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读文本 提升语文素养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是一门学问,要形成自己独到的文本解读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静心学习、埋头实践。
  一、 从文体把握
  教师针对不同文本的文体特点设计精巧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深入解读,会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比如对于小说的解读,可以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让鲜明的人物形象成为文本解读的要义。在教学《孔乙己》时,我带领学生通过分析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来深刻理解文章主题。孔乙己表现出的特质更像一个社会的“多余人”,不属于当时任何一个阶层和群体,对他的描写表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和对社会的思考。
  二、注重情感体验
  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善于寻找能引发共鸣的情感触发点,营造学生与文本间的磁场效应,让学生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升华情感。
  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我认为要使学生真正感悟文中“父亲”的爱,需要品读四个场景中“父亲”看似简单的四句话。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讨论这四句话,想想:当你遇到挫折痛苦时,父亲会对你说什么?当你將要远行时,父亲会对你说什么?学生反复品读文中看似普通的对话,自然有所体会,感受到父爱如山,还积极地谈论起自己和爸爸相处的各种小故事。
  三、抓关键词句
  好的文章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过渡段等,解读文本就是要找准切入点。
  学习《社戏》时,我以文末的“好豆”“好戏”两个关键词为切入点,让学生自读文本。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地骂”,那夜吃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这种有落差的描述让学生明白: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是儿时那段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生活的标志。在成年后束缚重重的生活中,这样的记忆会愈发清晰。探讨成长的话题,学生当然有话说,课堂自然就丰富起来。
  四、探寻文本背景
  必要的资源引入,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如有些文本内容与我们生活的时空距离较远,那么就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作者写文章时的背景,把握写作意图;又如有些文本内容较单薄,只有查阅、拓展相关内容,才能使学生准确领会文本内涵。在高尔基的《海燕》里,海燕、海鸭、企鹅、海鸥等都有象征意义,在暴风雨来临之前,这些动物有种种不同的表现。仅从字面理解,学生很难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如果知道本文的相关背景知识,就能理解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则象征形形色色的伪革命者和不革命者,从而领会诗歌传递的精神。
  五、巧用留白
  解读文本时,教师要善于发现文中的留白之处,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根据情理发挥想象力,揣摩文本的隐藏含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从友人登船起,至帆影彻底消失在视野中,这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空白。抓住这处留白,我们就能很好地体会作者是将深厚的感情寓于景物描绘之中,他对朋友的关注与依恋都追随着孤帆远影,融入大江尽头。
  总之,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体味其中情感,感悟深厚意蕴,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责 编 莫 荻)
其他文献
简要说明了价值工程原理,以给水管材的选择为例,介绍了方案比较中各项功能权重的确定和评分方法.运用价值工程方法得出了最优方案,强调对方案的各功能要素和成本要素应力求全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综合展现学生知识积累程度和文字表达能力。小学生写作时经常出现不会选材、层次不明、内容空洞、语言贫乏等现象。笔者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习作教学中,通过对学生习作思维过程的逐层展示,帮助学生掌握习作规律,收到了授人以渔的效果。  一、用导图定主题,选择素材明方向  没有写作素材,习作便无法进行。动笔前,确定主题、组织学生选择素材是指导习作的第一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展现
本文介绍了VxWorks嵌入式操作系统,讨论了VxWorks操作系统下的C/S 模式的网络编程方法.
本文就网络安全保障的基石PKI技术的概念、基本组成以及其提供的核心服务等做了简单介绍和分析,最后就PKI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OFDM系统由于其优越的性能,在高速无线通信以及高速用户环路HDSL和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该信号较大的峰平比是使用中的一大障碍.本文首先分析OFDM信号的
开栏的话:  特殊教育的发展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文件精神,《河南教育》(基教版)协同洛阳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开设的《特教之窗》栏目与读者见面了。本栏目旨在为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