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半小时的细节时间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kk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年前,小瑞由于脾气暴躁和顶头上司大吵一架,毅然辞职。工作没了,身体里的愤怒却潜伏下来,增加了身上的戾气,成为一个无限膨胀的火药桶。每天坐在家中烦,但又不想出去找工作,总觉得心里憋着什么不知如何发泄。
  就在这时,老公的曾祖母百岁寿诞,她和老公一起去往老人所在的城市,见到了这位百岁老人。不知为何,看到老人,小瑞就有种想静下来的感觉。老人家怜爱地看看她,说:“你好像不怎么快乐呢,告诉你一个好方法,这个法子可是让我安然愉悦地活到了今天。”曾祖母说的这个法子,就是每天给自己半个小时的细节时间。
  她拉着小瑞走到厨房,指着一个玻璃门的烤箱,说:“来,看看细节的魅力。”她递给小瑞一个放大镜,示意她往里面看。小小的面包坯,在放大镜里,一点点上色,金黄,膨胀,然后,一瞬间,爆出令人垂涎欲滴的口子。小瑞看着,看着,惊喜,愉悦,一点点一丝丝漫上来,像山泉水滑过肌肤。再看曾祖母,她正在一个画本上快速地画着,然后递给小瑞看,老人的脸上是金子一般闪光的笑容。小瑞看到,纸上画着面包成型的过程,很可爱,她忍俊不禁。
  那半个小时,小瑞感受到了久违的轻松与心静。透过细节,她看到一个被忽视的美丽世界,她在其中化解自己的情绪,一点点清空烦恼。
  从此,小瑞每天都给自己半个小时的细节时间,烹饪,熨烫衣服,种花莳草,散步,观察儿子……
  她做手撕包菜,一片片撕下包菜叶子,细细地观察它们的脉络、形状、紧紧包裹的方式,还有里面分叉出的一个小包。她小心翼翼掰开手中的玉米粒,一粒粒掰下,顺着饱满的队伍往里进发,完全掰下两行,剩下的便可整排整排地掰下脱离,变成一玻璃碗的散落黄珍珠。她也照曾祖母那样,伏在餐桌上画下这个过程。看着她做这些,儿子也加入进来。母子俩静静地观察,悄悄地画着,发出咯咯的笑声。
  在洗衣机里被甩得皱皱的裙子,挂起来,用蒸汽熨斗一点点烫平整,那些细细密密的褶皱,像心事一般,她看着它们在白白的水蒸气里一点点消失,裙子恢复飘逸轻快,她穿上,站在镜子前,露出会心的微笑。那天,她画下穿裙子的自己,画下笑脸,心情也跟着愉悦。
  一个月后,她出去上班了,成为一名幼儿园的助教。
  每天下午4点后便没课了,她陪孩子们坐在教室里等爸爸妈妈来接。她给自己规定,每5分钟观察一个孩子,仔细看他身上的各种细节。不到一个月,她就熟悉了每个孩子的特点,由此因材施教,她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
  她买来《中国植物志》《杂草的故事》《植物图鉴》等书,每天花半个小时去细细地观察植物,然后像画植物图谱那样一点点画下来,又写下心得。细节里的世界,节奏缓慢,有条不紊,与忙碌急躁的日常截然不同,它们有着特殊的价值,让心灵归静。
  如今,小瑞已是一家大型幼儿园的园长,还是青少年宫的植物学老师,又是小有名气的插图手绘作者。她温柔亲切,素洁淡雅,像一株栀子,生活却如满墙的蔷薇,芬芳盛開。她微笑着柔柔地说,真的感谢每天半小时的细节时间呀。
  (欲何依摘自《哲思》 图/雨田)
其他文献
地球和月球是圆的,但确准地说,它们圆得还不太完美,一个椭圆形,另一个是略微扁平,况且它们本体上的形状复杂,高低不平。或许,根本就不存在纯圆满的东西,圆周率3.14后面的数字,至少可以数到100位,人们使用这个公式计算时,总把小数点3位后面的数字都省略,差不多就是正确了。  对待事物的态度,鸡蛋里面挑骨头、吹毛求疵,其本身就是一种病态。  因为局限,因为角度不同,看在眼里的事物也各有不同。甲壳虫爬在
大理寺,是北齐到民国,主管刑狱最高官署,相当于现在最高法院。赵绰是隋初大理寺少卿,相当于最高法副院长。隋文帝知其“处法平允,考绩连最”,由是“渐见礼重”。就在前程似锦当口,赵绰“迂病”犯了,几次跟隋文帝过不去,甚至闹到隋文帝把刀架在他脖子上。  《隋书》载,事情由刑部侍郎辛亶相信穿红裤子可官运亨通引起。隋文帝闻之震怒,要杀辛亶。诏令大理寺执行,赵绰却严词拒绝。按一般人的理解,在一切“绝于上”的皇权
1  前几日带儿子去爬山。  快4岁的小家伙非常兴奋,背着包非常努力地向上爬。  在一段陡坡上,脚下的泥石打滑,他走的很吃力。  但我们已经到了半途,不可能返回去。  他站在一个坎子上进退不得,非常着急。  我说你试着趴下去,慢慢朝边上移动,能够找到一个支撑的地方走上去。  他就是不肯,怕自己摔了。  我说爸爸就在后面,不要怕。  小家伙急得快哭了,希望我去帮他一把。  其实带他爬山就是为了锻炼他
他来的时候一无所有,现在也一无所求。  围龙屋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里面有厅堂、天井、水井,从前住有10多户人家。哑叔十多年前因家乡水灾流浪到这个地方时,围龙屋已经空了。家家户户都在旁边盖起了新的房子,围龙屋只放柴草、杂物。村里人可怜哑叔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就叫他随便在围龙屋挑个房间住下。这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饿不了。哑叔对村里的人无限感激,从此便在村子里住下了。  哑叔并不哑,只
母亲的鼾声一直是我难忘的回忆。  近年来,忙着工作,我在父母身边的日子越来越少。偶尔回家小住,发觉母亲的鼾声不如从前热烈,有时整夜也听不到隔壁的动静。当我们问起缘故,她轻描淡写地解释:“年纪大了,睡不好。”  前几日,我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医生说有中风的前兆,要我馬上住院检查。”对于中风,母亲和我都不陌生,外公就是因为这个病卧床8年,他晚年的痛苦家人们历历在目。我的焦虑随着汽车车速表的指针快速上
知道王蒙的名字是在读中学的时候,当时语文课本选有王蒙先生的一篇散文《想念冰心》,文章谈到晚年的冰心先生很幽默,冰心说:“放心,这次我死不了,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谢子(指她自己)呢,要活九十五。”这个细节很生动,让我久久难忘。那时就对这篇文章熟读成诵,烂熟于心了,也牢牢记住了作者“王蒙”这两个字。  随着阅历的增加,才知道王蒙是作家,当过文化部部长,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出版过很多相关
为了让学生重视标点符号,20世纪50年代初,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小故事。说旧社会男婚女嫁,信媒妁之言,媒人搞文字游戏,两头吃。某媒人将女方相貌写在纸上,不加标点,送达男家。男方家长读后,非常满意:“麻子没有,头发黑,脚不大,周正。”娶进门一看,大呼上当。媒人辩解道:“我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麻子,没有头发,黑,脚不大周正。’”  为了让学生重视标点符号,20世纪60年代初,身为语文老师,我也
翱翔在万里蓝天的飞机,突然俯视着地面上的汽车、火车和轮船,不禁大笑起来:这些家伙像小甲虫似的,“爬”得多么慢呀!  于是,飞机接通了航天电话,问汽车:“你知道你为什么跑得慢吗?”汽车回答:“我不觉得自己跑得慢啊,相反我觉得自己比那些马车、自行车快得多了。”  “不要往后比嘛,”飞机大笑道,“你要和我比,你比我慢多少啊?”  汽车想了想:“我是比你慢,可是你比火箭慢!”飞机也想了想:“慢不要紧,要紧
自年初开始,随着第一代“90后”陆续跨过三十岁大关,人们常常就“三十而立”展开讨论。随着孔子的时代远去,“三十而立”逐渐成了习语,指三十岁的人应该在某个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成就。孔子的本意真是如此吗?或者说,怎样算“立”?“立”又必须在三十岁吗?  “三十而立”一语典出《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泰伯》载:
以前看亦舒的小说,其中一篇是《如果墙会说话》,情节记不得了,但名字还记得很清楚,因为立意特别好。有过租房经历的人应该都懂,看起来冰冷甚至破旧脏污的墙,其实是每一个住客生活24小时的见证者。而我想,假如我们某一刻的深刻记忆幻化为精灵,那它应该是一种味道。  曾经在一个月亮很好的晚上,跟一个人就这样一路走一路聊,聊过什么已经忘记了,只记得两旁的杨树散发着特有的清香,伴随着微风扑面而来。后来,偶尔加班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