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曲玛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cao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研究藏药曲玛孜2种基原植物西伯利亚蓼和小大黄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鉴定藏药曲玛孜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从藏药西伯利亚蓼挥发油中共鉴定19个成分,包括萜类、芳香化合物、脂肪烃类等,其中主要含有植醇(35.81%)、植酮(13.28%)、萘(4.79%)、亚麻酸甲酯(3.46%);藏药小大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Z,E)-2,13-十八烷二烯-1-醇(29.99%)、大黄酚(15.18%)、萘(13.98%)、棕榈酸(7.00%),结构类型涉及脂肪醇类、蒽醌类、萜类等29个成分。[结论]藏药曲玛孜2种基原植物西伯利亚蓼和小大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组成相差较大,该研究为揭示曲玛孜品种整理、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化学基础。
  关键词 曲玛孜;挥发油;GC-MS;化学成分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21-088-03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Tibetan medicine Qumazi. [Method]Essential oil of Tibetan medicine Qumazi was identified by using water vapor distillation and GC-MS.[Result]The major components of Polygonum sibiricum, involving terpenes, aromatic compounds an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were phytol (35.81%), phytone (13.28%), naphthalene (4.79%),methyl linolenate (3.46%). Meanwhile, the essential oil of Rheum pumilum was mainly including in fatty alcohols, anthraquinones, terpenes and the main volatile components of Rheum pumilum were Z,E-2,13-octadecadien-1-ol (29.99%), chrysophanol (15.18%), naphthalene (13.98%), n-hexadecanoic acid (7.00%). [Conclusion] Great diversities in the constituents were found between Polygonum sibiricum and Rheum pumilum. The research provided chemical basis for the understanding,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appropriate utilization of Tibetan medicine Qumazi.
  Key words Qumazi; Essential oil; GC-MS; Chemical constituents
  曲瑪孜为特色的藏药材,在藏医药文献《晶珠本草》[1]、《新修晶珠本草》[2]、《藏药志》[3]、《中华藏本草》[4]等中均有记载,具有清热、消肿、除烦、治疗黄水病、恶性腹水的功能。曲玛孜在南派和北派藏医中的药用品种有一定差别,主要涉及到蓼科大黄属多种大黄和蓼属植物西伯利亚蓼。关于曲玛孜药材的基原植物,《中国药典》(2010年版)正文及附录均未收载,《藏药标准》[5]在曲玛孜条下收载了蓼科植物小大黄Rheum pumilum Maxim.和西伯利亚蓼Polygonum sibiricum Laxm.。江西中医药大学专家对曲玛孜的基原品种进行市场调研,发现小大黄(R.pumilum)和西伯利亚蓼(P.sibiricum)是藏药曲玛孜的主流品种。目前有关曲玛孜相关研究较少[6-9],未见曲玛孜挥发油研究报道。因此,该研究首次对曲玛孜的2种基原植物小大黄和西伯利亚蓼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为规范曲玛孜品种整理、促进其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化学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材
  藏药西伯利亚蓼和小大黄于2013 年 10 月采自西藏省昌都,由江西中医药大学钟国跃教授鉴定为蓼属植物西伯利亚蓼Polygonum sibiricum Laxm.和大黄属植物小大黄Rheum pumilum Maxim.。无水硫酸钠和乙醚均购买于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
  Agilent 7890A/5975C 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公司);色谱柱为DB-5 石英毛细管柱(0.25 μm ×250 μm × 30.0 m);可调式电热套(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CP313型电子天平(广州市怡华新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1.3 挥发油的提取
  根据2010版《中国药典》提取挥发油方法[10],在相同条件下对藏药曲玛孜的2种基原植物西伯利亚蓼的全草和小大黄的根进行挥发性成分的提取。称取粉碎后的西伯利亚蓼和小大黄粉末各100.0 g,加入蒸馏水1 000 mL,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挥发油,提取时间为2.0 h,共提取2次,合并所得到的挥发油用少量乙醚反复溶出并用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得待测挥发油。
  1.4 气相色谱条件
  石英毛细管柱(0.25 μm ×30 m ×0.25 μm),载气为纯度99.999% 的氦气,选择气化室温度为 250 ℃,初始温度设定为60 ℃,同时保持1 min;此后,以5 ℃/min速度升至200 ℃;达200 ℃后以4 ℃/min速度上升至 250 ℃,升温至250 ℃后保持 10 min。进样口温度设为 250 ℃,流速 1.0 mL/min;进样量设定为2 μL,分流比为20∶1。离子化方式为EI离子源,其温度设定为200 ℃,电离电压设为 70 eV,四极杆温度设定 150 ℃,溶剂延迟设定 3.00 min,扫描范围选择m/z 40.0 ~350 amu。   2 结果与分析
  2.1 藏药西伯利亚蓼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由图1和表1可知,此次鉴定的19个成分占西伯利亚蓼挥发油总量的80.31%,化合物类型以萜类、芳香化合物、脂肪烃类为主,其中含量在2% 以上的成分有植醇(35.81%)、植酮(13.28%)、萘(4.79%)、亚麻酸甲酯(3.46%)、正十八烷(3.18%)、正二十五烷(2.72%)、邻苯二甲酸二仲丁酯(2.5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32%)、正二十一烷(2.29%)、亚油酸(2.05%)。植醇是一链形二萜类含氧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中,是组成叶绿素的一个部分,一般用作合成维生素K1和维生素E的原料;植酮常用作中间体,用于合成异植物纯和橙花叔醇(配制食用香精的原料);萘是工业上最重要的稠环芳香烃,用于驱虫剂(卫生球或樟脑丸),也用作制备染料、树脂等。
  2.2 藏药小大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由表2和图2可知,经GC-MS定性分析从小大黄根中共鉴定出29个化学成分,占其总量的94.98%,其结构类型主要涉及脂肪醇类、蒽醌类、萜类等,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为(Z,E)-2,13-十八烷二烯-1-醇(29.99%)、大黄酚(15.18%)、萘(13.98%)、棕榈酸(7.00%)、辛烷(6.51%)等。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小大黄和西伯利亚蓼2种植物挥发油成分的对比发现,除2种植物的挥发油中主要涉及脂肪醇类、蒽醌类、萜类化合物外,藏药西伯利亚蓼中挥发油中的大量成分为植醇(35.81%),而在小大黄中未见该成分,究其原因可能与2种植物的用药部位不同有关,小大黄仅以根入药,而西伯利亚蓼以全草入药。此外,藏药小大黄挥发油中发现淡黄色的油状物质推测为大黄酚易随溶剂挥出所致,这与唐古特大黄挥发油的研究结果相似[11],与掌叶大黄[12]、唐古特大黄相比,小大黄挥发油中棕榈酸的含量较少(与光茎大黄[13]相似),仅为7.00%,以上数据也为大黄属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藏药曲玛孜2种法定基原植物西伯利亚蓼和小大黄挥发油中主要涉及脂肪醇类、蒽醌类、萜类化合物,但具体化学成分组成相差较大,该研究为曲玛孜的品种整理和资源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后期有必要从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植物亲缘关系的角度对藏药曲玛孜的基源植物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帝玛尔·丹增彭措.晶珠本草(藏文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94.
  [2] 罗达尚.新修晶珠本草[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19.
  [3]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药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85.
  [4] 罗达尚.中华藏本草[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50.
  [5] 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新疆卫生局.藏药标准[S].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79:35.
  [6] 王晓云,王洪玲,张亚梅,等.西伯利亚蓼醇提取物对高尿酸生成和排泄的影响研究[J].中药新药和临床药理,2015,26(5):626-631.
  [7] 郑俊华,张立力,楼之岑.大黄属植物化学成分分析[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1,23(1):51-53.
  [8] 戴曉明,吴慧平,陈亮,等.小大黄对ox-LDL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14(5):345-347.
  [9] 王索安,完德才让,李跃华,等.小大黄对药物性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3,24(1):51-53.
  [10]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7.
  [11] 王雪峰,郑俊华,陈青云.GC/MS对唐古特大黄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5,30(12):719-720.
  [12] 张丙生,王树槐,宋根萍,等.大黄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92,23(8):165-166.
  [13] 王亚娟,魏玉辉,王晓华,等.光茎大黄挥发油成分分析及体外抑菌活性初步研究[J].中药材,2006,29(10):1072-1074.
其他文献
慧鱼模型提供了机器人搭建和软件设计平台,操作简单,降低了机器人的制作难度,是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提升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森林工程专业机器人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机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对支气管结核转阴率和疗效的影响。方法:以124例支气管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62例)采取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62例)常规方案基础
基于信息熵原理,运用定量方法对博罗县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演变及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来说,2009~2014年博罗县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均衡度不断上升,优势度不断下降,土地利用结构无序程度不断提高;2014年,各镇间土地利用结构的差异明显,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较高,而经济欠发达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