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把“检查书”改成“说明书”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l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生写检查,作为有些班主任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由来已久。多少年来,当学生出现违规违纪事情或考试成绩倒退时,大部分班主任都采用责令学生写“检查书”这种及时而“高效”的处理方式。随着学生“调皮的发展”,这种做法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检查书”是认定某人有错之后,让其写的认错、悔改性的文字,是在教师的帮助或强制下认识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老师扮演的是“裁判员”和“法官”的角色,容易让学生形成“我是坏孩子”的先入为主的自我意识定式。这种千篇一律的内容空泛、形式单调乏味的教育方式,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惩罚手段,这种惩罚只会使学生略去内疚、自责的心理体验,而徒增他们的叛逆之心。它直接影响着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学生往往是第一次害怕,第二次稍安,第三次应付,第四次麻木……渐渐悟出了其中奥妙:反正不能把我怎么样。进而学会了应付差事“蒙混过关”,学会了无言的反抗成心发难,学会了与老师、家长周旋钻空子,甚至会产生强烈的逆反情绪与积怨心理,心灵被扭曲。总之,检查写了无数,行为表现“涛声依旧”。写检查不但没有成为学生成长中的“加油站”,反而变成了品行倒退的“加速器”,自信心、自尊心、羞耻心逐渐消失,他们对班主任、对教育失去了信任,班主任的形象在天真无邪的学生心目中也大打折扣。记得有一次,我找了几个被学校公认的“调皮蛋”谈心,当问到他们对写检查书的感受时,A生不屑一顾地说:“我认为没必要写,因为每次犯了错误之后就写保证,多次之后,我也不当回事了。让写就写吧,无所谓。”B生愤恨地说:“写了检查书后,家长或老师就会拿这份检查书来‘威胁’我,我反而会更加想去犯错,就是气气他们。”C生带着调侃的语气对我说:“写检查?多容易的事儿呀,我从小学写起,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写过多少次了,我可以背得一字不差。在上周作文课上,老师布置自由作文,我写的就是一篇检查,还居然差点得了满分,第一次得到语文老师的表扬呢!”呜呼,这席话,要是让他的班主任也知道了,又不知该作何感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人的人格成长都有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正错误、弥补不足、走向相对自我完善的过程。我们的人生只有经历了无数次的犯错、知错、改错,才能成长、成熟、成材。学生犯错,譬如迟到、早退、不交作业等,其实是一种教育资源。从这一点看,写检查不失为一种自我教育的好形式。但是,许多班主任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是抱着这样的初衷。有的班主任当众宣布写检查、张贴“检查书”、公开朗读“检查书”等,全然不顾学生的自尊和人格;也有许多班主任见了送上来的“检查书”,要么搁置一旁,要么粗粗浏览,对学生有何思想认识漠不关心。因此,班主任应积极寻找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真正发挥批评教育的功能,让学生在循循善诱中健康成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让犯小错误的学生唱支歌;让犯稍重点错误的学生做一件好事;让犯较严重错误的学生写一篇“说明书”;让屡教不改的学生写“心理病例”。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我觉得把“检查书”改为“说明书”挺管用的。
  有一年学期刚开始,我班宿舍的两名男生,在晚寝十点左右打着手电筒下象棋,被宿舍管理员抓了个正着。第二天,一张“罚分”通知单摆在了我的办公桌上。不由分说,根据我班管理规定,凡是违犯校规校纪、班规班约的,必须写一份“说明书”,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
  “尊敬的丁老师,对不起,昨天晚上,由于我一开始住校不习惯,怎么也睡不着,就约了张某一起下棋,打发时间,本想有睡意时再睡。没想到因为我一个人的自以为是,导致班级扣掉了4分(每人2分),并且影响了我们班的声誉。……我真的感到很后悔,很对不起大家,给班级抹黑了。几乎全班同学都盯着我,那正在闪闪发光的分数竟然在我的眼皮下溜走了,我对不起全班同学。老师,我以后再也不会因为个人的疏忽,而导致班级扣分了,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我要在其他方面为班级争光,挣回因我失去的分数,请相信我。为您争气的学生:刘某某”
  接到学生的“说明书”,我的做法并不是张贴或一读了之,而是当着他们的面替他们修改“说明书”,从中心思想到段落大意,从语病到错别字,继而到正确书写一一进行指导,并且和他们一起分析问题出在哪儿,如何适应新环境,怎样继续改进等等,并在“说明书”上写上批语,诸如“做法虽不好,但情有可原”和“能认识到错误,勇于承认错误,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等等。虽然刘某某在这份说明书中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认识不是很到位,但他自己主动写了这份“说明书”交给我,说明他认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勇于承担责任。那学期,我班宿舍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违纪现象,并且一直被评为“管理先进宿舍”。
  在工作中,我还尝试着更进一步的方法。比如:两个同学闹矛盾打架,我先不评判是非,而是让两人分别写“原因说明”,然后互相交换批改,指出对方的不实之处,直到双方都认可为止。试想:如果是写“检查书”的话,你不先判明是非,就要求写“检查书”,各打五十大板,那不成了糊涂虫吗?而要准确评判是非,谈何容易!况且教育学生,目的在“毖后”而非在“惩前”。久而久之,再有违纪者,让其写“原因说明”时,他们一般就不再竭力寻找理由为自己开脱了。
  我每年将学生写的“说明书”收集起来,并给起了一个名字——成长的足迹,当学生毕业时,再分发给本人。
  不久前,我收到了一名已毕业13年的学生邮件,得知他现在已成为了某企业集团的领导,信中谈到现在工作时,他写道:“老师,不论发生什么事情出现什么样问题,我都不逃避,不推卸责任,不为自己寻找开脱的理由。这是当年你让我写‘说明书’时就学会了的,我也凭着这一点赢得了职工和领导班子的信任。”此时,我又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生的一件事:一个学生打死了一只麻雀。为教育学生,他责令学生找到鸟巢。见一个鸟巢里面几只雏雀嗷嗷待哺,苏霍姆林斯基不无忧伤地说:“他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无法救活他们了。”这情境使这个学生非常懊悔,20年后这个学生对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当年你严厉批评我,那么这么多年来我就不会自己惩罚自己。”
  事实证明,让犯错误的学生写“说明书”,的确比写“检查书”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写“说明书”,是学生自己在分析事情发展的过程中反省自己的过程,这是一种自我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越写越恨自己,恨自己为什么犯错误,更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学生写“说明书”时,老师扮演的是“教练员”和“领队”的角色,容易使学生在心理上接受,不易产生抵触情绪,显得更人性些,也避免了因教师失察而造成判断错误,危害学生心理健康,还可以使老师在处理问题时有更大的伸缩余地,更能起到教育其他学生的作用。长此以往,学生会在写“说明书”的过程中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既减少了因批评而产生的心理摩擦,提高了管理的实效性,又提高了写作能力。
  对于学生成长路上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给予真正适合他们的关心、帮助,引导他们如何正视现实,如何更努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只让学生做检查,让犯错误的学生长期笼罩在“错误”的阴影里不能自拔。记住斯宾塞《教育学》中的一句话:“你管教的应该是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检查书”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不让学生写,也罢!◆(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南市泊里镇中心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伴放线放线杆菌内毒素(Aa-LPS)作用不同血脂状态下不同组织器官来源(血液、肺、腹腔、肝脏)的兔单核/巨噬细胞后细胞内炎症因子NF-κB信号表达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变化,
目的:临床微种植体植入中,最常遇到的问题是对植入区域的解剖结构缺乏准确的认识而导致微种植体与相邻牙根接触,进而植入失败。因此,本研究采用三维自动配准方法建立高精度三维整
对于教师,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自习辅导、课外活动、检查与评定成绩等,都存在着一个管理的过程;教师教学中,为了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互动与交流,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都必须对学生恰当诱导、科学管理,都存在着从始到终的管理过程。如果漠视这种管理过程和管理因素,教学活动就难以完善,更不可能步入师生教学“动态生成”、和谐共振之理想境界。  什么是教学的科学管理呢?笔者认为,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
目的:对汉族正常年轻成人的外鼻软组织进行系统的解剖测量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可靠的数据参考。材料和方法:选择长沙地区就读的汉族正常大学生119名(男56名,女63名)。年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器联合Ⅲ类牵引矫治骨性前牙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大连博士口腔诊所2009年收治的骨性前牙反牙合患者一例。女性,年龄11岁;临床检查上颌发育轻微不足,下颌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这是台湾著名学者龙应台女士对文化的比较形象的描述。若以此类比,学校文化的这根细丝,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外在的表现就是它的校风、教风、学风。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主要是学校环境的建设、制度和课程的建设、组织管理的建设,它们互为依托,相得益彰。    一、学校文化建设应从外在到深层    学校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
目的比较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两者在非拔牙矫治牙列轻中度拥挤时上下颌牙弓宽度及前牙唇倾度的变化是否存在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