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合志: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交流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在《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中东欧卷》罗马尼亚语、塞尔维亚语、波兰语版权输出之后
  2017年8月25日,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山东教育出版社与塞尔维亚芝戈亚印书公司、波兰DIALOG(对话)出版社成功签署了《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中东欧卷》塞尔维亚语、波兰语版权输出协议,这是该书继2016年11月罗马尼亚高迪亚姆斯国际图书与教育展上与罗马尼亚欧洲思想出版社签署罗马尼亚语版权输出协议之后,实现了“一带一路”沿线中东欧国家三个语种的译介传播。可以期盼,一个喀尔巴阡山扬起中国风,巴尔干半岛、维思瓦河畔聆听中国故事的生动场景将会陆续展现。
  《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中东欧卷》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外文学交流史》(17卷)之一种,丛书被学术界誉为“中外文学关系史研究领域一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出版后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四届出版政府奖。《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中东欧卷》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主任丁超教授与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宋炳辉教授合作撰写,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梳理研究中国与中东欧16个国家文化与文学交流的通史性著作。该书首次呈现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交流的复杂多元的历史本相,描绘了文化交流的路线和图谱,揭示了不同民族之间所拥有的精神共性,在迥异的民族历史体验和文学创造中寻找相似的文化价值,并将其弘扬光大,建构一个彼此友善、文化互识、心灵相通、和谐共生的精神世界。本书希望以文学为媒介,让大众认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发现并整合其中丰富的资源,共同回应如何在全球化时代,通过文学与文化的交流,来促进不同文明之间、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对话、理解、融通与进步这个重要的时代命题。
  《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中东欧卷》的塞尔维亚语将由著名汉学家、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普西奇教授和贝尔格莱德大学金晓蕾教授共同翻译。普西奇教授是塞尔维亚最优秀的中国文化研究者和翻译家,金晓蕾教授是塞尔维亚官方首席中文译员,近年来一直担任塞中两国领导人会晤和互访的口译。芝戈亚印书公司是塞尔维亚的主流出版社之一,近年来策划翻译出版了多种中国文化和中西文化交流专题的图书。波兰DIALOG(对话)出版社主要依托华沙大学等高校,专营学术著作出版,1992年建社以来已出版各类图书600余种,在波兰出版界有较好的声誉和影响力。目前该社已约请华沙大学汉学系主任Malgorzata Religa(李周)教授担任波兰文本翻译,北京外国语大学波兰研究中心亦将配合支持,对该书的翻译出版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保障,这些都将有利于今后在这些国家的发行和文化传播。罗马尼亚语版将由罗马尼亚欧洲思想出版社出版,由罗马尼亚著名汉学家、布加勒斯特大学教授伊丽亚娜·霍加-韦利什库(Ileana Hogea-Veli cu,中文名杨玲)翻译。杨玲教授1955年作为罗马尼亚政府派往中国的第四批留学生,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其间得到王力、吴祖缃、季镇淮、王瑶等名家指导,受到了系统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在中国文学和文化研究方面著述丰富,曾翻译《楚辞》《红楼梦》等多部中国文学经典。山东教育出版社一贯注重“走出去”图书策划,从作者班底筹建开始,到文本翻译、宣传推广,都搭建起包括海外汉学家在内的国际一流的专家队伍,这些学者和翻译家不仅是中外文学文化交流的研究者,同时还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正如普西奇教授在2017国际出版企业高层论坛上所说:“文化的交流,从影响力度和深远性来看,没有比文学艺术的交流更能促进人们的精神和心灵的沟通。”在普西奇教授眼里,中塞文学交流史上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碰撞是塞尔维亚诗人米·茨尔良斯基于1923年翻译了中国唐诗。文学的魅力,能够穿透时空;文学的交流,能够直抵人心。《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中东欧卷》架起了一座跨越中国与中东欧岁月和山水阻隔、实现心灵握手的桥梁。开卷有益,掩卷有得,《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中东欧卷》从古代华夏民族与中东欧民族的最初和相互认知起始,对明清时代、民国时期及至整个20世纪,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与中东欧16国双向的文学和文化传播、接受做了全面、系统、深入的历史追溯和文化探寻。你仿佛看到也听到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客居康斯坦察,把对塞里斯(意为“丝国”,是古希腊、古罗马人对中国的称呼)的美好想象融入到他的诗情中;你也能读到康熙年間代表沙俄出使中国的罗马尼亚人米列斯库抵达北京后写下的热情洋溢的文字:“中国的许多东西都是举世无双的,因此可以说,中国犹如镶嵌在戒指上的稀世宝石。”你还能发现早在1948年,中国翻译家孙用通过英文版、世界语版的《塔杜施先生》将波兰大文豪密茨凯微支介绍到中国,而且将波兰文原著的诗歌体完美地转换为中文版的散文体;你也可能注意到,像《雷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狼图腾》等一系列塞尔维亚文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已陆续译介到塞尔维亚……
  文学无国界,文学在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东欧地区未来发展中可以充当一个积极力量。真正的文学具备共同的特征,就是描写人的命运,研究人灵魂和感情的变迁。它可以直面心灵,深入人的内心,探讨人类情感的奥秘。通过阅读对方的文学作品,可以了解作家或一个民族内心深处的隐秘,这时也许就会发现,我们现在焦虑的问题基本是同样的,所憧憬的未来也是同一种状况。有了这种了解,就产生了对话的可能性,发现彼此之间的共同点,而这正是《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中东欧卷》能不断实现版权输出新突破的最重要的基础。
  (编辑/王立群)
其他文献
10月13日,由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财政厅联合举办的山东省企业上云启动大会在山东大厦盛大召开。山东企业上云服务联盟正式揭牌,多家企业现场签署上云戰略合作协议,将在云计算领域密切对接合作,加速开展企业上云工作。山东更首创“云服务券”,通过财政补贴,充分调动企业上云积极性。
期刊
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济南市人民政府和烟台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九届“华商企业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暨2017侨商创新发展论坛(简称“华交会”),于2017年11月27日至12月2日在山東济南和烟台举行。期间安排参会客商考察山东济南“侨梦苑”(高新区、槐荫区),并组织参会客商考察烟台市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等。
期刊
近日,由山东博物馆主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國内二十家博物馆、考古所和大学参加的“书于竹帛——中国简帛文化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展。展览共展出简帛及相关文物850余件,涵盖了从战国、秦汉至三国、两晋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简牍帛书,又以通俗易懂的图文说明和丰富有趣的展陈互动,使简帛这类珍贵的出土文献资料真正活起来,走进寻常百姓的视野。“书于竹帛——中国简帛文化展”将一直持续至2018年3月26日
期刊
2017年前八个月,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7%,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41个行業大类中,33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为80.5%,保持近两年来较高水平。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山东实施重点技改项目598项,总投资超过1650亿元,推动机器换人,培育支柱产业集群。在“四新”领域,山东新培育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家、总数39家,居全国首位。
期刊
制造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这不仅源自于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互联网+”的顶层设计,还体现在中国制造业主动出击的作为。近年来,青岛市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在“互联网+工业”上发力,为制造业发展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提升产业价值、改善产品结构、优化产业生态,使互联网工业成为打造“青岛制造”升级版的新路径、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省委常委
期刊
11月26日晚,第二届孔子奖章仁爱奖颁奖典礼在孔子故里中国曲阜香格里拉隆重举行。中國儒学年鉴社社长、孔子奖章组织委员会主席团主席李长明,全国政协原常委、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李德强,原济南军区联勤部政委穆振河,孔子奖章组织委员会主席团副主席侯永峰、秘书长邢学坤出席盛典并为获奖者颁发奖章和证书。  徐宙雄、石小侠、李蕙、班爱花、陈文森、张耀明、张磊、刘克建、刘玉华、张云强、林中华、王熙、刘勇、赵颖获第二
期刊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首战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这一年,山东以更加成熟的创新思维,驱动新一轮工业革命,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全力推进由量变到质变转变、从品牌大省向品牌强省转变的平台积累,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求进,新旧动能加速切换,开创了经济、社会稳中向好的建设新局面。  2016年1月24日,在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郭
期刊
山东素有“孔孟之乡” 的美誉。  宋代苏轼诗云:“我生本西南,为学慕齐鲁”。齐鲁学风为士夫文人所景仰,从中可见一斑。故有人称,山东文化是中国文化之源,山东是中国的一个缩影。礼仪在山东远比其他地方严谨,山东人一直保持着重承诺、知礼仪的优良传统。  尚武重文、文武兼备,是齐鲁文化最突出的特色。山东人继承“周孔遗风”,坚持“孔颜人格”。所谓“周孔遗风”,就是“知礼逊,习俗节俭,人多读书,士风彬彬,贤良宏
期刊
2015年末,短短九天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与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会议上,两度提及并详细阐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十二五”收官、“十三五”扬帆起航的关键时间节点上,这一全新理念,为我国新时期经济转型升级与结构性调整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2016年也由此成为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元年”。  在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
期刊
今年是潘玉良逝世四十周年,山东博物馆精选其艺术作品100 件,让观者通过领略其绘画艺术魅力,缅怀这位女性艺术大师。展览时间定于2017年9月21日至12月24日。  潘玉良作為一个全面的艺术家,油画、国画、素描、版画、雕塑等无所不能,一生创作颇丰,已知的作品超过5000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