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理想主义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y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来,总有人问我,你是校长,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把北京四中的特点概括出来?我想了想,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说:北京四中是一所坚持和坚守着理想主义的学校。简单地说,我们所追求的,不全是那些触手可及的现实的东西。
  我曾读过一个故事,说是有两个美国小孩儿,上小学时,有一次老师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理想。有一个小孩儿一下子说出了两个理想:希望有一匹小马和去埃及旅行。另一个孩子始终没有说出来。于是老师建议这个没说出理想的孩子,从有两个理想的孩子那里买一个。于是他花了3分钱购买了一个理想,这个理想就是去埃及旅行。很多年过去了,两个孩子长大了。那个卖理想的孩子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有了自己的家庭。他到过很多国家,唯独没有去埃及,因为作为一个诚信的商人,他认为,自己已经把这个理想卖了出去,它已经不属于自己了,要到埃及旅行,就要先把理想买回来。于是他找到了当年的同学,提出了赎回儿时理想的请求。不幸的是,他的请求遭到了拒绝。于是这件事被提交到法庭。法庭判决的结果是,赎回这个理想需要三千万美元!但即使是这样,那个同学仍然不肯卖出,他在法庭上说:小的时候因为家里穷,我不敢有自己的理想,但是自从买了这个理想以后,我变了一个人,我发奋学习,考进了大学;就是这个理想使我遇到了美丽贤惠的妻子,因为她是一个埃及迷;就是这个理想,使我的孩子考进了斯坦福大学,因为我答应他,如果考上斯坦福大学,我们就去埃及旅行。这个理想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的无价之宝。
  这个故事很荒唐是不是?但我觉得,今天我们缺少的正是这种理想主义,我们需要这样的“荒唐”。我甚至认为,小到一个学校,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理想主义,那是没有希望的学校,是没有希望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近一段时间,社会上在热议“大师”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原因是复杂的,答案是多样的,但我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今天,我们缺少了理想主义,我们的教育中缺少了理想主义。我总觉得我们的学生不缺少聪明,不缺少机敏,不缺少解决问题的技巧,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生活态度,缺少的是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缺少的是对价值的理性判断与选择,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为功利的、坚定的、执著的追求精神。再聪明的人,成绩再优秀的人,离开了学校后不再去学习、不再追求、不再去进取,他也不可能成为大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领域里的领军人物。这就是价值观。价值观里包括或者说决定了生活观、工作观、事业观、幸福观、苦乐观、财富观、处世观、交往观等等。理想主义与价值观是紧密联系的,从某个角度讲,是形成价值观的前提。很多大师,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当初在学校里绝不是最聪明、功课最好的学生,但是他们后来一定是最执著的人,是发现了价值并不懈追求的人。一个人有了这样的价值观,就不会轻易被诱惑、被动摇,他就能坚定、坚持、坚守在一个领域中,去做、去完成别人不能理解的事情。当然,我想他一定也会从中获得幸福。这就是价值观的作用。
  教育需要理想主义,而理想的光芒,将借时间之光照亮世界。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方面的发展,教师过多地强调数学知识的记忆和模仿,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和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得数学教学变得越来越沉闷,缺乏灵活性,更缺少了生命的活力。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呢?笔者总结了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乐”起来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谜语激趣、故事激趣、儿歌激趣、直观激趣、操作激趣、情境激趣
班级工作是一项完整系统而又充满艺术性的工作,在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中心工作的同时,德育工作始终要做在前头,而且要贯穿整个学校工作的始终。德育工作同时又是一项只能做得更好,不能做得最好的工作。学生只有学会了做人,才能尽心尽力去做好学问,才能提升自己的素养,真正做到德才兼备,体魄健全,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面对农村中小学生的现状,许多家长长年在外务工,学校一半以上学生成为留守孩童,这样,孩子的品德和
摘要:结合高等教育发展特点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和阐述了新建本科院校分级管理中二级学院的管理模式,并按照二级学院管理模式的要素要求,探讨了二级学院管理的体制及运行,以及二级学院管理的内容、方法、手段等。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分级管理 二级学院 管理模式  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时间不长,要么按照专科学校的模式和方法进行管理,要么简单地效仿和照搬本科院校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师喜欢用“自由表达”来体现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但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未见明显提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学生作文“自由表达”受到了限制。  一、“自由表达”受到限制  小学生作文能够自由表达,在于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而能自由表达到什么程度,则取决于他们的心智水平,心智水平越高,表达也就越自由。但是,小学生作文的“自由表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表达,因为不可能让学生
养成观察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练习。这就要求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随时随地地用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观察力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获取全面而独特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笔者认为可从几方面着手。  一、拓宽渠道,激发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小学生求知欲旺盛,身体发育迅速,他们开朗活泼,做事积极,愿意主动参加集体活
河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生活水源、生产动力源,同时也发挥着污染净化的作用。河道治理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效途径,生态化治理河道,能治理出“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一、治理河道的现实意义  河道治理是改善水环境的重要工作,我们都知道水满自溢的道理,其实河道也是一样的。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河道中的水
在社会发展、科技快速进步的大潮下,伴随着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一系列问题导致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新型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已经取代了国家包分配的就业机制,并成为当前的主流。这一新机制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当然也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辅导员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呢?  一、从根源抓起,认清就业形势  
根据地理教学的实际,参照高考的要求与特点,本文推介了高中地理学习的“三关三步三法”,希望能对备考的师生有所帮助。  一、“三关”,学习地理必须经过的三道关卡  1.基础关  任何课程均从基础入手,地理基础知识是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长期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智慧,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是重要的文化素养之一。根据其内在属性的不同,地理基础知识可分为地名、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特征、地
数学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找准每一个知识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融入生活情境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数学家和教材编写者头脑里特有的,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数学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展示丰富的图像、生动的文字,引导他们富有兴趣地走进数学王国,培养学生敏
摘要:近年来,各大高校不断扩招研究生,造成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学术道德失范等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分析了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建立一套完整且完善的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机制,对其进行长期有效的规范管理。  关键词:研究生 学术道德 学术规范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各大高校大量扩招研究生,导致研究生生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再加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部分研究生变得浮躁与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