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位法官在一起见死不救的案件中如是说:“一个流血的人在呼救,我们有责任伸手相帮,转身拒绝是犯罪。”
事情还要从2008年说起。这年5月30日,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首府哈特福德市的公园街区,78岁的老人安杰尔·托里斯去街边小店买了一箱牛奶准备过街回家。这时,突然一辆小车飞速驶来,将他撞倒又从他身上碾压过去后一路飞奔逃逸。
许多行人目睹了事故,却无一人阻拦肇事车辆,也无人对托里斯实施救助,而随后从老人身旁驶过的9辆汽车,也无一辆停下。直到一分半钟后,一辆巡逻警车从事故现场经过,才将老人送到医院。
哈特福德市警方将当天事故视频公布后,顿时在全美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见死不救”成为哈特福德市的耻辱,市民也遭到其他地方人的嘲笑。
媒体在对视频中出现的路人采访时,有人说,因为没有相关的急救技巧才没敢帮忙;还有人说,当时都懵了,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有人真的怕麻烦,以为托里斯是被枪击倒在地的。虽然受访者都能说出一堆理由,但人们却不予认同。
哈特福德市警察局长达林·罗伯特对此事极其愤怒,发表讲话说:“我为这件事感到羞耻,有些人怎么会这么没人性,实在不可思议。我们心中好像不再有一个道德罗盘,什么都变了。我呼吁,应该在哈特福德开展‘寻找灵魂’大讨论。”
呼吁赢得了从市议员到普通百姓的认同,主流媒体和网站论坛纷纷开辟专栏进行讨论。人们一致认为:这个城市需要重新寻找良心。
“寻找灵魂”大讨论很快延伸到了全美。美国主流媒体在连篇累牍报道的同时,还追踪报道了托里斯的救治情况。
2009年5月11日,托里斯在医院去世。当地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哈特福德新闻报》以《托里斯走了,现在,你还会袖手旁观吗?》为题做了报道。“寻找灵魂”的大讨论也因此掀起了新一轮高潮。
大讨论更让哈特福德市长迈克尔·彼得斯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他决心洗刷“见死不救案”给哈特福德市带来的耻辱。除专门召开记者招待会表达对托里斯一家的慰问外,还做了两件令民众称道的事:一是成立了“哈特福德犯罪阻止者”组织,由当地名流提供奖励基金,用于奖励举报犯罪有功人员。二是成立“哈特福德关爱者”机构,旨在增进当地居民之间的联系沟通,以加强责任感。媒体评论说:“这都得益于‘寻找灵魂’的大讨论,也是托里斯留下的‘遗产’。”
“寻找灵魂”大讨论还揪出了肇事者。当警方的举报电话刚公布一天,就接到100多个举报肇事者的电话。警方在找到肇事者刘易斯时,开始他还矢口否认,他的女朋友“大义灭亲”指责他:“如果你还有一点点人性,就应该站出来承担过错!”最终,刘易斯在托里斯去世的当月被缉拿归案,并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哈特福德警察局长罗伯特说:“这次我不再感到耻辱,而是以这个城市为荣。因为在逮捕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许多市民都为警方提供了帮助。”
在托里斯去世一年后,媒体随意对哈特福德市的市民进行了采访,目的是验证经过“寻找灵魂”大讨论后,人们的道德观有什么改变。一位名叫麦克劳林妇女告诉记者,前几天,她从一家超市购物刚出来,看到有位老太太突然倒地,她赶忙奔上前去。令她感动的是,在她还未赶到之前,已有十几个人在帮助老太太。麦克劳林感慨道:“‘寻找灵魂’大讨论触动了人们的灵魂深处,再遇到类似托里斯的事件,哈特福德市民都会伸出援手,而不是袖手旁观。”
2011年5月11日,哈特福德市为托里斯举行去世两周年祭奠仪式,市长彼得斯在讲话中说:“‘寻找灵魂’的大讨论,让每个人的灵魂都做了一次大洗礼。但这并不只是一场旋风式的讨论,而会将这一悲剧性的事件永远留在记忆中,让深刻的羞耻感长期警示我们。我们已经对不起托里斯一次,绝不能再有第二次了。向前走,把从他那里抢走的正义还给他。”
美国有两个法律是要求和鼓励人们助人为乐,一款是《救援责任法》(Duty To Rescue),这款法律规定了特殊关系人之间的责任,比如消防人员、急救人员有责任救助危境中的公众,配偶之间互相救援,父母子女之间的救援,但是相当一部分的州则将此法律延伸到普通百姓,任何人都要对求助的陌生人予以协助。还有一款法案,是《善行法案》(Good Samaritan Law),保护的是施救人员,如果施救人员在帮助他人时造成意外伤害,可以免除法律诉讼,鼓励民众见义勇为。
有位法官在一起见死不救的案件中如是说:“一个流血的人在呼救,我们有责任伸手相帮,转身拒绝是犯罪。”
人人都说美国犯罪率高,那要看这个犯罪率是怎么算出来的。美国不存在违法,只有犯罪,超速、闯红灯、随便按汽车喇叭、从行驶汽车上扔垃圾等等这类在许多中国人眼里可能连违法都算不上的屁大点的事,都是犯罪,这类“罪”被警察开罚单之后,并不在现场交罚金,而是全部送交法庭,由法官发给当事人一纸通知:你违背了某某城市的某某法规,如果认罪,请届时缴纳罚款,如申辩无罪,请限期内到法庭作无罪抗辩。任何一个普通老百姓可以要求和警察当堂对峙,辩诉。
和法律仅有一线之隔的是道德,美国人将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区别限制得非常狭窄,以致于很多新移民自以为是小小缺德行为,其实有可能已经犯罪。
【链接】
世界各国是如何鼓励助人为乐的
●加拿大
在加拿大,《好撒玛利亚人法》是属于省司法权,例如: 安大略-《好撒玛利亚人法案》、艾伯塔-《紧急医疗救助法案》。
同美国相似,大多数省规定公民没有义务对紧急伤病者提供援助。但魁北克有例外,“义务法案”规定公民有义务对紧急伤病者提供援助,违者有法律责任。魁北克并且是唯一的省会,补偿好撒玛利亚人遭受的伤害或其他损失。
●欧洲
根据欧洲大多数国家民法(Civic Law),不协助在紧急状态的个体是一个刑事罪。《好撒玛利亚人法》要求每个司机当遇到事故或事件时,在基于安全的情况下,停车和提供援助。
好撒玛利亚人 Samaritan译成中文是 “撒玛利亚人”或“乐善好施者”。“好撒玛利亚人”是基督教文化中一个著名成语和口头语,意为好心人、见义勇为者。
摘自《杂文选刊》
事情还要从2008年说起。这年5月30日,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首府哈特福德市的公园街区,78岁的老人安杰尔·托里斯去街边小店买了一箱牛奶准备过街回家。这时,突然一辆小车飞速驶来,将他撞倒又从他身上碾压过去后一路飞奔逃逸。
许多行人目睹了事故,却无一人阻拦肇事车辆,也无人对托里斯实施救助,而随后从老人身旁驶过的9辆汽车,也无一辆停下。直到一分半钟后,一辆巡逻警车从事故现场经过,才将老人送到医院。
哈特福德市警方将当天事故视频公布后,顿时在全美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见死不救”成为哈特福德市的耻辱,市民也遭到其他地方人的嘲笑。
媒体在对视频中出现的路人采访时,有人说,因为没有相关的急救技巧才没敢帮忙;还有人说,当时都懵了,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有人真的怕麻烦,以为托里斯是被枪击倒在地的。虽然受访者都能说出一堆理由,但人们却不予认同。
哈特福德市警察局长达林·罗伯特对此事极其愤怒,发表讲话说:“我为这件事感到羞耻,有些人怎么会这么没人性,实在不可思议。我们心中好像不再有一个道德罗盘,什么都变了。我呼吁,应该在哈特福德开展‘寻找灵魂’大讨论。”
呼吁赢得了从市议员到普通百姓的认同,主流媒体和网站论坛纷纷开辟专栏进行讨论。人们一致认为:这个城市需要重新寻找良心。
“寻找灵魂”大讨论很快延伸到了全美。美国主流媒体在连篇累牍报道的同时,还追踪报道了托里斯的救治情况。
2009年5月11日,托里斯在医院去世。当地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哈特福德新闻报》以《托里斯走了,现在,你还会袖手旁观吗?》为题做了报道。“寻找灵魂”的大讨论也因此掀起了新一轮高潮。
大讨论更让哈特福德市长迈克尔·彼得斯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他决心洗刷“见死不救案”给哈特福德市带来的耻辱。除专门召开记者招待会表达对托里斯一家的慰问外,还做了两件令民众称道的事:一是成立了“哈特福德犯罪阻止者”组织,由当地名流提供奖励基金,用于奖励举报犯罪有功人员。二是成立“哈特福德关爱者”机构,旨在增进当地居民之间的联系沟通,以加强责任感。媒体评论说:“这都得益于‘寻找灵魂’的大讨论,也是托里斯留下的‘遗产’。”
“寻找灵魂”大讨论还揪出了肇事者。当警方的举报电话刚公布一天,就接到100多个举报肇事者的电话。警方在找到肇事者刘易斯时,开始他还矢口否认,他的女朋友“大义灭亲”指责他:“如果你还有一点点人性,就应该站出来承担过错!”最终,刘易斯在托里斯去世的当月被缉拿归案,并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哈特福德警察局长罗伯特说:“这次我不再感到耻辱,而是以这个城市为荣。因为在逮捕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许多市民都为警方提供了帮助。”
在托里斯去世一年后,媒体随意对哈特福德市的市民进行了采访,目的是验证经过“寻找灵魂”大讨论后,人们的道德观有什么改变。一位名叫麦克劳林妇女告诉记者,前几天,她从一家超市购物刚出来,看到有位老太太突然倒地,她赶忙奔上前去。令她感动的是,在她还未赶到之前,已有十几个人在帮助老太太。麦克劳林感慨道:“‘寻找灵魂’大讨论触动了人们的灵魂深处,再遇到类似托里斯的事件,哈特福德市民都会伸出援手,而不是袖手旁观。”
2011年5月11日,哈特福德市为托里斯举行去世两周年祭奠仪式,市长彼得斯在讲话中说:“‘寻找灵魂’的大讨论,让每个人的灵魂都做了一次大洗礼。但这并不只是一场旋风式的讨论,而会将这一悲剧性的事件永远留在记忆中,让深刻的羞耻感长期警示我们。我们已经对不起托里斯一次,绝不能再有第二次了。向前走,把从他那里抢走的正义还给他。”
美国有两个法律是要求和鼓励人们助人为乐,一款是《救援责任法》(Duty To Rescue),这款法律规定了特殊关系人之间的责任,比如消防人员、急救人员有责任救助危境中的公众,配偶之间互相救援,父母子女之间的救援,但是相当一部分的州则将此法律延伸到普通百姓,任何人都要对求助的陌生人予以协助。还有一款法案,是《善行法案》(Good Samaritan Law),保护的是施救人员,如果施救人员在帮助他人时造成意外伤害,可以免除法律诉讼,鼓励民众见义勇为。
有位法官在一起见死不救的案件中如是说:“一个流血的人在呼救,我们有责任伸手相帮,转身拒绝是犯罪。”
人人都说美国犯罪率高,那要看这个犯罪率是怎么算出来的。美国不存在违法,只有犯罪,超速、闯红灯、随便按汽车喇叭、从行驶汽车上扔垃圾等等这类在许多中国人眼里可能连违法都算不上的屁大点的事,都是犯罪,这类“罪”被警察开罚单之后,并不在现场交罚金,而是全部送交法庭,由法官发给当事人一纸通知:你违背了某某城市的某某法规,如果认罪,请届时缴纳罚款,如申辩无罪,请限期内到法庭作无罪抗辩。任何一个普通老百姓可以要求和警察当堂对峙,辩诉。
和法律仅有一线之隔的是道德,美国人将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区别限制得非常狭窄,以致于很多新移民自以为是小小缺德行为,其实有可能已经犯罪。
【链接】
世界各国是如何鼓励助人为乐的
●加拿大
在加拿大,《好撒玛利亚人法》是属于省司法权,例如: 安大略-《好撒玛利亚人法案》、艾伯塔-《紧急医疗救助法案》。
同美国相似,大多数省规定公民没有义务对紧急伤病者提供援助。但魁北克有例外,“义务法案”规定公民有义务对紧急伤病者提供援助,违者有法律责任。魁北克并且是唯一的省会,补偿好撒玛利亚人遭受的伤害或其他损失。
●欧洲
根据欧洲大多数国家民法(Civic Law),不协助在紧急状态的个体是一个刑事罪。《好撒玛利亚人法》要求每个司机当遇到事故或事件时,在基于安全的情况下,停车和提供援助。
好撒玛利亚人 Samaritan译成中文是 “撒玛利亚人”或“乐善好施者”。“好撒玛利亚人”是基督教文化中一个著名成语和口头语,意为好心人、见义勇为者。
摘自《杂文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