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校协同视角下的“生态化”数字校园建设与发展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ox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在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方面有很多进展,从技术思想层次上已经做了一轮又一轮的实践。但是,如何能够使信息化教学融合到教学过程是当前的主流需求,其中,“生态化”数字校园建设是很关键的一个方面。区校协同是数字校园模式的一方面,过去从单体向数字校园建设来看,都是先将资金投入学校,学校再自我发展;伴随着这些信息技术系统、学校业务系统的成熟以及区域绩效的关注,区域的协同化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关注。
  本文从区校协同、“生态化”着手,对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进行了回顾,呈现了具体的实例,并对此提出若干问题及思考。
  一、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回顾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有一个很长的发展阶段。全国中小学数字校园在2003年就有一些区域开始实践,下面以几个城市为例,具体介绍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态势。
  宁波在2003年已经开始对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进行实践,并规划在2012年全市要基本实现中小学数字校园;江苏扬州在2006年全市范围内开始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2009年建成了一批市级验收的成果,目前已经进展了好几批,正在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北京1998年提出数字校园,区域建设的工作是在2006年、2007年朝阳区开始进行,2008年开始酝酿这件事情,从2009年到现在正在有一种趋向区域性系统化推动;央馆最近两年从国家的层次也提出了中小学数字校园的相关内容。
  那么,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我们收获了哪些呢?(1)对中小学数字校园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2)对中小学数字校园业务及发展有全面的理解,尤其是它自身的特征;(3)对中小学数字校园支撑服务环境发展的理解,比如当前的许多企业、平台建设的融合。
  数字校园建设呈现增长态势的原因:(1)数据的体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过去关注个体的建设,目前已经关注到了集成整合,但是现在越来越关注数据的流转、互通、互联基础上的可持续的数字校园发展;(2)技术架构,目前校域级的和区域级的建设不再是离散的、孤立的系统,它是有一定的基础平台,从技术的思想来看有许多支撑。
  中小学的数字校园与大学是不一样的,可以从业务功能、信息化能力体系、技术方案、数据体系、对外交互的开放性等方面去理解,它涉及到学校的管理、评价、教育、教研等许多方面。比如,学校业务模型已经开始迁移到数字化环境中,它从部门视角、用户视角及功能视角都是不相同的;对学生来讲涉及到教学创新、成长、资源、社交网络;对教师来讲涉及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资源中心、家校互动、互动教学平台以及延伸到教学过程的其它系统;还涉及到了家长、校长、行政管理、教务管理、人事管理、后勤管理、业务管理等。
  二、从个体、区域的角度来看数字校园建设
  如何使个体数字校园、区域数字校园可持续的发展呢?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是开放性,它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层次的开放性,还有架构的开放性、业务系统的开放性、基础数据的开放性。下面从具体的实例着手介绍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
  学校案例1:
  案例1体现了技术系统先进性、学校教育教学业务的全面性,代表了一种数字校园建设的视角。这个学校的业务层面、数据层面、基础设施层面都有系统化的体现,尤其是在数据层上非常重视数据体系建构和应用。它的基本平台架构分为不同的层面:技术平台层建构了一个可以支撑系统、基于数据进行交互操作、整合的应用环节,从而方便个体和学校门户的建设;应用层面可以做到应用定制化、可配置;校园门户涉及到了行政办公、日常协同、短信交流、公文流转、信件、校历的及时通信等内容;还包括了教学过程的一体化、校本资源平台、学习管理平台、协同备课系统、移动终端解决方案等。此学校给人的整体印象是非常全面的,涉及到技术系统的功能性、先进性。
  学校案例2:
  案例2呈现了数字校园的另一个方面,它不追求技术和系统的整合全面,而是从业务点、业务线入手,它的核心是从教育、教学出发对业务的核心和过程进行吻合,从而带动学校业务的发展。该学校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将资源生成与汇聚、教师的绩效考核、个人成长档案袋涉及在内,同时在后台提供了丰富的校本资源(个体库、资源库、档案袋等)。它的特点可总结为是:以点串线带面。
  以上的案例1和案例2,它们都是基于个体的数字校园建设,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现象,各有优缺点。那么,区域数字校园建设的状况如何呢?以北京为例,由个体向区域,它的历程是从一些个体学校到批量学校、再到云模式的数字校园建设发展,目前应用了云平台、云服务,这就体现了区校共建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若干问题及思考
  基于以上的介绍,笔者对数字校园建设提出一些问题:数字校园建设应用使用率如何提升?数字校园建设如何可持续和生态化发展?经济批量化云模式与示范模式的变迁是如何的呢?
  笔者对数字校园建设有以下思考:
  (1)数字校园建设应该是多视角的,要包括教育、技术、建设模式、支撑能力等。其中,教育要涉及教学、教研,突破传统的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技术必须要以用户为中心,体现业务流程优化,可以进行环境配置;支撑能力应该包括资金的投入、信息化应用能力、教师技术能力等。
  (2)区域与个体:对个体来讲,要试点先行、创新先行。对区域来讲,要关注区域应用集成化建设、区域平台支撑性建设、数据体系的系统化建设。
  (3)如何处理好建设与应用的关系:数字校园建设应该涉及到系统可用性、用户习惯建立、核心业务应用导向,要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整合。
  (4)新技术、新理念:不盲从、开放、区域与个体建设要慢磨木。
  (5)深水区的基础支撑谁来做:区县级层次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也是一个紧迫点。在大数据出现的时代,数字校园建设要关注数据体系、数据建模。
  (6)观念:要关注区域协同,使技术环境层集约化建设,应用能力建设要适用于学校能力的生成。
  (7)反思:教育、教学、教研、技术、区域一定要协同起来,才能保证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和基本需求,区县要能够自觉地推进数字校园的建设。只有将技术、教育、机制的关系有机协同,才能推动区、市、校三级联动地进行数字校园建设。
  (8)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应用模型要分层推进,技术环境可以追求集成性、先进性、高效性地发展。就目前而言,推动校园生态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9)数字校园建设涉及到教育教学环境、技术、理念的整合,从而推动学生学习、教师有效教学、精准化管理,这一过程不是孤立的。
  (根据现场录音及PPT整理)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调动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消极为积极,让他们认识体育锻炼这一非智力因素对身体的成长和学习的进步的深远影响,是一个我们体育教师应该非常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兴趣;教学探索;措施  【Abstract】How to mobilize the part of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 turn a negative for posi
期刊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传授者,还要成为教材的开发者、教学实践的探索者、教学活动的研究者,努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本文对此谈了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研;能力;提高;方法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中学语文教师不仅应具备比较强的教学能力,而且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语文教学研究并不仅仅是语文研究机构中研究人员的事,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的事。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怎么教
期刊
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主要指使用投影仪,通过手工制作的幻灯片辅助教学,现在主要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用电脑,通过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等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来制作和演示课件。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依托网络,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近年来,在我校校园网络工程建成和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的环境下,利用多媒体教学已蔚然成风。本人
期刊
学生行为规范是国家明文规定的日常行为要求。学生按“规范”要求去做,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行为规范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学生道德修养和文明行为的基本要求。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风的保证。对一个学生将来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使行为规范成为学生的自觉
期刊
摘 要: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  关键词:合作学习;协作;思维方式  【Abstract】The cooperation study is take the teaching goal as the guidance, take the nitrogen group as the fun
期刊
摘 要: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渠道。本文谈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方法  现代的阅读观认为,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阅读是读者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意识,善
期刊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健听大学生中已经普及。本文以听障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的方式,从移动学习途径、微信使用频率、微信关注内容等方面对听障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移动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总结出听障大学生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现状与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拓展听障大学生移动学习的途径。  关键词:听障大学生;微信公众
期刊
摘 要:SPOC与翻转课堂结合,是一种新型混合式教学法,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新探索。文章以“数学之旅”与“唐诗宋词人文解读”两门课程自然教学班级试点为基础,探讨了在我国大学通识教育体系中引入“SP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法对大学通识教育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发挥两种教学法优点,促使教育效果更为贴近通识教育理念,在学科知识教育、能力素养培养与情感社交培育三方面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
摘 要:用户体验是信息平台建设质量的核心判断标准,高职学院也是如此。高职学院内部因用户分类不同,其用户体验的要素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别。我们在高职院校信息化平台的设计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又要考虑用户的微观需求;既要强调个性化和针对性,也必须兼顾系统性和整体性,既能使个类用户都能非常方便地完成本职工作,又便于各类用户之间的沟通管理。  关键词:高职用户;体验特征;信息化平台
期刊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对单一的命题作文总感到头痛和乏味,甚至产生腻烦,反抗心理,在规定的时间里,草草写作,应付了事。这样的作文训练,效果不佳。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试引导学生注意发现身边的写作素材,进行观察作文。  观察作文就是先观察,后作文。观察:解决材料问题,作文:把观察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高中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精力充沛好奇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