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筹建,开创了由中国发起,由发展中国家主导与推动的第一个多边国际金融机构。亚投行的成功,是中国的一个胜利,更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胜利。
亚投行为什么能成功?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一个事能够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
从天时看,目前的国际金融秩序正酝酿着一次大的变革。现在国际金融秩序是7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定下来的。当时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派官员去参加讨论。英国派了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拿出他的一整套方案。中国当时的财政部长孔祥熙也带一个庞大的代表团,也拿出一套方案。但结果还是美国财大气粗,最后采取了美国这套方案:以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美元跟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的汇率跟美元挂钩。同时,还成立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国际组织,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到今天,70年前设计的国际经济秩序,现在看出有很多的弊病。特别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美元“一币独大”,而美国的货币政策又是主要以本国的利益为出发点来设计与推动的,这就有可能会跟它的国际储备货币的角色发生冲突。同时,两大国际组织的政策主要是由美国引导的,美国在这些国际组织里都有一票否决权,这样的安排暴露出很多的弊病,因此这些国际组织需要改革。
从地利的角度看,亚洲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最大瓶颈就是基础设施缺乏。亚洲开发银行预测,要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从2010年到2020年,亚洲基础设施就需要8万亿美元的投资,即每年8千亿美元。亚洲其实不缺钱,到去年年底,亚洲国家仅外汇储备有7.3万亿美元,占了全世界的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二。一方面基础设施投资缺钱,一方面有很多钱又用不上,这说明就缺一个机制,把外汇储备变成投资的基金,把钱安全有效地投出去再收回来。也就是说,缺一个把亚洲的钱用在亚洲的好机制。
从人和的角度看,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大转型的过程中。转型的最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2014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高达1200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企业一年对外投资的钱就等于亚投行总资金的1.2倍。而且,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每年还以15%到20%的速度不断地增长。亚洲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战场。而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需要一个安定的、繁荣的增长环境。亚洲国家经济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效。
因此,让亚洲国家经济发展得更快,基础设施更完善,跟我们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基础设施投资又是中国的强项。把亚洲国家的需求和中国本身的利益与优势结合起来,中国积极推动亚投行的筹建是顺理成章的。
亚投行筹建成功的启示
建设亚投行,中国是受益国之一。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些议论:中国西部省份还非常需要基础设施投资,中国还有两亿多贫困人口,为什么不把这些钱投给我们的西部,投到贫困人口上去,先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首先,中国企业正在走出去,中国企业每年对外投资的钱是中国在亚投行总资本的两倍多。把这些钱用好了,或者说这些投资回报的多少,对我国经济有很大影响。亚洲是中国企业投资的主战场,亚洲经济的好坏与我们自己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把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好了,不但被投资的亚洲国家受益,也是保护我们自己利益的长远之计。
亚投行是我国继续实行开放战略重要的一环。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经验、有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说,牵头筹建亚投行,中国也是实至名归。美国现在正在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这两个协定未来有可能替代WTO,形成新的国际贸易与投资体系。而这两个协定都把中国排斥在外。我们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可能被缩减。从这种意义上说,亚投行也是为了加强我们跟周边国家的伙伴关系,扩大我们企业在利用国外、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机会。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亚投行不是中国的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是一个国际机构。中国是大股东,但还有很多别的股东。我们要实现自己的利益,同时也要关注别的国家利益。一定要有一种合作共赢的开放思路。
我们现在要学习如何做好一个大國。从我们自己的利益来说,从我们对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责任来说,都要把大国的角色做好。这首先要有大国的胸怀。也就是说,一事当前,我们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利益、短期的利益,同时要考虑别国的利益、长远的利益,真正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从这种意义来说,亚投行是由中国主导的第一个国际多边机构。我们不但能够促进亚洲地区更快地发展,给中国企业,给全世界的企业创造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还能从中学到和积累如何做好一个大国的经验。中国正在从被动的全球化参与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从国际规则的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规则的制定者,从一个地域、人口大国转变为一个能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的真正大国。
亚投行运营的挑战
二十多年前,笔者就成为中国在亚洲开发银行(亚行)工作的第一批人员。见证了从政府官员到我们这些在国际机构中的雇员不断消化、学习和掌握国际机构运作的全过程。今天,中国自己来发起成立一个国际机构,我们这些早期的国际机构工作者都非常感慨,非常自豪。
当然,亚投行的筹建成功,只能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亚投行为什么能成功?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一个事能够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
从天时看,目前的国际金融秩序正酝酿着一次大的变革。现在国际金融秩序是7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定下来的。当时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派官员去参加讨论。英国派了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拿出他的一整套方案。中国当时的财政部长孔祥熙也带一个庞大的代表团,也拿出一套方案。但结果还是美国财大气粗,最后采取了美国这套方案:以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美元跟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的汇率跟美元挂钩。同时,还成立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国际组织,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到今天,70年前设计的国际经济秩序,现在看出有很多的弊病。特别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美元“一币独大”,而美国的货币政策又是主要以本国的利益为出发点来设计与推动的,这就有可能会跟它的国际储备货币的角色发生冲突。同时,两大国际组织的政策主要是由美国引导的,美国在这些国际组织里都有一票否决权,这样的安排暴露出很多的弊病,因此这些国际组织需要改革。

从地利的角度看,亚洲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最大瓶颈就是基础设施缺乏。亚洲开发银行预测,要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从2010年到2020年,亚洲基础设施就需要8万亿美元的投资,即每年8千亿美元。亚洲其实不缺钱,到去年年底,亚洲国家仅外汇储备有7.3万亿美元,占了全世界的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二。一方面基础设施投资缺钱,一方面有很多钱又用不上,这说明就缺一个机制,把外汇储备变成投资的基金,把钱安全有效地投出去再收回来。也就是说,缺一个把亚洲的钱用在亚洲的好机制。
从人和的角度看,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大转型的过程中。转型的最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2014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高达1200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企业一年对外投资的钱就等于亚投行总资金的1.2倍。而且,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每年还以15%到20%的速度不断地增长。亚洲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战场。而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需要一个安定的、繁荣的增长环境。亚洲国家经济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效。
因此,让亚洲国家经济发展得更快,基础设施更完善,跟我们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基础设施投资又是中国的强项。把亚洲国家的需求和中国本身的利益与优势结合起来,中国积极推动亚投行的筹建是顺理成章的。
亚投行筹建成功的启示
建设亚投行,中国是受益国之一。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些议论:中国西部省份还非常需要基础设施投资,中国还有两亿多贫困人口,为什么不把这些钱投给我们的西部,投到贫困人口上去,先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首先,中国企业正在走出去,中国企业每年对外投资的钱是中国在亚投行总资本的两倍多。把这些钱用好了,或者说这些投资回报的多少,对我国经济有很大影响。亚洲是中国企业投资的主战场,亚洲经济的好坏与我们自己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把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好了,不但被投资的亚洲国家受益,也是保护我们自己利益的长远之计。
亚投行是我国继续实行开放战略重要的一环。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经验、有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说,牵头筹建亚投行,中国也是实至名归。美国现在正在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这两个协定未来有可能替代WTO,形成新的国际贸易与投资体系。而这两个协定都把中国排斥在外。我们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可能被缩减。从这种意义上说,亚投行也是为了加强我们跟周边国家的伙伴关系,扩大我们企业在利用国外、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机会。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亚投行不是中国的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是一个国际机构。中国是大股东,但还有很多别的股东。我们要实现自己的利益,同时也要关注别的国家利益。一定要有一种合作共赢的开放思路。
我们现在要学习如何做好一个大國。从我们自己的利益来说,从我们对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责任来说,都要把大国的角色做好。这首先要有大国的胸怀。也就是说,一事当前,我们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利益、短期的利益,同时要考虑别国的利益、长远的利益,真正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从这种意义来说,亚投行是由中国主导的第一个国际多边机构。我们不但能够促进亚洲地区更快地发展,给中国企业,给全世界的企业创造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还能从中学到和积累如何做好一个大国的经验。中国正在从被动的全球化参与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从国际规则的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规则的制定者,从一个地域、人口大国转变为一个能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的真正大国。
亚投行运营的挑战
二十多年前,笔者就成为中国在亚洲开发银行(亚行)工作的第一批人员。见证了从政府官员到我们这些在国际机构中的雇员不断消化、学习和掌握国际机构运作的全过程。今天,中国自己来发起成立一个国际机构,我们这些早期的国际机构工作者都非常感慨,非常自豪。
当然,亚投行的筹建成功,只能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