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引言
1.1 高三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即将经历高考的洗礼,要经历一场无硝烟的战斗。高考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将来。因此,高三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巨大的压力下,自然产生了很多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沟通、疏导、处理,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日常学习,进而影响到高考。所以,高三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就显得急迫、重要,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将高三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分为了五个方面,并对各个方面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究,并指出了应对之策,以期对高三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有所帮助。
2 考试焦虑的表现、原因及应对策略
2.1很多高三学生临近考试时会烦躁不安,无法安心去备考。有的学生一上考场就会出现一系列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如头昏、眼花、心跳加速、大脑反应迟钝、想上厕所等。这些现象都会导致考试结果的不理想,而不理想的考试结果反过来又会增加学生的焦虑,这就行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考试。
2.2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群体效应,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社会、学校、家庭都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学生根据分数的不同所受到的认同、平价、待遇不同。比如有的学校根据分数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之采取不同的教学和管理。这样,无形之中人为的增加了学生心理压力,学生会觉得考的不好就会受到歧视,受到冷遇,所以他一心想考好。但由于学生天然资质的差异、自制力的强弱以及考试的偶然失误等原因,总有一批学生的考试成绩与自己的理想成绩不相符合。于是他们开始厌恶考试,一遇到考试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有一种抵触心理。二是不自觉地将获取高学历等同于自己的人生价值。由于社会的因素,具有高学历的人群在就业、待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学生们便将获取高学历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便是通过高考取得,所以他们过分看重高考。对高考的过分看重使得他们将高考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高考成绩的平时考试看得特别重要。这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三是学生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而导致的认知不协调。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的。每一个高三学生都希望自己成绩好,都希望自己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每一个人在心里都有一个诱人的前景,而每一次考试不一定都尽如人意。所以,学生们总会感到自己的成绩与自己的理想成绩有差距。
2.3应对策略。一是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的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将自己的经历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二是淡化分数的作用。学校、老师和家长要淡化分数的作用,不要将分数作为衡量一人学习能力的唯一尺度,不要以分取人,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三是考前认真做好知识准备以及应付考试突发事件的对策和心理准备。又备才能无患。四是不妨采用“极限思维法”,想像你所焦虑的事件的最坏结果,你就会发现现状还是值得乐观的。
3 缺乏自信、极度自卑
一些同学由于付出的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极度的不自信,老是认为自己不是块儿学习的料,因而严重影响了自己日常的学习,导致成绩下降。成绩下降反过来使他们更加自卑,如此恶性循环下去,终将影响到高考的成功,进而影响到前途。
4心理压力过大
4.1高三阶段,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进入紧张的复习备考状态,你追我赶,于是有些同学感到竞争激烈、压力大,心情紧张。对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及时地给予疏导,学生自己也必须学会缓减心理压力。心理研究发现,保持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高考复习、备考。但压力过大,会造成紧张、急躁心情;没有压力,也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学生必须学会调节自身的心理压力。
4.2 调节方法。
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抓紧时间复习,积极备考是正常的,正如军队临战前要练兵,运动员比赛前要训练一样。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能把压力变成动力。其次,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做到以我为主、紧而不乱,不要盲目的跟着别人跑。要把平时当考时、考时当平时,尽量以平静的心情来复习、备考。再次,还要注意搞好团结。同学间既竞争又友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要怕同学超过自己,你帮助了同学,也会得到同学的帮助,并会赢得同学的友谊。在一种宽松友爱的氛围中复习,会收到更好的结果,高考中也会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5 精力分散
5.1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常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走神儿”等现象。造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因单调刺激而引起的厌倦感,如学习材料重复、枯燥。二是否定注意对象的价值,导致意志努力失败或放弃努力。三是由于精神疲劳而引起的疲劳效应。
5.2 应对策略。
第一,保证充足的睡眠。进入高三阶段,由于学习任务的增大,使很多同学觉得学习时间不够用。有时一套题还没有做完好几节课就过去了,于是,有一些同学想方设法挤出时间来学习。早上早起一个小时背英语单词;中午不午休,做一套数学卷子;晚上宿舍熄灯后还要打着手电或点上蜡烛看一两个小时物理化学;甚至连课间十分钟也忘不了学习。这种精神固然可嘉,但这种做法实不可取。科学研究表明,在大脑疲劳状态下学习是毫无效果的,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所以,高三学生要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使大脑在高效状态下运转。这样,虽减少了学习时间,但换来了加倍的学习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采用交叉式学习方法。为应付高考所要掌握的知识大多是单调而枯燥的,如果长时间的去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很容易导致厌烦,进而出现精力不集中、走神儿等现象。所以,建议高三学生采用交叉式学习方法,“文理搭配、做背結合”,在做完一套数学卷子后,不妨看一会儿语文古文背诵;解决一道物理大题后,看一眼英语单词。总之,不要让大脑长时间进行某一方面知识的学习,适时变换学习科目。这样,可以使不同思维方式交叉进行,使学习效果成倍提高。
二是批评,善意的、严厉的批评。少部分学生可能会被善意的严厉的批评教育所震慑,逐渐会收敛其本来就无实质内容的“交往”,回复到正常的学习状态。冷落一段时间后,恰到其时地予以抚慰性的学习指导,稳定情绪,冷却心思,走向理智,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三是及时与家长沟通。还有少部分学生比较怕家长,家长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期望也高。出了问题后,经班主任教育无多大效果的,可与家长谈及此事,借助家长的威严,使学生走出歧途。
1.1 高三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即将经历高考的洗礼,要经历一场无硝烟的战斗。高考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将来。因此,高三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巨大的压力下,自然产生了很多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沟通、疏导、处理,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日常学习,进而影响到高考。所以,高三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就显得急迫、重要,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将高三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分为了五个方面,并对各个方面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究,并指出了应对之策,以期对高三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有所帮助。
2 考试焦虑的表现、原因及应对策略
2.1很多高三学生临近考试时会烦躁不安,无法安心去备考。有的学生一上考场就会出现一系列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如头昏、眼花、心跳加速、大脑反应迟钝、想上厕所等。这些现象都会导致考试结果的不理想,而不理想的考试结果反过来又会增加学生的焦虑,这就行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考试。
2.2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群体效应,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社会、学校、家庭都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学生根据分数的不同所受到的认同、平价、待遇不同。比如有的学校根据分数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之采取不同的教学和管理。这样,无形之中人为的增加了学生心理压力,学生会觉得考的不好就会受到歧视,受到冷遇,所以他一心想考好。但由于学生天然资质的差异、自制力的强弱以及考试的偶然失误等原因,总有一批学生的考试成绩与自己的理想成绩不相符合。于是他们开始厌恶考试,一遇到考试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有一种抵触心理。二是不自觉地将获取高学历等同于自己的人生价值。由于社会的因素,具有高学历的人群在就业、待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学生们便将获取高学历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便是通过高考取得,所以他们过分看重高考。对高考的过分看重使得他们将高考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高考成绩的平时考试看得特别重要。这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三是学生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而导致的认知不协调。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的。每一个高三学生都希望自己成绩好,都希望自己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每一个人在心里都有一个诱人的前景,而每一次考试不一定都尽如人意。所以,学生们总会感到自己的成绩与自己的理想成绩有差距。
2.3应对策略。一是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的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将自己的经历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二是淡化分数的作用。学校、老师和家长要淡化分数的作用,不要将分数作为衡量一人学习能力的唯一尺度,不要以分取人,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三是考前认真做好知识准备以及应付考试突发事件的对策和心理准备。又备才能无患。四是不妨采用“极限思维法”,想像你所焦虑的事件的最坏结果,你就会发现现状还是值得乐观的。
3 缺乏自信、极度自卑
一些同学由于付出的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极度的不自信,老是认为自己不是块儿学习的料,因而严重影响了自己日常的学习,导致成绩下降。成绩下降反过来使他们更加自卑,如此恶性循环下去,终将影响到高考的成功,进而影响到前途。
4心理压力过大
4.1高三阶段,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进入紧张的复习备考状态,你追我赶,于是有些同学感到竞争激烈、压力大,心情紧张。对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及时地给予疏导,学生自己也必须学会缓减心理压力。心理研究发现,保持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高考复习、备考。但压力过大,会造成紧张、急躁心情;没有压力,也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学生必须学会调节自身的心理压力。
4.2 调节方法。
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抓紧时间复习,积极备考是正常的,正如军队临战前要练兵,运动员比赛前要训练一样。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能把压力变成动力。其次,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做到以我为主、紧而不乱,不要盲目的跟着别人跑。要把平时当考时、考时当平时,尽量以平静的心情来复习、备考。再次,还要注意搞好团结。同学间既竞争又友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要怕同学超过自己,你帮助了同学,也会得到同学的帮助,并会赢得同学的友谊。在一种宽松友爱的氛围中复习,会收到更好的结果,高考中也会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5 精力分散
5.1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常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走神儿”等现象。造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因单调刺激而引起的厌倦感,如学习材料重复、枯燥。二是否定注意对象的价值,导致意志努力失败或放弃努力。三是由于精神疲劳而引起的疲劳效应。
5.2 应对策略。
第一,保证充足的睡眠。进入高三阶段,由于学习任务的增大,使很多同学觉得学习时间不够用。有时一套题还没有做完好几节课就过去了,于是,有一些同学想方设法挤出时间来学习。早上早起一个小时背英语单词;中午不午休,做一套数学卷子;晚上宿舍熄灯后还要打着手电或点上蜡烛看一两个小时物理化学;甚至连课间十分钟也忘不了学习。这种精神固然可嘉,但这种做法实不可取。科学研究表明,在大脑疲劳状态下学习是毫无效果的,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所以,高三学生要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使大脑在高效状态下运转。这样,虽减少了学习时间,但换来了加倍的学习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采用交叉式学习方法。为应付高考所要掌握的知识大多是单调而枯燥的,如果长时间的去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很容易导致厌烦,进而出现精力不集中、走神儿等现象。所以,建议高三学生采用交叉式学习方法,“文理搭配、做背結合”,在做完一套数学卷子后,不妨看一会儿语文古文背诵;解决一道物理大题后,看一眼英语单词。总之,不要让大脑长时间进行某一方面知识的学习,适时变换学习科目。这样,可以使不同思维方式交叉进行,使学习效果成倍提高。
二是批评,善意的、严厉的批评。少部分学生可能会被善意的严厉的批评教育所震慑,逐渐会收敛其本来就无实质内容的“交往”,回复到正常的学习状态。冷落一段时间后,恰到其时地予以抚慰性的学习指导,稳定情绪,冷却心思,走向理智,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三是及时与家长沟通。还有少部分学生比较怕家长,家长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期望也高。出了问题后,经班主任教育无多大效果的,可与家长谈及此事,借助家长的威严,使学生走出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