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工区低结构材料的妙用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anjia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改革,区域游戏作为重要的游戏形式之一,不仅是集体活动的延伸,还是幼儿进行自主性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而美工区作为幼儿重要的区域活动之一,对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美工区的材料投放中,低结构材料具有安全、易获得、可塑性强等特征,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但是,在美工区低结构材料的投放与运用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材料投放种类单一、材料投放后无法长时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出现幼儿争抢材料的现象等问题。因此,本文将从投放材料的主体、投放材料的方式、投放材料的内容以及使用材料的空间位置、材料生成后的作品处理方式等多方面探讨美工区低结构材料投放与运用的有效策略,从而促进幼儿创造性活动的有效展开。

一、投放材料主体的多元化


  (一)投放材料的主体——教师
  教师是材料投放的主体,通常会根据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活动的展开与进行、幼儿的兴趣与需求等各方面,为幼儿综合性地投放多种材料,对幼儿的自主性学习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支持。但在实际活动过程中,也存在有些材料无法满足幼儿需求等问题,导致一些材料的使用率较低。因此,教师可以尝试让幼儿参与到投放材料的过程中。
  (二)投放材料的主体——幼儿
  教师让幼儿通过分享讨论或在区域游戏中发现问题等方式确定投放的材料,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探索材料玩法的积极性。如在创意拼搭低结构材料的活动中,几个幼儿正在拼搭自己好朋友的样子,但是对于好朋友的手和脚他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因此,我抓住时机适当介入并询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适合充当手和脚的材料呢?”幼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想到了树枝等多种材料。于是我引导幼儿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材料,并将其投放到美工区中。
  (三)投放材料的主体——家长
  家园合作是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而幼儿在家庭中的生活资源是幼儿熟悉的材料。家庭中废旧的报纸、塑料瓶、毛线等多种材料都可以作为低结构材料投入美工区,让幼儿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调动原有的生活经验。

二、投放材料方式的层次性


  (一)由少到多,循序渐进
  这种材料投放的方式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理解:第一种是材料的种类以少到多。教师在投放美工区材料时,如果一次性投放太多种材料,幼儿往往不知该如何选择或者对某些材料的经验不足而不能较好地使用。因此,教师可以先以一种材料为主要材料,让幼儿充分思考并发挥想象力——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作用,一物多玩,然后再递进式地投放多种材料,让幼儿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不断丰富新的经验;另一种是难度的递增。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可以先选择一些比较简单、幼儿易理解易使用的材料,让幼儿能利用已有经验创意使用材料后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加幼儿对较难材料的兴趣与信心。教师在选择较难材料时要注意结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二)兼顾个体差异,分难易程度投放
  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儿,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教师在投放美工区材料时,要注意幼儿之间的差异,应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投放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材料。
  (三)适当分类投放
  低结构材料一般按材质可以分为自然类、纸类、塑料类、木类、棉布类、生活类和其它类这七大类材料。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我们发现幼儿在活动中总能快速地找到熟悉材料的位置。因此,我们与幼儿共同对材料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将自然类材料如圆木片、树枝、棉花等放在一起;生活类材料如塑料瓶、毛线等放在一起;纸类材料如废旧报纸、卡纸、纸杯等放在一起,便于幼儿快速地寻找材料,不仅能帮助幼儿节省更多的时间参与到活动中,同时还培养了幼儿分类整理的习惯与能力。

三、投放材料内容的多样性


  (一)贴近幼儿的生活
  教师应选择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材料,让幼儿能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顺利地开展活动。幼儿是不断发展的个体,活动材料也应根据幼儿的发展而变化,让材料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因此,教师要不断地调整、更新与补充材料,以满足幼儿的需求。
  (二)结合幼儿的需要与兴趣
  兴趣是活动的出发点。教师应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熟悉幼儿,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及时满足幼儿的需要。例如,在一次区域游戏中,几个幼儿将报纸撕成小片在白纸上贴画,嘴里还嘟囔着,“我在制作我的小包包”。于是,我结合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将废旧纸袋投放到了美工区中,孩子们都积极地利用纸袋进行着贴画。
  (三)结合主题、季节、气候等因素
  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还要结合多种因素,让材料的投放具有时效性,体现出材料的特点。例如,在“秋天真快乐”的主题活动中,幼儿通过收集秋天各种各样的种子,如花生、大豆、玉米粒等,了解了不同种子的特点,还通过规律地摆放不同的种子,创造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种子画;又如,秋天是个树叶凋零的季节,地上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叶子,而叶子作为一种自然产物,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低结构材料。幼儿通过收集各种各样的叶子,了解了不同种类叶子的名称、形状和多样的叶脉,对叶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积极主动地与叶子进行着互动,在叶子上涂色,用叶子做毛毛虫、蜗牛等,充分地发挥了材料的应用价值。

四、有效利用低结构材料的生成作品


  幼儿年龄较小,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但具有较强的模仿力,喜欢模仿同伴的作品,因此幼儿之间的作品常常会出现雷同现象,这也可能与幼儿自身的审美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足有关。那么幼儿通过利用各种低结构材料进行创造活动后生成的作品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将这些生成作品通过实物或者拍照的形式以多样化的作品呈现给所有的幼儿看,让幼儿在感受与欣赏他人作品时,激发自身的审美体验,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感受美的乐趣,同时也为幼儿自身的创造活动奠定了基础。

五、充分发挥低结构材料玩法的多变性


  与幼儿园美工区内的其它材料不同,低结构材料的可变性较强,具有多样的玩法,幼儿可以在操作这些材料的过程中获得自由的体验。因此,在现代化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低结构材料玩法的多变性,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一种低结构材料,可以带给课堂无限的可能。如教师在美工区投放瓶子,幼儿可以玩出多种花样,有的幼儿将瓶子当作画板,用笔在瓶身上绘画;有的幼儿用剪刀裁剪瓶子,制作成不同的工艺品;还有的幼儿合作使用几个瓶子制成了汽车模型。

六、利用多个低结构材料表现同一知识点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的教学重点不是让幼儿掌握多少文化知识,而是要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在以往的幼儿教学中,部分教师走入了教学误区,只是一味地给幼儿灌输知识,以幼儿的识字数量等作为评价幼儿学习的标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美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美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和提高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幼儿教师应当革新教学观念,重视通过美育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低结构材料具有较强的可变性,各個材料都是相对独立的,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低结构材料表现同一知识点,让幼儿在表现知识点的过程中自由发挥,如让幼儿表现“花”时,有的幼儿会利用蜡笔在牛皮纸上绘画,有的幼儿则会用橡皮泥粘贴成花的形状。幼儿教师引导幼儿用多个低结构材料表现同一知识点,发散了幼儿的思维,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工区中低结构材料的投放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对幼儿创造性的启发、幼儿的观察能力、专注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着一定的作用,而低结构材料的有效投放与运用则是创造活动有效开展的条件。通过不同主体对各种低结构材料的选择,有层次地投放,并结合多种因素与教师的支持,能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利用低结构材料、发现低结构材料的价值,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锻炼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悦丰幼儿园)
其他文献
胃和胆囊都属于消化系统器官,且两个器官相隔较近,有类似的临床症状。患者不易区分胃病还是胆囊疾病,容易导致误诊和漏诊,这样会加重病情的发展,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人们要多了解以上两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学会准确辨别,避免误诊或者漏诊。疼痛位置不同  患者可以根据疼痛部位区分是胃部疼痛还是胆囊疼痛。胃在腹部中上位置,胃部疼痛也在腹部中部以上区域,且疼痛没有一定的规律。而胆囊在右上腹的肋骨下缘处。患者如果出现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当前幼儿教育界广受推崇的教育方法。教师通过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相结合,能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幼儿的学习。本文就幼儿课程游戏化的概念、实施的具体方式以及相关作用进行分析。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概念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将幼儿课程与游戏进行深度结合,教师运用组织幼儿做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课程教学。幼儿教师将课堂知识编成趣味性高且具益智性的游戏,在课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导致多数人的睡眠质量降低、饮食不规律,逐渐出现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如今,慢性疾病的防治成了临床医学的重点研究方向。防治慢性疾病的关键在于避免疾病危险因素、并发症等相关事件的发生,因此大力推进中医药治疗在慢性疾病中的应用,对于控制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药对于治疗大部分慢性疾病的优势比较明显,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治疗经验较为丰富
幼儿园课程资源对幼儿的身心成长、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它能使幼儿在日常活动中体验到不同的情感,也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要挖掘一些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对其进行筛选、整合和利用,使之成为幼儿能够理解、接受并且喜欢的内容,丰富幼儿园的主题课程。一、合理进行资源的整合  (一)物质资源的整合  物质资源指幼儿学习和生活所需的日常物品。教师可以利用常见的物质资源对幼儿进
在幼儿园里,教师陪伴孩子们生活、讲授知识、陪伴玩游戏。日复一日,教师每天都在想方设法设计游戏,让孩子们玩耍和学习,但总是避免不了重复的游戏内容和方式。重复次数多了,会让孩子们失去对游戏的兴趣,不利于他们在幼儿园快乐生活。于是,民间游戏成为教师新的开发方向。民间游戏种类非常多,对于孩子们来说,没有见过的游戏都是新奇有趣的;对于老师来说,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不仅可以带领孩子们尝试新的领域,更重要的
近年来,“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观和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区域游戏作为幼儿教学中重要的活动方式之一,深受幼儿的喜爱。在不断地探索与尝试中,区域游戏与课程游戏化的结合能很好地提升幼儿教育的教学效率。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的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进行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认知、思维、情感、记忆和有意注意等状态与平常相比会处于一
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年轻幼儿教师的主要方式。同时,开展教研活动还能增进幼儿教师之间教育经验的交流,促进幼儿教师相互之间取长补短,能够更好地提升幼儿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园本教研活动成了当下幼儿园教师成长的主要活动。幼儿园通过组建教研团队、进行课例探讨、模拟课堂教学等方式为幼儿教育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基于此,本文针对开展主题式教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在幼儿园教育中,部分幼儿园只重视幼儿的知识和学习,忽视了心理教育。一些幼儿园只向少数患有心理疾病或内向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但由于个体差异,幼儿的认知能力、理解力、承受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幼儿园有必要向全体幼儿提供心理教育。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他们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幼儿园要适当地指导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确保幼儿的健康成长。 
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后,学校应该拨草瞻风,寻不良行为成因;追根溯源,为家庭教育把脉;指导家长正面管教,让家庭教育更温情。学校帮助家长找到有温度的教育,洞见缺憾,寻求第三选择,这就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金老师,您好!我实在没有办法教育孩子了,麻烦您教教我怎么做?”某天,我终于接到了陶一帆爸爸打来的求救电话。我等这个电话已经很久了。一、发现问题——拨草瞻风,寻不良行为成因  新学期伊始,我接了一个
幼儿的问题行为是幼儿社会化发展和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幼儿的“偷拿”行为是指幼儿在没有明确动机,无意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随便拿走他人物品的一种问题行为。如果幼儿频繁故意拿走或者保留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无论这个东西是属于幼儿园的还是属于其他幼儿的,都表明这是问题行为。一、幼儿出现“偷拿”行为的理论依据  (一)心理学理论依据:皮亚杰的自我中心主义  自我中心主义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