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原则生成探析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qiqi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正”作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层面的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生成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迫切的现实需求,强大的物质保障。公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公正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当前贫富差距拉大的基础上国家和民众的迫切需求,是中国生产力发展到较高水平时提出的价值目标。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只有在“公正”的号召下,我国的改革开放才能健康良性推进,才能实现财富的共享性增长。
  关键词:公正;价值观;生成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公正”作为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有其生成的理论渊源、现实需求、物质基础。公正是对资本主义抽象公正观的积极扬弃,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更是对马克思主义公正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带来中国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现实问题,尤其是贫富差距的拉大,民众普遍要求公平正义,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正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积累,使得当前有实现公正的经济基础,而不会倒退为为实现公正而公正的共同贫穷;公正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目标,丧失了公正的目标,也就是偏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走了歪路和邪路。
  一、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原则生成的理论渊源
  西方资本主义从抽象的逻辑预设的角度来定义公平正义,把公正视为永恒的、普世的概念和范畴,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的思维表现。罗尔斯的《正义论》是西方关于公平正义问题的集大成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极大的反响。但是,罗尔斯的理论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逻辑悖论,其理论“将超功利的‘纯粹正义’确定为至高无上的普世价值,然而这种正义仍然建立在‘功利的平衡’的基础上;将处于现实关系下的人拉回到处于‘无知之幕’的初始状态以得到评判‘公正’的标准,然而人们一旦离开其所处社会关系下的实践就会失去其评判能力”,①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乌托邦式的幻想。
  首先,公正具有历史性。原始社会的公正是平均主义的公正,是各个氏族内部为了共同抵御恶劣的自然生存环境而结成的联盟。而在奴隶制社会,奴隶仅仅被当做“会说话的工具”,好好侍奉主人就是公正的,否则就是僭越。在封建制度下,农民的地位相比奴隶制下的奴隶地位有所提升,但是依然是地主阶级的附庸,公正只是大小地主阶级的公正。资本主义的公正是资产阶级产权的公正,是资本的公正。在资本拜物教和商品拜物教的笼罩下,广大无产阶级只能出卖劳动力,创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恩格斯明确指出:公正的观念“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而这种历史条件本身又以长期的以往的历史为前提”。②
  其次,公正具有相对性。公正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必须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分配领域讲,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要素参与分配,是与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平均主义的分配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打击部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而按需分配所要求的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阶段,我国还在积极探寻的路上。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并不是绝对公正的分配方式,马克思认为,以“劳动”作为同一尺度来衡量分配没有考量到个人的能力、智力、家庭等多种因素,因此也不具备公正性。但是在当前中国,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具有相对公正性。
  最后,公正具有具体性。以教育领域为例,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在高中、大学教育中,就存在选拔性教育的问题。应该而且必须选择有学习能力且适合学习的人上大学,而不能让所有的人都上大学,更不可能让所有人都上同样的大学。在上大学的问题上,不是所有人均等化就是公正的,而是所有人都按照同样的竞争规则有参与竞争的机会,这就是公正的。
  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原则生成的现实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和改革向纵深发展,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大,社会不公正现象引起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社会不公正现象呼吁公正的價值观的规约和指导,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丧失现实存在的土壤。
  当今我国社会的不公正现象是多方面的,在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资源分配不公。这其中以分配不公引起的社会矛盾最为显著和激烈。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制度在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激发社会创造力的同时,也引起了严重的社会贫富分化。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来说明中国的贫富分化问题的严重性。
  从城乡之间看,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78年的2.36:1,扩大到2009年的3.33:1;从区域之间看,东西部地区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从不同群体之间看,高收入阶层财富增长较快,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而另一方面,我国绝对贫困人口超过4000万人,低收入群体还有2.7亿人。据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美国是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财富。中国的财富集中度甚至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级分化最严重的国家。③中国的基尼系数从3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0.28已经上升到2009年的0.47,甚至有人认为当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5。
  因此,“公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成是中国目前现实发展的需要,只有在“公正”原则的引领下,我国才能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改革开放才能健康良性向纵深推进。
  三、作为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原则生成的物质基础
  “富强”作为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三个倡导”中居于首要地位,公正原则的生成和实现离不开“富强”这一目标,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积累的强大财富力量是公正原则生成的物质基础。   公正原则属于伦理上层建筑,受到一定的经济基础制约,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财富作为支撑,否则公正只能倒退为马克思所言的“粗陋的共产主义”。“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④ 在原始社会,各个氏族内部实行平均分配,而氏族与氏族之间则是为了基本生存资料进行血淋淋的争夺与杀戮,而现代文明决不允许这种赤裸裸的争夺与杀戮继续存活。当代资本主义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革新积累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是资本主义在资本逻辑自身的运行规则下,不断地要求扩张,其财富并没有为公正的生成做好铺垫。
  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盡管今天的物质财富没有达到全面满足人们需求的程度,但是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样的物质财富基础之上讨论“公正”原则的生成,我们才不会简单地要求平均主义,才不会以牺牲经济发展的效率为代价来换取伪公正。邓小平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是要回到建国初“大锅饭”的分配状态,而是要实现财富的共享性增长。中国共产党分配制度的变迁很好地诠释了公正原则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逐渐生成。
  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國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这在当时国内一穷二白的特殊背景下,这样的经济体制可以集中全国的物力人力尽快从西方国家的孤立中走出自己的路。但是过度的集中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也严重打击了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改革开放以后到十二大,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中共实行了效率优先、公平第二的分配政策。这一政策在促进生产力大大提高到同时,也使得社会矛盾初现。1992年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此原则倡导下生产效率大为提高,但是社会的贫富分化进一步拉大。因此,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特别强调了再分配领域的分配公平问题。而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发展利益是中国重大的核心利益,党的分配政策要聚焦到“公正”,有效解决各方利益矛盾,特别是党群利益分配矛盾。
  结语
  公正原则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民心所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和归宿。其实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强调指出:“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⑥生产力的发展,国力的富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正的落实并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富强和公正是互为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于社会主义的命题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之中。马克思的公平正义思想主要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基础之上的,强调只有到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而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形态必然内涵了公正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特殊道路,这一道路何以能够有感召力,公正就是其最为重要的价值目标。只有在“公正”这一目标的号召下,才能凝聚民心,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2]《邓小平文选》相关卷
  [3]何建华:《发展正义论》,上海三联书店,2012
  [4]张雄,鲁品越:《中国经济哲学评论—资本哲学专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贾可卿:《分配正义论纲》,人民出版社,2010
  [6]李实等著:《中国收入分配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7]薛进军:《中国的不平等——收入分配差距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8]李子联:《中国的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9]宋晓梧:《不平等挑战中国:收入分配的思考与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注释:
  ①鲁品越:《罗尔斯理论的悖论与正义的实践生成》载《南京师大学报》2013年5月。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8页。
  ③《人民日报》,2010年7月9日,第15版。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6页。
  ⑤赵修义:《公平正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可或缺的价值目标》,载《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公平与正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文集,2010年度。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3页。
其他文献
摘要:當今三维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飞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已经逐步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教育、科技表现、医院治疗、娱乐媒体等领域,而且这项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也会越来越趋于成熟与全面,本文主要围绕淄博职业学院虚拟校园漫游系统的3ds Max建模流程和具体技术要求展开论述。  关键词:虚拟现实;3ds Max建模;校园漫游  1. 引言  1.1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照片、视频等二维信息
期刊
摘要:房地产企业营运资金的优化管理是促进房地产行业优化发展的关键性业务,本文从营运资金程序设计和营运资金运行原则等方面对房地产企业实施了资金营运业务的优化研究,并对相关营运风险控制措施进行了优化措施的设计,对有效提升房地产企业常规资金运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营运资金;控制策略  房地产企业的工作不仅影响到社会各领域对于房产的刚性需求,也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在这
期刊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国际化交流也在逐渐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对于我国国民的英语水平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特别是新闻媒体,更是需要与国际接轨,这样才能够保证国际上的新闻互通,促进我国与国外的交流。在媒体行业中,不论是电视、广播、还是报纸,所有新闻的头条都需要一个创新、简洁、明确的标题,也是每一个新闻的点睛之笔。而英语新闻的标题更是如此,只有合理的翻译新闻标题内容,按照特定
期刊
摘要: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除了对书籍、文献等的管理外,还有对图书馆档案的管理。图书馆档案的管理工作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对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一系列的研究,找出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改善提供建议,旨在促进图书馆档案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图书馆;档案管理;现状  图书馆中的档案管理包括对党建材料的管理和对图书馆相关行政工作的处理。整个档案管理的工作
期刊
摘要:文化产业,对地域经济的发展,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为地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促进文化产业的有效发展更需要积极探索,通过平台、技术、模式等创新促进文化、科技的有效融合,让文化产业在科技的助力下转型升级,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文化产业;跨界整合;集群发展  一、文化产业及文化产业链
期刊
摘要:本文从粉丝经济角度对英雄联盟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发现腾讯官方缺乏与粉丝的线下互动、俱乐部与直播平台监管缺失、职业选手素养较低等问题突出。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主播言行、俱乐部加强对职业选手的管理、媒体客观报道业内新闻、腾讯官方增加线下与粉丝的互动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英雄联盟;粉丝经济;营销策略  纵观世界上目前电竞发展较好的一些国家,积极地开展电竞项目,对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国内目
期刊
摘要:自然人的概念是卢梭政治哲学里一个奠基性的概念,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关系到卢梭政治哲学思想中的自然状态,布尔乔亚,道德教育等重要问题。自然人身上具有理性假设和道德理想的双重规定性,公民的政治教育和个人的道德教育都需要借助自然人身上的典型特征来寻找依据和基础,这也是分析与解读自然人概念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自然人;理性;道德  在近代欧洲哲学里,总是将自然和人为相对,自然就是基本没有人为因素的东西
期刊
摘要:大学开美术鉴赏这类课程主要是为了加强美育、树立好的审美观。美术作品是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能反映现实生活状况,同时又通过某些手法又高于现实生活,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本篇文章就简要介绍一下一些常见的绘画、雕塑与建筑类美术作品。  关键词:美术作品;绘画;雕塑;建筑  前言  在人来几千年的文明历程中逐步形成了美的概念并且出现了大量的美术作品。这些美术作品有绘画有雕塑还有各式各样的建筑等,这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智能信息技术在全球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更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对手机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价格也是人们关注的对象。为了更好的分析是手机的哪些因素影响了手机的价格,文章随机选取了50组安卓手机的样本数据,并从基本参数、屏幕、硬件、摄像头、外观五个方面共15个变量对手机价格进行分析。文章用stata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然后做出了通过检验的多元线性回归模
期刊
摘要:《淑香传》描写了命运多舛的淑香与魏公之子李仙的爱情故事,身份等级制度不同的两人经历千辛万苦终获幸福的故事,反映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的追求和向往。小说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结构严谨、情节跌宕,细腻的心理描写,人物性格鲜明,正叙与预叙相结合的叙述手法,语言具有感染力,表现了丰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具有生活气息。  关键词:《淑香传》;艺术特色;爱情小说  韩国爱情小说中,多以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