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汉语教学中的“鞠躬”体态语浅析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aibin_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的差异,同一种体态语所表达的形式和意义也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在中国和日本,鞠躬都有“弯身行礼,以示恭敬”的意思。但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鞠躬这一行为却在中国和日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同的体现。
  关键词:鞠躬;汉语教学;国际视角;跨文化交际
  因为“鞠躬”这一体态语在中日不同的历史文化下的各方面都是有具体的差异的。下面主要介绍的是在对日汉语教学中“鞠躬”体态语的使用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中日“鞠躬”的异同
  首先,对日汉语教学中由于是不同的国家,在交流和行为上一定会存在一些差异,下面浅谈下中日鞠躬的不同点。
  (一)出现的频率不同。中国的鞠躬只有在特殊场合对天地君亲师和救命恩人才行鞠躬礼。如今已很少使用。在日常交往中鞠躬使用的频率极高。就像前面所说的,鞠躬已经成为了日本人的一种习惯。
  (二)鞠躬的严格程度不同。中国的鞠躬礼并没有那么严格的标准,主要就是要表达一种特定的情感,没有严格的要鞠到多少度的限制。而日本则是有严格的限制。
  (三)鞠躬的基本要领也是不一样的。由于日本鞠躬的要求较为严格,所以日本鞠躬的基本要领要更为精确细致。
  二、不同因素下的体态语教学
  本文主要是从作为学习主体的两个方面即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分别分析对待“鞠躬”这一体态语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的,当然也要把他们放到具体的第二语言的学习环境中来分析。
  1、从环境影响角度看待“鞠躬”因素。在习得第二语言的时候,分为指在目的语的社会环境因素中和在非目语的社会环境当中,这两种不同的状况。在针对日本人进行汉语教学时,应该考虑到他们具体所处的学习环境。
  当日本学生在日本学习汉语的时候,即在非目的语的语言环境当中学习汉语,无论在语言的输入习得、自然语言资料的提供、语言运用的机会和技巧等方面都不能与在中国的相比。而一般去赴日的对外汉语教师都会不同程度的“入乡随俗”,他们的体态语多少也会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而学生大多数也都会按照自己的习惯来行事。那么“鞠躬”在对日汉语教学课堂上就很可能会像在日本本国的课堂上一样来表现。
  当日本学生到目的语的国家来学习即到中国来学习汉语,那么,他是沉浸在了汉语的世界,不论是语言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会影响到他,如报纸、杂志、书籍、电脑.广告还是广播、电视、电影、戏剧等,特别是该社会中鲜活的目的语口语是最重要的语言环境。同时,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也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日本的学习者,从而更好的宣传中国的文化并让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佳。
  2、从教师角度出发看待“鞠躬”。首先,教师作为教学的一个主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现在的教学由教师为主转向了以学生为主,但是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教授日本人汉语的时候仍然会影响到日本学生。一般来说,教授日本人学习汉语的教师都是中国人,当然也有一部分不是。就大部分而言,教师的体态语都会不时的展现中国的文化、礼仪、风俗习惯等,“鞠躬” 这一行为在日本和中国,其使用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师应该在讲授“鞠躬”这一词时,要注意。
  第一、在示范“鞠躬”这一行为时,应该考虑到中日的文化差异,因为在日本对待不同的人,“鞠躬”的角度是不同的,所以,应在示范的同时讲解中国式的鞠躬。这样可以让学生即了解了中国的“鞠躬”,与此同时,也知道了两国关于这一方面的具体差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第二、在讲解“鞠躬”是也要估计到日本的文化而不是以中国的概念讲解不 同国家的文化是有差异的,在教学中一定要特别的注意到这一点。
  第三、在课堂上讲课和随时在课堂上体态语的运用时也应时刻记住中日的差异,不要主观的进行运用。
  从教师方面来说,首先、教师不能带有个人的民族情绪来对待日本学生,该示范讲解的应该讲到位。其次、教师在心理情感上要充分的体谅日本的学生,对待其在礼仪上的习惯应该平和的对待,以宣扬本国的文化为主。
  3、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鞠躬”。首先,对日汉语教学中,日本学生当然是教授的主体,那么,从小就受到日本文化历史的影响的日本学生,他的行为当然也会深深的体现日本的各个方面,因而,“鞠躬”这一体态语由于已经成为日本的一种行为习惯是很难改变的。日本学生在看待“鞠躬”时,会自然地想到平时的行为,而容易忽视中国式的鞠躬。那么,如果按照日本学生的思维定势,那么,在中国的交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或者会显得不地道。
  总之,在对日汉语教学中“鞠躬”体态语的使用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虽然,在目的语的环境和非目的语的环境下教授汉语时有细微的差别,但是,教师都应该充分地展示和讲授鞠躬这一词或者是动作。让学习者能够尽量地学到想学的知识和文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所用的程度和方法会有一定的差异。(作者单位: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青,郑代玉.中国礼仪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年.
  [2] 唐德根.西方文化礼仪[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3] 木村太枝,张继同.日本商务礼仪文化[M].日本:外语教学与出版社,2010年.
  [4] 金正坤.日本礼俗[J].日本:刊授党校,2009年05期.
  [5] 史锋.人际沟通与礼仪[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6] 余志慧.中国传统文化经典[M].安徽:黄山书社,2012年.
  [7] 高田拓,顾春.日本商务礼仪[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
其他文献
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该如何以语文核心素养引领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重点分析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
本文围绕高职院校的特点,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现状展开研究,并为体质健康标准的提高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够提高高职院校学校体育工作水平,促进学生积极参加
学困生是学校的弱势群体,转化学困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提高学困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全体数学教师长期不懈地努力.
分级教学是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在采取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方法。分级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优化师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但在实际的分级教学过程
可持续发展观念提出已二十多年,但环境仍在恶化,贫富差距在继续拉大,发展模式仍没有大的改观,我们似乎在传统发展模式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分析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在于形成了传
大学章程是以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的载体,是依法处理学校内外部关系的法律依据.大学组织作为现代社会的三大组织之一,具有超脱性、独立性、学术性、复杂
随着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提出,培养学生在课堂上以及课外的沟通与合作,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新的课题.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
摘 要:我国地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社会利益群体对于体育利益的表达不尽相同。经济转型期,体育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多元利益群体的形成内因在于必要的、具有相同目的的群体凝聚力,这种群体凝聚力的目的在于表达特有的、强烈的利益诉求。体育的利益表达机制成为协调社会各群体体育利益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是我国体育事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体育利益;多元利益群体;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1.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文献资料法,对赤峰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赤峰学院非体育生对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水平总体上还是不太乐观,对参
大学生就业关系重大,本文从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及原因,并从学校的角度,阐述了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