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九日,莫负菊花开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LD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重阳的由来
  重阳又称重九,节期为夏历每年九月初九,是华夏民族非常重要的一个民俗节日。自太古时代起,华夏民族就有一种阴阳数的观念,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日期和月份均为阳数“九”,故被称为“重阳”。如魏文帝曹丕就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二、 重阳节的节物风俗
  古人以为:山为阳,泽为阴,高为阳,低为阴,山巅峰顶正是极阳之处,且秋高气爽、长空万里,故重阳时节正宜登临高处,以收获健康与好运;秋菊自古被视为“候时之草”“长寿之草”,是医学上重要的入药植物,陶渊明曰“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重阳时节恰逢秋菊盛开,正宜赏菊、饮菊花酒,以祛湿除寒;而晚秋寒气常被视为鬼魅恶气,有驱风逐邪、消积祛寒作用的茱萸便成了重阳时节避疫消灾的必备物品。
  1. 赏——赏霜菊。
  相传赏菊及饮菊花酒,源于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菊花也因其品格高洁而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一。菊花在我国栽培广泛,品种非常丰富,秋日菊花傲霜盛放,故九月亦有“菊月”之称。
  2. 山——登高赏秋。
  重阳登高,意在避疫强身,而山顶视野开阔,更是绝佳的赏秋之处。古时重阳登高,人们往往携酒赏菊、佩戴茱萸、临风赋诗,举行趣味盎然的各式野宴。登高一般是登山,也可登塔,总之,皆要登临高处。因登高风俗盛行,重阳节也被称为“登高节”“登高会”等。
  3. 糕——食重阳糕。
  民间很早便有九月食糕之俗,糕类食品在汉朝时即已出现,当时称为“蓬饵”。六朝时,重阳节俗形成,糕类成为节令食品。《隋书》载童谣曰:“七月刈禾伤早,九月吃糕正好。”唐代称其为“麻葛糕”,宋时已习称“重阳糕”,明清以后又多称为“花糕”。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有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地方还在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4. 佩——佩茱萸。
  茱萸是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有温中、止痛、理气、治寒驱毒等功效。古人认为佩戴茱萸,可以辟邪去灾。《风土记》中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所以重阳之日,人们纷纷采摘其枝叶,连果实用布缝成一小香囊,或佩戴于臂,或插戴于发。佩茱萸是重阳最有特色的节俗,因此重阳节也称为“茱萸节”,登高野宴也称为“茱萸会”。
  5. 敬——敬长者。
  重阳节又是一个敬老节。九为阳数之极,“九九”亦含长久、长寿之意,重阳菊更是长寿之草,再加上重阳时节正值民间秋祭拜祖,故重阳节便有了尊老敬老之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正式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重阳节赋予了新的含义,使其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三、关于重阳节的轶事
  重阳的传说故事很多,著名的有“孟嘉落帽”“白衣送酒”等。
  孟嘉落帽:孟嘉是东晋时代的著名文人,他在当时最有权势的大将军兼荆州刺史桓温的幕下当参军。九月九日,桓温邀集宾客幕僚作登高盛会,在山顶大摆筵席,饮酒赋诗。出席节宴的人都衣冠鲜洁、穿戴齐整,宾主杯盏相酬,兴致很高。突然,一阵风刮过,把孟嘉头上的帽子吹落在地。孟嘉这时已有了几分酒意,竟然没有察觉。桓温看见了,便叫在座的另一位著名文人孙盛作文章嘲笑他。没料到孟嘉虽已酒醉,但神志不乱,依然文思敏捷。孙盛的文章刚做好,他草草一看,立刻提起笔来,作了一篇文章酬答。满座的人读了他的文章,都叹息称好,一时传为美谈。
  白衣送酒:大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晋末乱世,他因不满当时的政治倾轧和官吏腐败,辞去官职,回到家乡隐居,在宅旁篱边种了许多菊花,朝夕观赏,并写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千古传诵的名句。陶渊明喜欢喝酒,可是因为清贫,时常缺酒。某年重阳,陶渊明在篱边赏菊,却没有酒喝,不能一醉,只得采了一把菊花在手里,嗅嗅嚼嚼,聊以为遣。然而菊花毕竟不能代酒,正当陶渊明百无聊赖之时,忽然远处来了一个白衣人,原来是江州刺史王弘特地派人送酒来给陶渊明。陶渊明喜出望外,立即打开酒瓮,对着菊花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后来这个典故常被用于表示朋友间雪中送炭的情谊,也可指代赏菊、饮酒的行为。
  四、重阳诗词欣赏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唐·王昌龄《九日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绿杯红袖称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宋·晏几道《阮郎归》)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其他文献
心海:父爱没有母爱那般张扬、外露,更多的是含蓄、深沉,尽管表达方式有别,但爱都是一样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记住,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我们向父亲表达敬意的日子。    心海:在儿女心中,父亲一般扮演着冷酷无情的角色,他不轻易被人看穿,也不擅长抚爱。其实这是对父爱的误解,父亲或许不擅长用语言表达爱,但只要我们注意,依然能从一些细节中看出他对我们的爱。  蓝振峰:从小到大,父亲在我眼中,是那么凶、那
第一教时  一、以趣导入  宣宗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亦自经焉。(吕毖《明朝小史》)  二、自读课文  1.对照注释,逐段通读课文。  2.根据注释,疏通文字,并且在课本上“圈”“点”“画”,找出成为自己阅读“拦路虎”的字词。然后同桌间展开讨论,根据字词所在
代沟是孩子或青年人与年长者之间存在的一种差异,毕竟年龄相差较大,思想、作风都会有所差别。可是,代沟的出现究竟是年长者还是年轻人应该负更多的责任?今天,南宁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5班和6班的两队精英就此展开激烈的论战——  正方观点(七年级6班):造成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父母  反方观点(七年级5班):造成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子女  姜婧洋(主持人):首先进入陈词阶段,正反双方代表阐述本方观点及理由。  蒙
有水平相当的甲、乙、丙三支球队。心理学家把它们相互间比赛的过程录制下来,然后把录像带分发给他们,只不过给甲球队的录像带剪辑的全是他们比赛中最失误的地方,给乙球队的录像带剪辑的全是他们比赛中最出彩的地方,给丙球队的录像带剪辑的既有他们比赛中最失误的地方也有他们比赛中最出彩的地方。三支球队经过仔细观看各自的录像带后,球艺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丙球队的水平提高最快,乙球队次之,甲球队的水平提高最慢。 
主持人:“90后”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90后”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富裕的生活环境,一帆风顺的人生经历,催生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代,“90后”的你们在别人眼里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90后的个性    现在的“90后”生活优越,缺乏思考,不负责任……网上类似的评论不绝于耳,很多人都戴着有色眼镜看“90后”,觉得他们是一群空虚、没有责任感的一族。确实,现在有关“9
每当昂起头都会看到你那白净的脸蛋。还有你在天空中描绘成的种种画面。我常常躺在草地上久久地呆望着你,浮想联翩。你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各具风采。每日每时,千姿百态,似乎有无穷无尽的美,让我仰慕不已。你是我心中最可爱、最纯洁、最活泼、最美丽的景物——云。  夏日的天空中,你像一层薄纱,飘逸脱俗,似真似幻,这是你的一种形态——浮云。你随风飘动,悠然自在,与鸟儿嬉戏、玩耍,显得格外清新动人,为浩渺无际的天空增
辨析语病的方法通常有:  找出主干。即把句子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或宾语的中心语抽取出来,简化成短句,进行辨析。  理清枝叶。即检查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成分能否正确而恰当的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体会语意。看句子意思的表达是否合理,语序是否正确,句式是否杂糅,句子是否有歧义,前后是否矛盾。  弄清关系。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检查关联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    例题解析    1,搭配不当(
一叶之碧摇曳出万紫千红的暖春,一叶扁舟演变成千帆竞发的汪洋,而一枝铅笔,以暗灰的色调和柔软的线条承载了我消隐在时光深处的童年。  在童年时光的罅隙里,充盈着大片大片铅笔的暗灰色。  最初的铅笔,握在我稚嫩的手中,孜孜不倦地练习由1到10的阿拉伯数字,笔尖与无暇的纸面来回摩擦,暗淡的灰色传递着沧桑的温暖。虔诚地注视着铅笔苍凉的灰色覆盖纸面的洁白,最终覆盖了一个又一个握着铅笔的盛夏。  铅笔尖锐的笔尖
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事物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阅读理解的过程也是如此,这是阅读的基本规律,也决定了阅读的层次性。阅读要遵循阅读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近几年来,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课程价值意义、阅读困境与阅读策略、阅读书目的选择、阅读课型等几个方面,而对阅读本身的层次规律不够重视。偶有课例涉及了通读和精读两个层面,但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在地球长达45亿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数次发生的灾难性事件使得地球上的生物几乎完全灭绝。这些巨大的灾难包括小行星撞击地球、超级火山喷发以及冰川期寒流等。  如果地球上的生物再次遭遇毁灭,最有可能引发这一毁灭性事件的灾难又有哪些呢?    1.毒气云团笼罩地球    1783年,冰岛拉凯火山爆发,毒气和熔岩喷射持续长达8个月之久,熔岩覆盖面积达500多平方公里。拉凯火山爆发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硫等硫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