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把传统的机械制图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教学融合,两门课程教学内容相加,可达到1 1>2的效果。一体化课改以“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将教学过程和具体的企业工作项目充分地融为一体,围绕具体的项目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组织实施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得能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项目驱动;一体化教学;改革]
机械制图是高等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学生所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之一,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图样画法的基本原理及制图标准,培养学生读图、绘图的基本能力,并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及思维能力。目前机械制图教学方面不足主要在于过分强调了点、线、面、体的投影理论的教学,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枯燥。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本身就不高,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以下简称CAD)同样作为机电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教学中,以AutoCAD或CAXA软件教学为例,许多高中院校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将软件的命令、各项功能和操作方法按照教程顺序编排好后再一一讲解,学生按部就班的学习操作过程。由于没有具体的操作任务和目标,不能理解该软件是作为机械制图手工绘图的一种替代,没有将机械制图的专业知识融入到软件绘图当中,这样就不能发挥绘图软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作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只会依葫芦画瓢,不能深入理解绘图规则和设计意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制图的教学模式也经历了较大变革,由以往手绘图教学发展为多媒体教学,实物模型与动画等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及质量。但对多年的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图纸的研究,学生很难很好的将制图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机械零件图的绘制中,在毕业设计中绘制和设计的零件图仍存在许多问题。在此情况下,本课程一体化改革以项目驱动法基础,对机械制图课程和CAD进行综合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解决机械制图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能够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达到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应用项目驱动法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项目驱动法是将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为教学主体,根本目标是实践应用,通过相关项目的实践教学与机械制图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结合,并在师生共同协作下完成的项目设计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的本质,是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专业能力。
目前高职学校学生学习基础一般都比较薄弱,学习习惯普遍较差,缺乏学习主动性,但其动手操作较能力强且发散性思维较敏捷。因此,高职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是主体,突出实践教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能力不是教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多安排学生进行思考、实践、感悟、创新等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学习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通过适当的能力训练任务,使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从中可以看出,项目驱动法可以让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状况,变为主动学习,也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理念。
二、基于项目驱动法的机械制图与CAD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
项目驱动法是要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去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因此,需要对《机械制图》与《CAD》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分解和整合,并调整学时安排。而且也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的角色和任务以及变革教学考核方式等。
1.教学内容的整合设计。《CAD》是机械制图的进行课题教学的重要工具,《机械制图》专业知识是学好《CAD》的基础。课程内容安排上,将《机械制图》与《CAD》互相融合,以《机械制图》的专业制图知识作为主线,把《CAD》以教学工具和教学载体的方式辅助于教学,让专业知识与实践活动互相交替,便于学生学习理解。
在教学内容上,压缩机械制图理论教学学时,能够更多的运用CAD软件替代手工绘图。在教学的前半部分主要让学生对平面图形建立三维空间想象能力,以利于后期更复杂图形教学。其次,要适当增加零件图的学时。零件图的教学侧重于实践应用,因此,可以适当增加学时,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零件图的表达,能更好的掌握装配体的绘制。最后,在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查找相关自学材料,或者由教师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独立完成零件图项目的CAD绘制任务。教学内容的完成是以学生提交的项目成果作为标准的,在用到AutoCAD或CAXA等软件时,教师只需讲解命令的操作流程,其余内容可以通过让学生提交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练习软件操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学生也能更好地掌握他们学到的专业知识。
2.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该课程改革运用项目驱动法的侧重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运用,重在过程而非结果。因此,需要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传统考核方式以考试结果作为考核方式重心,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技能的考察,没有真实反映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本课程经过项目驱动法改革,将课程过程考核分成三个组成部分,即平时表现(学生课堂表现、出勤率评价),项目成果和期末成绩。项目成果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具体项目中的表现及最终提交的项目成果,包括项目设计说明书、计算机操作以及零件图的绘制等内容。新的考核方式能更好的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效。
三、项目驱动法的实施与评价
1.教学项目设计要求。选择典型的设计项目,并对设计进行任务及目标分解,并细化子项目工作量及任务,以便小组的每个成员能够分别完成。可以适当地使用企业的实际生产的产品作为项目目标,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真实产品的设计过程,并获得成就感。制定好项目,要以项目任务书的形式分别发给每个小组进行讨论,以方便学生参考并完成项目任务。结合课程教学任务,每個大的项目可以分解为若干易于实施的子项目。每个子项目都应与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相对应,并涵盖一定范围的专业知识,以便学生能够顺利开展。通过完成每个子项目,实现整个项目,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2.项目教学实施过程。首先,每个项目在教学实施前,教师需要对项目进行充分的说明和示范,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解决问题需要的专业知识,以及作图步骤和方法。项目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完成项目驱动教学的项目任务,因此需要可以实施教学活动的信息化的机房。对于较大的复杂的项目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指定一名组长协助教师工作。在分组过程中,我们必须建立“高低搭配”,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其次,对项目任务进行详细的分析。在组长的协调下,小组成员开始讨论教师分配的项目,并结合相关项目任务要求,查找资料,实现项目任务。最后,小组成员之间要进行分工协作。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比如有的学生在绘图之前不设置图层,图幅与标注样式不匹配,字体、字高不同一的不良的绘图习惯。
3.考核评价。在项目实施结束后,要对项目实施过程与成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建立合理的项目评价体系,对项目完成质量至关重要。对学生项目成绩的评价要结合三个方面,一是项目小组评价,二是项目成果评价,三是教师对学生实际操作过程评价,将学生在绘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重点是引导学生思考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采取的正确的思路和步骤。项目驱动法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项目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不同项目组之间的竞争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助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结语
将《机械制图》与《CAD》进行教学整合过程中,采用项目驱动法开展教学活动,是这项课程改革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利于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运用项目驱动法在《机械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进行教學整合实施的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知识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基于项目驱动法的教学改革是适应当下教学要求的高效课堂模式,希望能够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钟山,申毅莉,姚金等.三维建模环境下探索[J].梧州学院学报,2010,20(06):73-78.
[2]王获.项目驱动教学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2).
[3]宋成英,王明贤.就项目教学法与戴士弘教授商榷[J].科教导刊,2015(23).
[4]何倩.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3,4(25):170-173.
[5]张美丽.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广西轻工业,2012,9(15):78-82.
作者简介
薛命全(1985—),男,福建福清人,福建省闽北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南平市),助教,本科,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
课题来源:福建省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
关键词:项目驱动;一体化教学;改革]
机械制图是高等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学生所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之一,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图样画法的基本原理及制图标准,培养学生读图、绘图的基本能力,并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及思维能力。目前机械制图教学方面不足主要在于过分强调了点、线、面、体的投影理论的教学,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枯燥。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本身就不高,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以下简称CAD)同样作为机电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教学中,以AutoCAD或CAXA软件教学为例,许多高中院校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将软件的命令、各项功能和操作方法按照教程顺序编排好后再一一讲解,学生按部就班的学习操作过程。由于没有具体的操作任务和目标,不能理解该软件是作为机械制图手工绘图的一种替代,没有将机械制图的专业知识融入到软件绘图当中,这样就不能发挥绘图软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作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只会依葫芦画瓢,不能深入理解绘图规则和设计意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制图的教学模式也经历了较大变革,由以往手绘图教学发展为多媒体教学,实物模型与动画等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及质量。但对多年的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图纸的研究,学生很难很好的将制图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机械零件图的绘制中,在毕业设计中绘制和设计的零件图仍存在许多问题。在此情况下,本课程一体化改革以项目驱动法基础,对机械制图课程和CAD进行综合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解决机械制图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能够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达到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应用项目驱动法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项目驱动法是将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为教学主体,根本目标是实践应用,通过相关项目的实践教学与机械制图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结合,并在师生共同协作下完成的项目设计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的本质,是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专业能力。
目前高职学校学生学习基础一般都比较薄弱,学习习惯普遍较差,缺乏学习主动性,但其动手操作较能力强且发散性思维较敏捷。因此,高职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是主体,突出实践教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能力不是教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多安排学生进行思考、实践、感悟、创新等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学习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通过适当的能力训练任务,使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从中可以看出,项目驱动法可以让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状况,变为主动学习,也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理念。
二、基于项目驱动法的机械制图与CAD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
项目驱动法是要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去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因此,需要对《机械制图》与《CAD》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分解和整合,并调整学时安排。而且也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的角色和任务以及变革教学考核方式等。
1.教学内容的整合设计。《CAD》是机械制图的进行课题教学的重要工具,《机械制图》专业知识是学好《CAD》的基础。课程内容安排上,将《机械制图》与《CAD》互相融合,以《机械制图》的专业制图知识作为主线,把《CAD》以教学工具和教学载体的方式辅助于教学,让专业知识与实践活动互相交替,便于学生学习理解。
在教学内容上,压缩机械制图理论教学学时,能够更多的运用CAD软件替代手工绘图。在教学的前半部分主要让学生对平面图形建立三维空间想象能力,以利于后期更复杂图形教学。其次,要适当增加零件图的学时。零件图的教学侧重于实践应用,因此,可以适当增加学时,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零件图的表达,能更好的掌握装配体的绘制。最后,在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查找相关自学材料,或者由教师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独立完成零件图项目的CAD绘制任务。教学内容的完成是以学生提交的项目成果作为标准的,在用到AutoCAD或CAXA等软件时,教师只需讲解命令的操作流程,其余内容可以通过让学生提交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练习软件操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学生也能更好地掌握他们学到的专业知识。
2.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该课程改革运用项目驱动法的侧重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运用,重在过程而非结果。因此,需要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传统考核方式以考试结果作为考核方式重心,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技能的考察,没有真实反映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本课程经过项目驱动法改革,将课程过程考核分成三个组成部分,即平时表现(学生课堂表现、出勤率评价),项目成果和期末成绩。项目成果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具体项目中的表现及最终提交的项目成果,包括项目设计说明书、计算机操作以及零件图的绘制等内容。新的考核方式能更好的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效。
三、项目驱动法的实施与评价
1.教学项目设计要求。选择典型的设计项目,并对设计进行任务及目标分解,并细化子项目工作量及任务,以便小组的每个成员能够分别完成。可以适当地使用企业的实际生产的产品作为项目目标,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真实产品的设计过程,并获得成就感。制定好项目,要以项目任务书的形式分别发给每个小组进行讨论,以方便学生参考并完成项目任务。结合课程教学任务,每個大的项目可以分解为若干易于实施的子项目。每个子项目都应与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相对应,并涵盖一定范围的专业知识,以便学生能够顺利开展。通过完成每个子项目,实现整个项目,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2.项目教学实施过程。首先,每个项目在教学实施前,教师需要对项目进行充分的说明和示范,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解决问题需要的专业知识,以及作图步骤和方法。项目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完成项目驱动教学的项目任务,因此需要可以实施教学活动的信息化的机房。对于较大的复杂的项目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指定一名组长协助教师工作。在分组过程中,我们必须建立“高低搭配”,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其次,对项目任务进行详细的分析。在组长的协调下,小组成员开始讨论教师分配的项目,并结合相关项目任务要求,查找资料,实现项目任务。最后,小组成员之间要进行分工协作。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比如有的学生在绘图之前不设置图层,图幅与标注样式不匹配,字体、字高不同一的不良的绘图习惯。
3.考核评价。在项目实施结束后,要对项目实施过程与成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建立合理的项目评价体系,对项目完成质量至关重要。对学生项目成绩的评价要结合三个方面,一是项目小组评价,二是项目成果评价,三是教师对学生实际操作过程评价,将学生在绘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重点是引导学生思考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采取的正确的思路和步骤。项目驱动法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项目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不同项目组之间的竞争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助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结语
将《机械制图》与《CAD》进行教学整合过程中,采用项目驱动法开展教学活动,是这项课程改革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利于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运用项目驱动法在《机械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进行教學整合实施的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知识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基于项目驱动法的教学改革是适应当下教学要求的高效课堂模式,希望能够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钟山,申毅莉,姚金等.三维建模环境下探索[J].梧州学院学报,2010,20(06):73-78.
[2]王获.项目驱动教学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2).
[3]宋成英,王明贤.就项目教学法与戴士弘教授商榷[J].科教导刊,2015(23).
[4]何倩.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3,4(25):170-173.
[5]张美丽.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广西轻工业,2012,9(15):78-82.
作者简介
薛命全(1985—),男,福建福清人,福建省闽北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南平市),助教,本科,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
课题来源:福建省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