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外资银行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来源 :海南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ew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与壮大,外资银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逐渐增强。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探讨了在华外资银行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一方面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积极的正面效应,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我国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在华外资银行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严格控制在华外资银行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外资银行;经济增长;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6)09-0043-03
  
  自1979年我国批准第一家外资银行机构——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以来,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迅速。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先后经历了萌芽阶段(1979-1982年)、起步阶段(1982-1991年)、持续高速发展阶段(1991-1996年)和稳定发展阶段(1996年至今)。截止2005年12月末,共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71家外资银行在我国22个城市开设了238家营业性机构,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已经达到784.3亿美元,占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9%,外资银行的贷款余额为435亿美元,其中外汇贷款余额为280.4亿美元,占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外汇贷款总额的20.97%。随着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与壮大,外资银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逐渐增强。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探讨了在华外资银行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在华外资银行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
  
  (一)在华外资银行通过发挥“鲶鱼效应”来促进经济增长
  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带来了“鲶鱼效应”,即通过加剧中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来提高国内银行整体服务质量、降低经营成本。[1]低成本、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储蓄率来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金融服务作为其他产业的一种基本投入,也将会直接导致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下降,从而最终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
  1.外资银行发展带来的“鲶鱼效应”促进了我国国内银行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服务品种的增加。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并产生危机意识以后,纷纷推出和大力发展新的服务品种,增强服务意识。表1列举了国内银行参照外资银行在零售业务和公司业务方面服务品种的创新。
  2.外资银行发展带来的“鲶鱼效应”降低了我国国内银行因垄断而得以维持的高利润和高运营成本。这里引用郭妍和张立光(2000)的分析,[2]以外资银行在我国银行市场的贷款份额和资产份额来代表在华外资银行发展程度,如表2所示,通过对1998-2002年在华外资银行资产和贷款份额与国内银行费用率和利润率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华外资银行发展与中资银行利润率和费用率之间呈现了负相关的关系,即在华外资银行贷款份额每增加1单位,中资银行的利润率下降0.063个单位、费用率下降1.360个单位;外资银行资产份额每增加1个单位,中资银行的利润率下降0.211个单位、费用率下降1.139个单位。国内银行利润率和费用率的下降证明外资银行发展削弱了国内银行的垄断势力,迫使其努力缩减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二)在华外资银行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引入资金
  一国经济增长的源泉从根本上看,应该归结于资本的投入和技术与制度的进步。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既为我国经济增长引入所需资金,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内储蓄的不足,改善我国资源配置,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体可以从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直接作用。一方面,在华外资银行吸收我国国内储蓄,将众多的小额存款积聚在一起形成可以利用的大规模资金。另一方面,在华外资银行通过对国内企业进行投资,促使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1996-2005年间在华外资银行在我国吸取的存款总额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截止2005年12月末,在华外资银行在我国境内吸取的本外币存款已经达到近1696亿元人民币(约212亿美元);在华外资银行对国内发放的贷款除2004年与2005年有大幅度上涨以外,其余每年的贷款数额差别不大(200亿美元左右),到2005年12月末,在华外资银行对我国发放的贷款余额为3524.6亿元人民币(约441亿美元)(见图1)。
  2.间接作用。外资银行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引入资金的间接作用表现在外资银行发展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推动作用上。首先,外资银行在我国的经营运作以及对母国客户提供有关来华投资咨询等服务,增强了外国企业来华投资的信心,间接为我国经济增长引入资金起到促进作用;[3]其次,外资银行的发展可以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更为广泛的金融服务,便利外资企业的资金与结算等要求,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为大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供进一步的支持;[4]再次,外资银行的发展增加了外部资金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渠道,外资银行广泛的国际纽带和庞大的分支机构拓宽了外商投资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
  
  (三)在华外资银行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技术创新
  1.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直接有利于我国银行业的整体技术创新。外资银行凭借自身在技术创新上的优势,通过“技术外溢”,使得我国国内银行整体技术水平有所创新和提高。主要包括在华外资银行带来的“技术示范效应”即国内银行通过向外资银行学习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在华外资银行带来的“技术竞争效应”,即国内银行因受到外资银行竞争的压力而加快自身的技术开发与创新;外资银行带来的“技术扩散效应”,即中外资银行之间通过合资、参股等方式进行交流和合作时使得国内银行的技术有所创新。
  2.在华外资银行发展间接有利于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外资银行在向我国企业发放贷款和提供服务时,通过调整贷款投向,关注贷款收回状况等渠道实现“技术外溢”,间接地促进我国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
  
  二、在华外资银行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一)在华外资银行发展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不稳定因素
  在华外资银行发展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不稳定因素主要表现在外资银行为我国引入大量的短期外汇资金上。大量外汇进入我国市场后,如果是以长期资金形式投入我国经济建设中,则会为我国经济发展引入所需资金,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如果大量外汇是以短期资金形式进入我国并进行投机行为,则会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不稳定因素。一方面大量短期外汇进入我国市场后容易导致对人民币需求上升,在外汇市场上造成人民币供不应求的局面,从而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升值造成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大量的短期外汇可能造成我国局部市场的物价上涨。如北京市和上海市近两年房地产市场价格爆涨,短期外汇的投机行为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5]此外,在华外资银行还有可能在我国经济状况发生波动时大举撤离我国市场,成为资本外逃的渠道,加剧我国经济的不稳定,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在华外资银行发展不利于我国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控
  我国货币当局出于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我国进行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一方面在于我国目前定义下的货币供给量M2中没有包括在华外资银行的存款,这就使得现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2的数值不准确。截止2005年12月,在华外资银行的存款已经达到1695.5亿元人民币,这代表我国现有的M2中遗漏了1695.5亿元人民币,而且随着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这种遗漏的金额将会更大。另一方面,在华外资银行发展带来银行支付手段的革新,使得信用卡等电子货币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电子货币对现金的替代作用以及货币与货币替代品之间的转换便利,导致了我国原有货币界限被打乱,很难准确地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控。[6]
  
  三、结论
  
  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一方面通过“鲶鱼效应”的发挥以及带来资金和先进技术等给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积极的正面影响,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某种不稳定的因素,起到一定的负面效应。总之,在华外资银行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谓是利弊均有,要想更好地发挥在华外资银行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严格控制在华外资银行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则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适当的政策引导。本文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完善对在华外资银行的监管
  WTO的后过渡期结束后,在华外资银行在我国将有一个更大、更全面的发展,要想继续发挥在华外资银行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首先需要完善对在华外资银行的监管。我国目前对在华外资银行的监管基本上还处于经验式的管理阶段,重合规性监管、轻风险性监管,并且在具体的监管手段和监管方法上也有待完善。因此,完善对在华外资银行的监管应该通过建立健全《外资银行法》来进行,通过法律形式来约束在华外资银行的违法违规经营与操作,完善包括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在内的监管体系,加快对先进监管手段和方法的学习,加强同外资银行母国监管当局之间的合作,共同防范银行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国际传递。
  
  (二)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
  要想更好地发挥在华外资银行的正面作用,最大限度降低外资银行的负面影响,除了对外资银行的行为有所规定以外,还需要进行自身的补充,对我国货币政策进行修改和完善。由于我国目前定义下的货币供给量M2中没有包括在华外资银行存款,这就使得现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2的数值不准确,不能真实地反映我国实际的货币供给量,因此需要对此问题进行修复。一方面需要更新我国原有的货币界限,完善M2的具体数值,将在华外资银行存款数加入其中;另一方面,还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货币政策,使其在对在华外资银行的经营状况进行准确统计的同时能更好地发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苗启虎,王方华.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金融业的影响[J].海南金融,2004,(12).
  [2] 郭妍,张立光.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5,(2).
  [3] M.K.Leung,Ricky Y.K. Are foreign banks sure winner in post-WTO China﹖ Business Horizons2006,(49).
  [4] 安春梅.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的经济效应分析及监管措施[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3,(10).
  [5] 程继明.外资热钱涌向京城地产[J].中国投资,2005,(7).
  [6] 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微观主体的宏观政策效应外资银行业务拓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3,(8).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中间业务作为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三大业务之一,其业务收入在商业银行总业务收入中的占比和贡献率在逐年提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银行存贷利差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中间业务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凸显。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农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和制约农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瓶颈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农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银行;
中国银监会以巴塞尔协议为基础制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提出了明确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为适应监管需要,城市商业银行必须改变原来单纯靠规模扩张来增加盈利的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
2003年,深圳发展银行海口分行在人行海口中心支行、海南银监局和深发行总行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市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来源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三个方面,在激烈的竞争中和千变万化的市场条件下,如果风险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完善,这三种风险都会给商业银行造成巨
近年来,为应对未来市场变化和激烈竞争,国内商业银行纷纷亮出战略转型的底牌。作为业务转型的一个方面,发展小企业业务是商业银行成功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对商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月收治的无痛终止妊娠的早孕患者500例,术前禁食水6~8 h,静脉注射芬太尼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