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榆次区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技术初探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农作物的病虫害是很多农场和农作物科研人员重点研究的问题。玉米是产量很高适应力强的农作物,是我区很多乡村地区重点选择的农作物。但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容易产生一种疾病,就是玉米丝黑穗病,这种病又称乌玉米或哑玉米,严重影响了我区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本文针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概念和基本情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产生的重要的原因,最后针对如何预防和治疗玉米丝黑穗病提出了几点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 防治技术 研究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9-0199-02
  引言
  近些年,我区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分析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原因,探索这种作物疾病产生的规律,是有效控制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前提和保障;其次,各地区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玉米生长的气候因素和土壤因素,根据不同玉米的品种,做好综合防治,创新防治方法,运用科学的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提高玉米的产量,进而提升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
  1 玉米丝黑穗病的基本情况阐述
  玉米丝黑穗病是由一种病菌引起的,这种病菌学称黍轴黑粉菌,属于真菌界的担子菌门科。厚垣孢子的形状接近圆球形或椭圆形,颜色呈黑褐或红褐色,表面长有细刺,生长时产生先菌丝和担孢子。玉米丝黑穗病与高粱丝黑穗病的病菌很接近,属于同一品种菌类,但是生理型不同。玉米菌系对高粱没有侵染性,但高粱丝黑穗病菌却能侵染玉米,但侵染力不高。
  玉米丝黑穗病病菌在土壤里生存耐寒,在土壤中越冬,牛吃了这种病菌的病残体,排出的粪便病菌依然能够存活,用这种粪肥施肥,还是会将病菌带给农作物;病菌甚至附着在种子表面也可以过冬。因此,土壤、粪肥、玉米种都是第二年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传染源,其中土壤和粪肥携带的病菌最多,比种子携带的病菌量大很多。越冬菌量大、侵染时间长是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的主要原因,越冬的病菌随种子萌发从玉米幼根侵入,当种子萌发至3片叶前是受病菌侵染率最高的时期,4叶期开始减弱,但直到5叶期间都能受病菌侵染。
  2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分析
  2.1 土壤中病菌生存率较高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根本,也是滋生病菌的地方,土壤中携带大量病菌,玉米丝黑穗病菌就是一种,土壤中病菌大量积累,是导致玉米丝黑穗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东北及华北地区是玉米的大面积播种区,也是玉米丝黑穗病的普遍发生区。晋中榆次区属于华北地区,随着玉米种植面积逐渐增加,土地中积累菌源数量多,简单轮作难以改变土壤原貌,病菌存活率很高;其次,一些农民直接将病株与生病的果穗丢在田间,没有对病株进行销毁,导致病菌依然留在土壤里,给病菌生长制造了有利条件,导致玉米丝黑穗病更为严重。
  2.2 易感染病菌的品种种植是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一些地区玉米丝黑穗病发病较少,所以农民对于这种作物疾病不够重视,没有将其预防作为重点工作,有时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农民们引进新的玉米品种,有些品种没有这种疾病的抗病性,一些玉米品种感染性较强,极易受到病菌感染,种植这些感病品种,为病害爆发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2.3 种子市场混乱,管理无序
  玉米种子市场缺乏系统的管理,各种品种充斥市场,广大农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各地区对农民关于农作物种植的培训和教育较少,导致很多农民缺乏对真假种子的识别能力,购买一些质量不好的玉米品种,甚至购买一些假种子,有些种子没有经过大面积种植示范,根本无法预知其产量、抗病性和生长状态,在当地的气候条件下是否适合都不知道,一旦条件适合玉米丝黑穗菌生长,将会发生病害。
  2.4 提前播种和出苗期气温较低
  有些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如我区的什帖和东赵过早播种,导致玉米出苗期气温过低,抵抗力弱,这为病害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导致病害更容易发生。玉米正常的播种时间为每年的4月末,一些农民为了防止春季干旱,常常选择提前播种,等待降雨,殊不知这种方式给病菌留下了空间,由于气温低,苗芽生长期间,抗病力减弱,病菌也在生产繁殖,导致丝黑穗病病原菌侵染概率增加。
  3 玉米丝黑穗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3.1 选用高产抗病的优良种子
  玉米和其他农作物一样,有很多的品种,而且各品种间的抗病性都是不同的,各地区要根据自己的气候和土壤,选择适合的玉米品种,积极推广良种,尽快淘汰易感病的品种。各地农业科研部门要对当地的自交系或杂交组合进行研究和鉴定,选育抗病性强的自交系,配制适于当地种植的丰产抗病杂交种。其次,做好种子处理,使用杀菌剂或种衣剂处理种子,做好玉米丝黑穗病初期防治,并对地下病菌进行杀菌。
  3.2 农业防治方法
  除了引进对丝黑穗病具有良好抗性的品种之外,还要消灭初侵染源,做好田间清洁工作,将病害植株拔掉,将病残组织处理掉,充分腐熟含菌的粪肥。在玉米开花期后,针对发病重的田块,一定要割除病株并进行深埋或焚烧,防止病菌扩散。
  3.3 实行作物轮作倒茬
  丝黑穗病高发的田地,玉米要与其它作物至少进行三年的轮作倒茬,调整土壤结构,达到抗病的目的。条件许可情况下适当推迟播期,重病田地将春播改为夏播。精耕细作,精选种子,在种植前晒种,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减少病原菌的侵染。采用地膜覆盖,提高地表温度,增强幼苗的抗病能力,保持土壤的水分,使玉米苗健康发育。选择优质地块进行育苗,发至5-6叶后换植于大田,可大大减少发病。
  3.4 加强苗期管理
  玉米出苗快和壮,就会增强抗病能力,幼苗期可以选择扒土晒根,这也是防病的有效措施。在苗期铲除病株,根据玉米苗的症状确定病株,将其铲除是减少菌源的主要措施,在定苗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铲除可疑苗。在喇叭口期,立即砍除症状明显的病苗。在玉米抽穗后,病菌尚未成熟散落前,割除病穗带出焚烧销毁。
  3.5 药剂防治技术
  由于这种作物疾病潜育期短,蔓延迅速,所以发病前要做好喷药保护,每次大雨过后喷药1次,之后每隔一周喷药1次。发病初期喷洒叶、茎和果实、或地面,并结合灌根,进而消灭病原菌。常用药剂有铜大师8000倍液、72%霜霉疫净800倍液、53%金雷多米尔锰锌500倍液等,每周喷1次,连喷3周。推广使用防病功效的种衣剂,科学合理地使用种衣剂能够进一步降低玉米丝黑穗病害。
  结语
  玉米作为高产的农作物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目前一些地区玉米丝黑穗病成为了限制玉米产量的罪魁祸首,做好病害防治,运用高效的综合防治技术是提升玉米产量的关键,也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淑敏.北方春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4(04).
  [2]薛玉鑫.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病害表现与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6(08).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PREVI Isola自动化接种仪的性能,并与手工接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对311份临床标本采用PREVI Isola自动化接种仪接种,并同时进行手工接种,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异性。结果
野山椒俗称天椒,目前其作为日常家庭的一味作料受到人们的喜爱。野山椒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晾晒之后食用,甚至可以用于罐头的食品加工。为了帮助我县实现野山椒的高产量生产,
水果和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农药在果蔬的种植过程中起到病虫草害的防治作用,但是农药并不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大部分仍残留在果实表面。近年来因过量使
西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其合作社数量和出资额均居青海省前列。因此,对西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点、作用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对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