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床用药的安全隐患的防范及应用措施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探讨临床用药的安全隐患、防范及保证用药安全的措施。方法:通过阅读文献、相关规章制度,总结影响临床用药安全性的主要原因、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总结用药安全的有效防范措施。结果:影响临床用药安全性的主要原因包括药品自身质量、用药合理性以及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等。临床用药的安全隐患主要在于用药管理不规范、医护人员主观错误。防范及提高用药安全性的措施包括规范管理、提高医护人员专业修养及素质。结论: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安全隐患的防范工作,可以提升临床的诊治与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护人员专业素质。
   【关键词】 临床用药要求 安全隐患 措施
   【中图分类号】 R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249-01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设备的更新,医疗水平正逐步提升,与之相应,对于临床诊疗的效果、服务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除外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水平外,临床用药安全程度是衡量先进医疗机构专业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低消除临床用药安全隐患、加强防范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及管理层面临的重大任务。
  1 影响临床用药安全的主要原因
  包括药品自身质量、用药合理性、药品不良反应等。近年来,国内屡次发生的药品不良事件,凸显了我国上市药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成为患者用药安全的极大隐忧[1]。加大药品质量监管力度是解决此项问题的关键。其次,用药合理性与正确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以抗生素使用为例,在我国医疗机构中,存在相当大比例的抗生素滥用现象,其主要危害为增加了耐药菌形成的几率,从长远来看将降低治疗效果。最后,某些药物本身即存在不可避免的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集中体现在抗肿瘤的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这就要求医师在用药时全面权衡利弊,并熟悉药物属性及配伍禁忌。
  2 临床用药安全隐患的现状
  2.1 临床现状
  据2008药监局调研统计,2.8种药品出现在一张处方中;84%处方含基本药物;50%处方含抗生素;37%处方含针剂[2]。上述情况体现了目前国内对于用药处方管理仍不规范,也体现了某些医务人员对待临床用药态度不够严肃。
  2.2 药品管理不规范
  包括药品放置不规范,为取药方便而未按照要求摆放药品或分类2混乱;储存条件不符合要求,如低温保存要求未放置进冰箱,或某些应避光储存的药物摆放于见光药架而发生变性;未及时处理过期药品。上述情况多见于药房,由于药品保存不善而导致药性丧失、过期药品被使用,从而延误治疗或降低疗效,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2.3 临床用药的主观安全隐患
  包括医生开具错误处方;药房人员发放药品错误;护理人员未根据医嘱进行配药或配药时未认真履行三查七对,导致剂量错误或搭配错误,或不当地混合药物导致发生反应;患者未遵从医嘱擅自服药。
  3 临床用药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首先,需要上级监管部门的配合,从源头上控制药品质量,杜绝假药、次品药等不合格品进入临床使用。其次,规范医疗机构内部的药品管理。对药房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定期抽查药品摆放、储存是否合理,定期清理过期药品,保证药品药性,确保临床疗效;另外,需加强药品发放的核对,坚决避免错发、错配药物情况的产生。最后,要完全杜绝医护人员因主观原因导致的用药错误。包括加强专业培训,尤其是要对医护定期进行新药品药性、适用疾病、使用禁忌的培训;加强医师处方规范化管理,对于药品用量。用法必须详细准确说明,定期抽查处方、医嘱;护理人员则要切实履行三查七对,确保医嘱执行正确,并在执行过程中再次确认处方,出现错误、不明应及时指出并要求医师更正。对于患者则要加强宣教,解说清楚遵循医嘱、正确服用药物对治疗的重要性,避免在患者环节出现问题,影响临床用药安全。
  4 讨论
  疾病的治疗离不开专业的临床技术操作及准确的药物使用,消除临床用药安全隐患、加强防范措施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手段。药物是双刃剑,既治病也致病。有效是治病用药的目标,追求安全是达到理想疗效的保证[3]。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求多方共同努力。加强监管、不断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用药安全意识及专业素养、对患者进行遵医嘱用药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很多常用药已被发现具有新的疗效,同时,医药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新药、特效药投入到临床应用之中。保证医师第一时间了解老药新用以及新药信息,确定药物属性、毒副作用及适应症,可以降低新药在临床使用环节中出现不必要的风险,确保患者安全。综上所述,临床用药安全隐患应尽早发现、尽早处理,配合有效防范措施及手段,最大限度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林青,曾芳.临床用药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中外医疗,2012,31(29):26-27.
  [2] 叶雪丹.浅谈临床用药安全隐患的防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2):132.
  [3] 郭代红.临床用药安全的影响因素与风险防范[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2,9(1):3.
其他文献
抗战期间,中间派帮助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中间派在争取民主的过程中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也帮助改善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处境.这些初步改变了
【关键词】 康复新液 湿性疗法 压疮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压疮一旦发生,常合并感染而经久不愈。2014年4月8日,我科收治一例尾骶部Ⅱ度压疮患者,采用康复新液湿敷联合局部吹氧的方法,效果理想。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5岁,因“反复关节痛15年,卧床3
【摘 要】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无法代替,母乳喂养能预防疾病、促进婴儿大脑发育。我院在开展早期母乳喂养的工作中,在产褥早期开展早吸吮、建立母婴同室、指导母亲喂奶,做好乳房护理的同时,还配备有母乳喂养知识、实行母婴统一体的责任制护理。尤其是对乳母的心理护理,从家庭到社会都得到很好的收益。根据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认为加强乳母的心理护理对促进母乳喂养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面系统的谈一下对产褥早期乳母的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Dynaform,建立了盒形件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盒形件在整体压边圈和分块压边圈分别在定压边力、变压边力情况下的拉深成形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变压边力控制技
【摘 要】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伴截瘫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伴截瘫患者随机选择24例作为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并发症预防和护理措施,连续干预3个月,对本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胸腰椎骨折愈合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本组24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5.6±5.8)d,腰椎骨折愈合情况较好,无愈合畸形或未愈合、肌肉
【摘 要】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3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患者经治疗后对其进行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相关指标。结果:比较患者干预前后其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HbAlc,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采用护理干预能够将其病症进行有效的改善,同时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摘 要】 目的: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眼科疾病治疗中中医药的应用,本研究详述了中药治眼病的现状,并探讨了中药材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根据诸多患者应用中医药医治眼科疾病后的治疗结果的跟踪观察,以及各类中草药对哺乳动物的眼部毒理学实验的研究结果,得出了中医药治疗眼科疾病的一般规律。结果:科学家发现中医药在一些难以治愈的病症的临床应用中有很好的作用,尤其是眼科疾病的治疗中,其效果尤为显著。结
女 ,30岁。额部包块 ,进行性增大 1 7年。查体 :额部见1 1 .0cm× 1 1 .5cm× 3 .8cm的前突包块 ,质硬 ,无移动及压痛 ,局部头皮稍硬。颅骨正侧位片见 :额骨局部增厚 ,隆起 ,最厚处
【摘 要】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76名患者在我院进行生产的产妇,将这些患者分成两个组,第一个组是对照组(138例),第二个组是实验组(1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实验组除了要进行常规护理,还要进行人性化护理,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这些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以后,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