: 要关注当代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本学院“心”认知工作坊项目的开展,主要运用心理学、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以非结构型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参与式实践、团队合作形式为辅助,系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倡导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在课程设置的引领下帮助参与大学生确立切合实际的人生目标,并不断提高抗压能力与环境适应力,从而使自己更适应未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社会生活变化和价值观变迁。  关键词: 大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江苏省阜宁县在省、市文化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从广大人民群众愿望诉求入手,不断加快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及健全长效运行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并运用参与式教学法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结合《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特点及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参与式教学能够更好地发挥研究生群体学习和内化这门课程相关理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 研究生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
摘 要: 中国人自古视“民以食为天”。“吃”的文化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从“吃”的角度解读透视《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的性格及其形象特征。先从一雅一俗“吃”的不同来看这二者;再对比百回本成书前的二者“吃”的变化,分析作者在这一方面进行的加工处理,探求这两个人物形象千百年来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  关键词: 孙悟空 猪八戒 吃  人物形象是小说艺术表现的感性因素。孙悟空、猪八戒可以说是《西游记》
摘 要: 广东培正学院是一所民办学校,一直使用以往的绩效考核方法,尚未形成系统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及科学有效的配套设施,因此在整套考核流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成为教师绩效管理的障碍。本文致力于学校发展战略的宏观维度,探索绩效管理与学校战略之间的联系,分析教师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成因,认为学校战略目标必须发挥作用,这样不仅解决教师考核问题,还能发挥绩效管理在战略实施环节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摘 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实践平台,但受传统的教学理念、手段、途径及评价体系的影响,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实效性普遍缺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应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角重新审视其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教师魅力,从学生的角度加快教材建设,积极完善和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大力营造教书育人的整
[摘 要] 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不仅是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要,也是大学自身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每个大学生的迫切需求。通过分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梳理提炼湖北民族学院大学生创新基地实施近5年来的建设理念、目标定位、运行管理模式,构建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并配套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培养。  [关键词] 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
摘 要: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要想实现“全面脱贫”,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就要做到“精准性”“全面性”“实效性”,让国家政策真正惠及每一个贫困学子,不落下一个真正困难的学生。通过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如何精准实现“扶贫”—“扶智”—“扶志”的良性发展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 资助政策 资助育人工作 育人路径  党的十九大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动员全党全国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