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的现状与发展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民生新闻的产生、特征及发展现状,通过实例阐述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从关注大民生及公共新闻的角度对民生新闻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关键词】民生新闻; 人本意识;公共新闻
  民生新闻的兴起,既是媒介市场化与传播平民化的产物,又是新闻媒介“新闻本位”、“受众本位”观念的革新与强化。它从一开始就受到人们的热捧,是近十年来中国新闻改革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亮点之一。民生新闻以其内容的贴近性、表达方式的情感化以及报道手段的故事化为主要标志,它一改时政新闻的严肃,使得新闻变得生动,贴近生活。伴随着人文关怀和新闻情感化蓬勃兴起的浪潮,民生新闻重视新闻实用价值、情感价值、娱乐价值。民生新闻以人文关怀为视角,以平民视野关注民生与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受到了广大民众的追捧和欢迎,让传媒市场化需要与受众需要结合在一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随着民生新闻诞生发展,民生新闻栏目成为各家媒体拳头产品的同时,此类新闻也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了它的弊端。现如今,民生新闻发展状况怎样,当铺天盖地的民生新闻袭来时,在将来的后民生时代,民生新闻该如何发展,这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一、民生新闻的产生
  上世纪60年代,在西方社会出现了新新闻主义,用小说的笔法写新闻故事,力主冲破传统新闻报道观念和写作手法,在报道方式上融合小说的创造力想象力及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强调写作的风格及描述的品质。在上世纪90年代初,都市报、晚报开始出现了关于生活琐碎的市井新闻和社会新闻,这是我国民生新闻最早的雏形。
  民生新闻在我国的兴起,其实是社会转型期的产物。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不断处于接收新知,探索新知的状态中,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文主义思潮的勃兴,新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得新闻传播方式也逐渐开始变革。
  民生新闻重视身边的人和事,多为与人们衣食住行有关的报道,用富有人情味的笔调生动描述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这些普通人的欢乐和忧伤,希冀和失望,抗争和无奈无不是在上演着一幕幕发人深思的真人秀。而秀场内外的所有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场秀的主人公。
  例如,在《蚌埠日报·淮河晨刊》所推出的“民生新闻”版面中,几乎每一条新闻都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从夏天为市民绘制“游泳地图”,到秋天为市民提供出游攻略,乃至于每一个节气的变化、每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等,都成为了版面中的主打新闻。
  二、民生新闻的特征
  民生新闻是以平民化视角,以人本主义观点、立场及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存、生活、生计等。民生新闻由于其本身的接近性和报道内容的人本主义思想,一出现就受到欢迎。
  报道内容的接近性。民生新闻在报道内容上接近民众,新闻多采自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家长里短。小群体、小生活、小日子,平实而生动有趣。
  用富有人情味儿的笔调,彰显媒体的人文关怀。民生新闻一般以富有人情味的笔调去报道普通百姓的生活,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例如《蚌埠日报·淮河晨刊》曾经策划的,以夏季帮助瓜农卖西瓜为主题的民生新闻中,通过为市民绘制“买瓜地图”、关注瓜农卖瓜时的辛劳等形式,彰显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人本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是民生新闻的核心价值,以民生化视角和民生化表达方式的民生新闻才能引起受众的广泛认同。媒体的新闻视角决定着对新闻信息的价值判断以及选择取向。民生新闻的内容来自于大众的日常生活,而且往往将新闻的告知功能、舆论监督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融为一体。从采编方式来看,有用性、贴近性成为新闻选择的重要尺度,平民百姓成为了新闻主体。[1]
  以百姓话语为主要报道形式。民生新闻主要以普通百姓的声音来传递新闻信息,注重民众的话语权。民生新闻实现了从以传播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的转变,强调让老百姓来说话,让老百姓通过对社会事务和新闻事件发表意见来参与社会生活。
  三、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民生新闻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在报道质量、新闻水准、栏目定位方面日臻成熟,成为各家媒体参与新闻竞争的利器,在传媒市场化运作的今天,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越来越多的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在百姓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民生新闻热,从传者的角度来看,新闻要满足受众的需求,内容要迎合受众的口味。地市级媒体在时政新闻方面,没有自己的多少优势,只能转而在接近性上做文章,民生新闻正是其突破市场困境,取得竞争优势的法宝。
  从受众的角度看,受众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利之源。[2]民生新闻顺应了受众的要求,受众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参与社会事务,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话语权的需求。
  例如,《蚌埠日报》推出“民生新闻”版后的读者反馈意见中,“新闻写的都是自己关心的事”、“一些政策解读是自己需要的”、“新闻的服务性很强”等,都是读者爱看民生新闻的主要原因。
  民生新闻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体现的社会责任,得到老百姓认可和好评,但是,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缺乏创新意识,同质化现象严重。在传媒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缺乏创新意识成为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制约了民生新闻的发展。
  内容琐碎,品位不高。有些民生新闻品位不高,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充斥着打架、邻里纠纷、街头闹剧等。民生话题不是堆砌琐事,也不是简单再现事实,而是要通过对身边小事、典型细节的报道,表达出一种意义和判断,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媒介审判现象时有发生。媒介审判除了媒介的角色错位、过分的追求传播效果的因素外,还与我国司法体制的缺陷、新闻媒介的官方背景、媒介自律机制的缺少、社会的人治思想传统等诸多因素有关。[3]在民生新闻报道中,有些媒体为取得相应的传播效果,干涉司法程序,在司法部门并没有对案件做出结论前,作出对案件的判断,影响了公众的正确的认知和判断。
其他文献
2012年9月10日,永州湘江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两项国家发明专利证书,这两项发明专利分别是“一种臭气环保处理的方法及装置”、“一种竹子制浆方法”。
桥脑出血占颅内出血的5%~10%[1]。以往均认为桥脑出血病情凶险,临床特点为昏迷,呼吸节律改变,针尖样瞳孔,四肢瘫[2]。自CT运用于临床脑血管病诊断以来,使一些早期临床表现为局灶脑干体
本院自1964年1月至1999年11月行食管恶性肿瘤切除术共3 504例,发现食管平滑肌肉病3例,癌肉瘤2例;行贲门恶性肿瘤切除术共3 388例,发现贲门淋巴肉瘤1 例。这几类食管恶性肿瘤实属
目的探讨和研究在对肺结核患者进行临床诊疗中采用低剂量螺旋CT的可行性。方法本文选择了48例经临床及痰检确诊并抗结核治疗1周~12个月的肺结核患者,先对这些患者进行常规剂量
【摘 要】电视新闻作为大众媒介中最具权威性的报道形式之一,肩负着引导舆论导向的责任,而电视新闻播音作为信息传播过程中最为直接的一环,更容易在其播报中彰显出新闻的立场和态度,从而影响公众的情绪、判断和行为。因此,电视新闻播音倡导主流价值观,对社会形成正确的导向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目前电视新闻播音的“向善”引导方式,即正面引导方式予以论述,并就其具体体现形式加以分析,明确电视新闻媒体传播者的责任以期
东北林业大学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范玉敏等人以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为助留剂,考察了粉煤灰用作造纸填料的可行性。针对粉煤灰白度较低的特点,利用筛分、浮选的方
混凝土结构出现温度裂缝是施工中常遇到的问题,它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本文基于温度应力,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混凝土温度的现场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等进行阐述
【摘 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纸媒的传播优势不再是以快取胜,而是走上深度报道之路。一篇社会关注度高的题材以深度报道的形式呈现,一个事件以多角度不同层次的方式进行报道,一个值得深思的新闻事实用思考的笔触进行剖析。如何能让新闻深一度,关键在于策划。  【关键词】新闻策划;深度报道;媒体担当;人文关怀  21世纪以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猛,网络媒体、自媒体等新媒介给广大受众提供了一种全面、全新、快速了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