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与能力分析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b39274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编辑工作贯穿科技期刊出版的全过程,是刊物质量的保障。编辑作为编辑工作的主体,其能力直接关系到刊物质量和期刊发展。本文对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在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进行分析,基于角色定位的要求总结了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的六大能力。
  关键词:
  科技期刊 编辑 角色 能力
  科技期刊是记载、报道最新科研成果的载体,传播先进学术思想的舞台,进行学术交流的阵地,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学术共同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技术手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科技期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变革中科技期刊如何面对和迎接这些挑战?关键在于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做到内外兼修。一方面提高刊物质量,赢得作者、读者的认可和学术共同体的尊重;另一方面,转变刊物的经营方式,由被动经营到主动经营,树立品牌,扩大刊物影响力,赢得市场。做到这一切都离不开科技期刊编辑的辛勤工作。科技期刊编辑是期刊编辑活动和经营活动的主体,在期刊出版的全过程中起着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编辑的职业能力与刊物质量和期刊发展息息相关。
  一、科技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
  我国目前有4900多种科技期刊,其中大部分是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主办,刊源分散,单刊经营和多刊小规模经营是主要的经营方式。在这种特有模式下,期刊编辑部成为期刊出版经营中的主体,几乎需要承担起出版经营的全部工作。由于编辑部规模小、人员少、经费有限,编辑不得不身兼数职。目前通常的模式是:在学术审查阶段,编辑是学术质量的守门人,是科学编辑;在稿件的生产加工阶段,编辑要负责文字修改和校对,是文字编辑;由于规模小,没有专门负责期刊管理、经营和市场营销的人员,编辑还要承担这部分工作,也就是管理编辑和出版人。因此,我国的科技期刊编辑是一专多能、四位一体的编辑,即:科学编辑、文字编辑、管理编辑和出版人。
  二、科技期刊编辑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根据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内容和不同工作角色定位对于编辑能力的需要,同时考虑到满足科技期刊在科技知识的传播和积累中的作用,以及国家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品期刊的要求,笔者分析和总结了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的六大能力。
  1.学术能力。科技期刊编辑的主要工作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选题策划和组稿,一部分是稿件的学术审查,包括:初审,组织同行评议等。选题策划是策划人以某项内容为中心编辑成期刊的一期或期内的一个栏目的实施过程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选题策划成功与否,取决于策划选题是否为对读者有吸引力的本学科的热点科学问题和最新的科研成果,约稿对象是否是该领域的关键性或领军人物。要做到这些,编辑就必须了解学科研究现状、发展前沿和热点问题,同时了解该领域内的重要科学家及其研究方向,这些都要求编辑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稿件的学术审查是保证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手段,编辑是这一过程的执行者和监督者。首先,编辑在初审时需要具有敏锐的判断力,能够判断稿件的科学性和创新性,短时间内正确决定稿件取舍。其次,在同行评议的过程中,准确找到与稿件学术研究领域相符的外审专家对于稿件学术质量的判断至关重要。第三,审稿结束,编辑须整合专家的审稿意见,对意见相左的审稿意见作出判断。完成这三项工作均需要编辑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学术素养。
  2.学习能力。编辑是终生学习的职业,角色定位要求编辑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首先,编辑要紧跟学科发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科技期刊是科学研究成果传播的载体,必须紧跟学科发展,因此刊物的报道内容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编辑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强知识储备,学习和了解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满足刊物发展需要。其次,编辑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各类与编校相关的国家标准,还需要经常不断地向同行学习,向前辈学习,以保证期刊的编校质量。第三,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方法正在发生变化,甚至是颠覆性的变革,编辑要紧跟并了解、学习先进的技术,并将其与刊物的日常运行和发展相结合,使刊物能够紧跟发展潮流。
  3.语言文字能力。科技期刊编辑担负着对科学技术进行传播和积累的重任,语言文字能力是编辑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优秀的科技论文不仅要求具有先进的学术思想和科学性,还要求文章简明、扼要、逻辑清晰、具有可读性。为保证文章质量,编辑需要帮助作者对文章进行必要的文字加工和修改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完成这一工作要求编辑应具备很好的汉语语言文字能力。另外,近年来国内外科技期刊的交流日益频繁,走出去请进来成为期刊交流、期刊宣传和期刊推广的重要手段,对扩大刊物的影响力非常重要。这就要求编辑还须具备国际同行通行的英语语言能力,做到沟通无障碍。
  4.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和工作中的重要能力,也是科技期刊编辑的必要能力和实现出版成功的重要因素。首先,编辑作为科技期刊的出版全过程的核心,需要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和各部分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刊物的正常出版。这一过程要求编辑具备很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其次,期刊的服务对象是作者和读者,满足作者和读者合理的要求、培养其对刊物的忠诚度是期刊经营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与作者和读者的交往过程中,特别是当意见相左时,编辑的沟通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比如,在文章的同行评议中,经常会出现作者对审稿结论有意见而向编辑投诉的情况。编辑需要应用专业知识对文章和审稿意见进行判断并答复作者。当编辑不支持作者意见时,需要向作者详细阐明原因,而不是简单的拒绝,应努力做到退稿不退人。这一过程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
  5.组织管理能力。科技期刊的出版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这个系统高效、高质运行,刊物质量和学术影响力逐渐提升,编辑就必须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科技期刊的组织管理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制订刊物发展目标,一部分是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实现目标。刊物发展目标的制订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编辑对于自己刊物的认知;一部分是编辑对于同类型刊物的认知和分析;一部分是编辑对于未来本领域科技期刊发展情况的判断。基于对以上三部分内容的综合分析,可制订出对本刊物未来发展切实可行的目标。目标制订后,编辑需要通过对出版流程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来实现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重点确认和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是纠正编辑的实际工作与目标工作之间的偏差;其次是纠正目标与效果之间的偏差。纠正偏差的过程实际就是编辑的组织管理过程,而偏差的存在是编辑需要具备和提高刊物管理能力的原因。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才能保证编辑活动顺利展开,保证在一定的出版周期内,经济、有效、保质、保量地完成科技期刊的出版任务。
  6.市场营销能力。出版活动是商业活动,作为出版活动的产品,科技期刊具有商品的部分特征,因此其发展需要符合价值规律,受市场的制约和支配,其优胜劣汰也最终将由市场来决定。为保证科技期刊的发展,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市场意识和营销能力。首先,读者是期刊的上帝,编辑需要了解读者的需求并根据需求调整办刊方向和选题策划,出版读者需要的期刊。其次,编辑要了解和掌握期刊市场的需求信息,确定自身刊物的市场定位,保证刊物在本领域和本定位下的期刊话语权。再次,编辑需要通过一切可能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加强刊物宣传,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开拓市场,赢得更多读者和潜在用户。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有体制和机制下,要达到创建高水平科技期刊的目的,就要求编辑必须做到一专多能、四位一体,承担科学编辑、文字编辑、管理编辑和出版人的工作。多重工作角色定位的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具备学术能力,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能力,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等六大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欣平,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体制现状与发展[EB/OL].[2011-12-20].http://www,stmjsociety,com/UserFiles/File/liuxingping,pdf.
其他文献
较高的环境意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因为环境意识越高。环境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就越低。该文客观分析了影响公众环境意识的主要因素,并从环境政策、经济及媒体等多
去年“香山论坛·重庆峰会”以科技、资本、创新为讨论对象,其中关注资本也是大家的共同点。参加论坛听了各位发言这才知道,“圈来钱怎么办”还真是个问题。因为,我们这里的公司上市与境外确实很不一样。境外很多机构上市是因为有项目、缺资金,上市解决资金问题可以大发展,所以不存在有了钱怎么用的问题。然而在我们这边,上市本身是个利好政策,是一种机遇,所以一般是先上市成功,圈来钱,再考虑上什么项目。或者预先也有过考
2010,国家加大了对古籍整理研究及出版项目的支持力度,古籍整理研究出版成果丰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0年古籍图书的出版,与往年相比同中有异。同者,2010年的古籍出版仍可分为当代新编纂的古籍文献、校点与注释的古籍文献、编目和辑校的古籍文献、线装和影印的古籍文献四大类;异者,如2010年“新编辑的个人全集”类著作《王国维全集》(全20册)、《顾颉刚全集》(62册)、《陈垣全集》(23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