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校本培训模式的探索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g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培训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互教互学、在岗业余自学为主要方式的一种继续教育模式,或理解为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教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它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进行校本教研,从而更好地教学。校本培训作为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方式已成共识,效率的高低就决定了培训的效果。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正在积极研究和探索校本培训的途径、方式和管理办法。
  为促进我校校本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优化校本培训工作管理,寻求一条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的捷径,我校立足于“学校、教研组、教师”三级层面,加大了对校本培训模式的创新力度,并进行了一些探索。
  
  学校层面
  
  1.成立名师工作室
  为了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模式,传播优秀教育专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其示范、指导、引领作用,为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合作搭建一个共同成长的平台,进而带动学校整体师资水平的提升,学校成立了以语文、数学、心理健康为研究内容的校内“名师工作室”。通过举办专题报告、案例分析、课堂研讨、行动研究等活动形式以及专业技能比赛、骨干教师评选等激励手段,为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
  
  2.开设“水小讲坛”
  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我校成立了,“水小讲坛”。“水小讲坛”是“名师工作室”活动的补充和深化。让教师走上校本培训的讲台,提供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就“教师的责任”“减负增效”等话题,首先由校级领导、“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和教研组长进行主讲,以后还将逐渐地由教师上台进行讲课,让我们身边的“本土专家”发挥他们的作用,展示他们的魅力。
  
  3.以课题牵动教师参与
  以研究课题的方式实施培训,目的在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从选题到制定研究方案、进行开题报告,再到行动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推广研究成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去学习去思考去研究,而研究、思考、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升自己教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的过程。同时,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可以牵动教研、科研、培训、管理工作的开展,激活学校整体工作。为了找到一条适合我们农村小学减负增效之路,我们发动全校教师进行“减负增效大家谈”的活动,广泛征集教师的建议,以此为基础和依据,我们申报了常州市减负增效专项课题《农村小学活动课程的构建与减负增效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课题研究,让广大教师转变自己的思想与观念,努力构建活动课程,切实进行减负增效研究,达到以课题牵动教师大参与的效果。
  
  4.师徒结对
  我校在每学年开学初,就安排新教师与专家教师结对子活动,使这种“一帮一”逐渐成为加速新教师成长的法宝。在管理过程中,引导新教师从模仿老教师表层行为技能中揭示其深层教育教学理念,从模仿老教师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老教师的思维模式,最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同时,校长室、教导处在学期末对师徒结对工作实施量化考核,表彰先进。长期的坚持,让我校的青年教师快速地成长起来。近年来,有多名青年教师参加了市级评优课和展示课,受到了与会领导、教师的高度评价。
  
  教研组层面
  
  1.开展活动课程构建与减负增效的研究
  教育家杜威指出,学校课程应关注儿童的兴趣,沟联儿童经验世界、社会生活,启迪儿童的思维,激发儿童探索,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使儿童成为社会所需的人。为此,我校在全面打造“绿色贝贝”文化,在自主开发“绿色贝贝”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加强了教研组、年级组建设,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目前,由教研组主持的“小哥白尼”科技节、“1 1”,数学节、“七彩”语文节、“HappyEnglish”等活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欢迎。一份份活动方案、一场场精彩比赛无不包含着教师的智慧和汗水;一张张手抄报、一幅幅七巧板拼图、一口口流利的英语无不张扬着学生的自信和快乐。近两年来,学生在省、市级各项活动中有百余人次获一、二等奖。
  
  2.主题教育沙龙
  教育沙龙的培训模式一直是我校校本培训活动的亮点。活动中,我们以专题引领,组织教师参与交流,进行思维碰撞,激起内心需求,从而形成教育智慧,提升课改的研究能力。“走进新课改”“关注流动儿童的行为习惯”“让你我在智慧间行走”“我为减负增效献计策”等主题教育沙龙获得市“沙龙组织奖”;“在新课程标准下怎样才是一节好课”“关注流动儿童的行为习惯”和“让你我在智慧间行走”等主题沙龙获得“优秀沙龙奖”。
  
  3.开展“课堂提效”研究
  教研组在组织教师开展了“如何实现减负增效”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堂研讨活动,如,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课题研究课、教研组随机课等,达成以实践课例为载体的“课堂提效”研究的目的。在研讨中,我们立足于师生“教与学”的和谐,双管齐下,开展探讨活动。研究话题的逐步深入,引导着教师由原来的关注自身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型,树立了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益”的理念,从而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教师层面
  
  1.案例教学
  通过对具体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受训者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研讨,在研讨中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需要强调的是教案与案例的区别:教案展示的是如何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步骤环环相扣、教学内容节节相连;案例是对一个具体实际情境的描述,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展示的是教师、学生的典型行为。简单说,教案是课前的安排、设想,而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具体典型事件的再现和反思。
  
  2.反思总结
  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等问题,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成为“反思型”教师。我们要求教师定期写反思日记或教学随笔,每学期写一份教学反思总结。反思型教学既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过程,更是从经验型教师走向研究型教师必须经历的过程。
  
  3.教师主动发展
  我校结合实际,根据青年教师的要求,适时地成立了“青年读书小组”,学校提供资金购买了《让每个孩子都成功》等书籍,每周一次集中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在交谈中得到了提升。之后我们又成立了“青年教师主动发展小组”,为小组成员购买了《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等书籍,一股学习的风气在我校已经形成,我校也因此被常州市教育局评为“学习型组织”。
  教学改革需要勇气和智慧。为了使校本培训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我们将继续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继续以年轻教师为培训重点,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培训内容、创新校本培训的新模式,把校本培训落到实处,让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之花在校园中绽放。
其他文献
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一号文件”)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既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也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期盼
选用BNi68CrWB钎料,对低膨胀高温合金GH783的钎焊工艺及接头组织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采取BNi68CrWB钎料、钎焊规范为1180℃/10min,钎焊试样焊后进行完全热处理,获得钎焊
概述了镁合金的耐热性能及合金化设计依据,介绍了Sb在耐热镁合金中的应用,探讨了Sb对镁合金耐热性能的影响作用,展望了耐热镁合金的发展方向,旨在为耐热镁合金的开发提供思路
说有准备的话    常听有的校长说“我也没准备什么,随便说两句吧……”老师讲课要备课,校长讲话也应该“备课”,一定“准备好”了再说。庄子说“水之积不厚,则负大舟无力”。校长认真备课的过程,是个积累的过程,也是提高自己“水位”,对自己管理思想进行梳理与升华的过程。严格来说,校长在各种各样的会议上讲话,都应该像老师备课一样严肃对待。校长要充分用好自己的行政话语权,要知道,站在校长位置所讲的每一句话,表
通过拉伸、压缩和疲劳实验结合断口显微观察并与光滑试样进行对比,研究开孔对平纹编织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孔试样的拉伸行为和光滑试样一样表现为非
通过对江西省龙南县1998~2007年两期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开发治理户的调查,分析目前小流域综合治理中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今后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议,为社会办水土保持提供良
利用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软件和与之相应的镍基高温合金数据库,计算了碳、铝、钛、铌和钨成分改变时对718合金中平衡相的析出规律影响,并预测了平衡相的化学成分,以期为发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