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管理观念,遵循体育活动规律,适应学生个体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运动行为习惯,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运动开展;管理
经济飞跃发展的社会,是精神文明不断提高的社会。但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由于不少父母的教育观念陈旧或过于娇纵子女,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少职校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如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运动的开展,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作为体育教师的笔者认为,加强学校对体育运动的管理,可以改变这种不良行为。
一、职校开展体育运动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文化课的学习中,不少职校的学生不能够进行长时间的学习,注意力不集中。针对这种现象,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如队列队形练习、“投准游戏”、越野跑等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成功的来之不易。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知道成功并不是唾手可得的囊中之物,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必然充满艰辛和苦涩,而伴随着挫折和失败只有全神贯注、矢志不渝,在苦难面前勇往直前才能等上成功的顶峰。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职校不少学生的入校,是因为学习的基础较差,学习没有激情与动力。有不少人因为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陷入成绩越差越不想学、越不想学成绩越差的恶性循环。针对这些情况,体育教师可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操场开展各种游戏如袋鼠运粮、打龙尾等,在游戏中经常提一些如怎样才能更快、怎样才能更好玩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或讨论。经过一段时间后,给学生题材,让学生以单位来创编体育小游戏。并对他们自编的游戏进行评比,使学生体验动脑筋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职校学生一般都有比较强烈的个性,对问题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们好面子,在某些方面表现很好强,在有些方面又表现得很自私,不顾别人,不换位思考。体育教师可组织学生做一些集体性活动,如拔河、接力赛、打篮球、踢足球等活动,在活动后让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才是强大的,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去互助,发挥所有人的力量或特长才能最后获得成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知道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需要所有同学去营造,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
4、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职校不少学生的自觉性往往较差,作业不能独立完成,自习时不能遵守课堂纪律,回宿舍不能按时休息,班级、宿舍卫生不能按时打扫等,是经常发生的。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可组织学生的10分钟端正姿势坐的活动,学生每两人一组进行两分钟“对眼”,以此锻炼耐心和注意力。此外还可开展一些游戏活动,如俯卧撑、深蹲起等,使学生知道要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在高度兴奋的同时还能注意到自己必须遵守的规则。
二、职校体育运动中的学生管理要求
1、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营造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必须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年龄性别特征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学条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重视学生体育运动的开展,对体育课堂教学、学生两操一课、体育特长队训练、体育活动的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项目的训练测试建档、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体育工作的指导督促考核等方面的管理,以严格的制度规定加以保证,确保体育工作落到实处。还要充分利用校会、家长会、校园内各种宣传栏,向全体师生及社会家长大力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提高大家的共同认识,转变学生的教育观念。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体育运动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明确体育运动的目的,从而把体育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2、加强学生体育运动的安全意识教育,培养高度的责任感。职校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不安全因素比其他学校要多得多。而不少的伤害事故都是来自学生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因此,在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一是爱自己教育,即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加强自我保护动作训练。学会自我保护方法。教师要教育学生开展运动前的自身检查和场地器材不安全因素检查。二是爱别人教育,即树立将他人安全放在心上的责任意识,加强保护和帮助动作训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以避免运动中的问题出现。三是爱器材教育,即培养学生爱护场地、器材的习惯,使学生学会器材使用的方法。这也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
3、加强学生体育运动的进取意识培养,养成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自主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长期以来的体育教学,教师习惯于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运动的态度、兴趣和习惯。这种做法,当然不能很好地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运动习惯。教师要讲究方法,注重策略,满足和适应学生个体需求和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运动行为习惯。学生们之所以踢起足球来不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足球这项活动。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尽职尽责地为学生的自主运动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运动能力,以实现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目标。
作者简介:金亦婷,(1981.1--),女,江苏常州人,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运动开展;管理
经济飞跃发展的社会,是精神文明不断提高的社会。但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由于不少父母的教育观念陈旧或过于娇纵子女,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少职校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如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运动的开展,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作为体育教师的笔者认为,加强学校对体育运动的管理,可以改变这种不良行为。
一、职校开展体育运动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文化课的学习中,不少职校的学生不能够进行长时间的学习,注意力不集中。针对这种现象,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如队列队形练习、“投准游戏”、越野跑等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成功的来之不易。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知道成功并不是唾手可得的囊中之物,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必然充满艰辛和苦涩,而伴随着挫折和失败只有全神贯注、矢志不渝,在苦难面前勇往直前才能等上成功的顶峰。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职校不少学生的入校,是因为学习的基础较差,学习没有激情与动力。有不少人因为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陷入成绩越差越不想学、越不想学成绩越差的恶性循环。针对这些情况,体育教师可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操场开展各种游戏如袋鼠运粮、打龙尾等,在游戏中经常提一些如怎样才能更快、怎样才能更好玩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或讨论。经过一段时间后,给学生题材,让学生以单位来创编体育小游戏。并对他们自编的游戏进行评比,使学生体验动脑筋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职校学生一般都有比较强烈的个性,对问题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们好面子,在某些方面表现很好强,在有些方面又表现得很自私,不顾别人,不换位思考。体育教师可组织学生做一些集体性活动,如拔河、接力赛、打篮球、踢足球等活动,在活动后让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才是强大的,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去互助,发挥所有人的力量或特长才能最后获得成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知道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需要所有同学去营造,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
4、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职校不少学生的自觉性往往较差,作业不能独立完成,自习时不能遵守课堂纪律,回宿舍不能按时休息,班级、宿舍卫生不能按时打扫等,是经常发生的。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可组织学生的10分钟端正姿势坐的活动,学生每两人一组进行两分钟“对眼”,以此锻炼耐心和注意力。此外还可开展一些游戏活动,如俯卧撑、深蹲起等,使学生知道要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在高度兴奋的同时还能注意到自己必须遵守的规则。
二、职校体育运动中的学生管理要求
1、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营造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必须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年龄性别特征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学条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重视学生体育运动的开展,对体育课堂教学、学生两操一课、体育特长队训练、体育活动的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项目的训练测试建档、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体育工作的指导督促考核等方面的管理,以严格的制度规定加以保证,确保体育工作落到实处。还要充分利用校会、家长会、校园内各种宣传栏,向全体师生及社会家长大力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提高大家的共同认识,转变学生的教育观念。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体育运动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明确体育运动的目的,从而把体育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2、加强学生体育运动的安全意识教育,培养高度的责任感。职校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不安全因素比其他学校要多得多。而不少的伤害事故都是来自学生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因此,在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一是爱自己教育,即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加强自我保护动作训练。学会自我保护方法。教师要教育学生开展运动前的自身检查和场地器材不安全因素检查。二是爱别人教育,即树立将他人安全放在心上的责任意识,加强保护和帮助动作训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以避免运动中的问题出现。三是爱器材教育,即培养学生爱护场地、器材的习惯,使学生学会器材使用的方法。这也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
3、加强学生体育运动的进取意识培养,养成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自主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长期以来的体育教学,教师习惯于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运动的态度、兴趣和习惯。这种做法,当然不能很好地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运动习惯。教师要讲究方法,注重策略,满足和适应学生个体需求和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运动行为习惯。学生们之所以踢起足球来不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足球这项活动。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尽职尽责地为学生的自主运动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运动能力,以实现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目标。
作者简介:金亦婷,(1981.1--),女,江苏常州人,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