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问题浅析

来源 :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hua0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河南省正处于工业化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在新形势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走出一条符合河南工业经济发展状况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河南未来工业经济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新型工业化的深刻内涵,分析了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在产业升级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优化结构是关键。真正完成产业结构优化,才能为河南振兴提供竞争力和支撑力。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中原崛起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河南省 新型工业化 产业升级 中原崛起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河南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在新形势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走出一条符合河南省工业经济发展状况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河南省未来工业经济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个“新”,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来讲的。
  第一,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
  第二,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但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
  第三,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要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第四,新的工业化战略。新要求和新技术基础,要求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从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出发,既遵循工业化客观规律,又体现时代特点的工业化道路。
  第一,工业原材料等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给企业生产中的经营决策提出难题。
  第二,市场消费需求向科技含量高、产品针对性强、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第三,伴随我国继续扩大内需、产业结构调整相关措施,国家逐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对技术创新、新能源推广利用的鼓励、激励措施,积极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推进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特色化方向转变,更加关注工业经济发展对环境、资源的过度消耗,提倡绿色工业、低碳经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改革方向。
  第四,河南经济的高增长主要是由高投入拉动的,GDP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而增长,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随着经济结构中各种矛盾的加深,逐渐显现。
  鉴于此,我省“十二五”规划的中强调,人均资源少、经济增长长期粗放的河南,必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二、河南省发展新型工业化存在的问题
  2005年,河南省跨入新型工业大省行列,工业对全省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全省的工业发展还存在着增长方式粗放,资源依赖性强,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高技术产业比重低等突出问题。
  (一)产业层次不高。
  河南工业一直以能源、原材料等重工业为主,制造业发展明显滞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企业中间消耗过大,产出能力较低,经济效益提高缓慢,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任务艰巨,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较低,产业层次不高等方面。
  (二)企业组织结构小型分散居多。
  河南工业发展仍然存在“小散乱”现象,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园区发展不足,产业规模小,产业竞争优势和聚集效应不突出,工业产业集中度较低,资金和技术投入分散,资产负债率高,在生产、市场、研究与开发等方面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优势。
  (三)缺乏科技创新
  河南工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主要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低,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相当一部分重点企业还没有建立研发中心,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较弱。
  因此,要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结构是第一要务,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的主攻方向。
  三、河南省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措施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在几条战线同时作战。结合我省省情,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做大总量与优化结构相结合,增创制造业新优势与促进服务业大发展相结合,壮大战略支柱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做大做强战略支撑产业
  用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制造业提高设计水平、大型装备产品智能化,都离不开信息化的参与、改造和带动。传统产业经过信息化实现高质、高端、高效,才可能继续胜任我们的“当家产业”和“吃饭产业”。
  河南有三个产业可以做大做强:一是新能源装备,比如特高压输送电装备、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备;二是专用智能设备,如大型矿产开采智能化装备;三是轨道交通设备。与此同時还可以着重培育几类产业:一是环保项目;二是智能仪器仪表;三是民生装备,如开发大型的智能化农业机械、粮食食品机械等。
  (二)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优先发展以高技术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技术密集、创新性强、高投入、高产出为特征,其成效有目共睹,是行业和地区竞争的高地。发展上所谓“优先”,就是在选择排序上、资源配置上都应优先。
  注重扩大高端消费品的工业生产规模,发展新兴消费业态。我省确立的扩大中高端消费品工业规模的思路,食品工业强市计划,全国重要纺织工业基地建设、中西部最大的轻工产业基地建设重点,体现了我省“十二五”期间推進新型工业化的结构性思路。
  (三)加大发展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包括为现代生产活动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如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管理咨询业、中介服务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际商务、现代物流业、会展业等,也包括一些新型的满足个人更高精神需求的现代消费性服务业,如文化产业、移动通信、网络、传媒、现代远程教育等。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随着现代制造技术不断进步和产品档次的提升,企业用于生产环节的物质消耗将越来越少,而用于产品的研发、设计、策划、包装、宣传、运输、销售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会越来越多,产品的附加值将主要体现在这些扩展环节上,生产分工进一步细化,对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向更加专业化扩张。
  河南省2009年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占全省GDP的比重为34.7%,与世界平均60%的水平相比,差距明显。据统计,服务业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带动就业增长两个百分点,发展服务业自然有利于解除我省“就业难”的桎梏。另一方面,金融、物流和旅游已成为我省新型工业化的“瓶颈”,因此,现代服务业必须迎头赶上。
  (四)提高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
  产业集聚区是以若干特色主导产业为支撑,产业集聚特征明显,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吸纳就业充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功能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产业集聚区作为先进产业集中区、科技创新试验区和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地位。应立足省情区情,着眼长远发展,摒弃传统粗放模式,积极实施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战略。
  围绕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我省不断推进企业和项目加快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布局。截止2011年,我省已确定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2011年,全省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幅增加,基础设施日益完善。1~11月,全省产业集聚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138.70亿元;至9月末,全省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291.20平方公里。大项目向产业集聚区集聚,增强了产业集聚区优势产业的集聚能力,提升了产业集聚区的竞争力。1~11月,全省产业集聚区在建项目9196个,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3243个。制造业投资,尤其制造业中的高成长性产业投资向产业集聚区集聚,增强了集聚区的发展实力,促进河南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1~11月,全省产业集聚区制造业完成投资4428.54亿元,占产业集聚区投资的66.4%,比前三季度分别提高2.3个和0.1个百分点。
  总之,在产业升级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优化结构是基础工程,是关键动作,是内涵所在,将伴随始终。真正完成结构优化,才能实现中部地区跨越式发展战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竞争力和支撑力。
  为实现河南振兴、中原崛起的奋斗目标,就要求在推进全省工业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选择新的工业发展路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参考文献:
  [1]河南统计网. www.ha.stats.gov.cn.
  [2]蔡建霞,刘荷芬,张红,王玉霞. 河南新型工业化建设重点与对策研究,2006,(1).
  [3]王发曾. 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人文地理.2012.27(3).
其他文献
近年来,许多学校为了使教师在专业素养方面得到提升与发展,将“课堂教学大比武”(以下简称“课堂比武”)列入到学校工作计划中。教师经过一次次的磨课和大大小小的赛课,在课堂教学反思和团队的帮助下获得个人成长的机会。如果说教师日常的课堂教学是“习练场”,那么教师集体研备是打开专业成长之窗,说课议课是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课堂比武”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一、紧扣目标,“研”中巧突破   综观各
期刊
“浮躁”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为轻率、急躁、不专一。从字义上理解为“轻浮于表面,空虚不实而急于进取”。也就是说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否则悬浮在半空是很危险的!  浮躁是虚荣心强的表现。在当今社会拜金主义盛行、指导思想混乱的大趋势下,好多人把当“官”作为炫耀的资本,个人价值实现的标志,于是费尽心思的跑官、要官、买官。当了官后,作风浮躁,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甚至滥用权力,欺压百姓,出现了一批瞎干、
幼儿园研训文化建设作为幼儿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幼儿园发展内涵,发挥着助推器的作用。幼儿园研训文化,指的是幼儿园在自己组织开展的研训活动中所形成的融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为一体的文化氛围、教科研意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模式,以及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享交流的和谐关系,并以观念指引研训活动的一种文化。   园本研训文化的形成,能使教师培训和教育研究重心
期刊
“润心教育”是温润心灵的教育。用心用爱去润泽人的心灵,用心用情去做有温度的教育。“爱心”是引领,“和心”是共识,“净心”是坐标,“匠心”是路径,“慧心”是主线,调兵山市第六小学围绕“润心教育”构建“润心文化”,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凸显学校文化,以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润心教育”是在实践中滋生出的理念,它也必将在实践中丰盈和完善。   营造育人文化是校长的职责。11年的校长生涯,笔者对
期刊
夏丏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毋庸置疑,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的爱能唤醒学生的心灵,而且能让学生将爱传递下去。   一天,课代表张新颖给我送作业时不小心碰倒了我办公桌上的玻璃杯,杯子“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摔碎了。张新颖红着脸,自责地说:“老师,真对不起,我赔您一个吧。”   “没关系,不用放在心上。”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