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如何加强思想教育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caGu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理想课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语文教学规律,从教材的具体的内容出发,“因文讲道,因道悟文”,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切实加强思想教育。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
  
  现行语文教材,绝大部分文质优美,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事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献身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但有了好的教材,并不等于就一定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要是教师没有相应的思想认识水平,不能理解、感受到蕴含于教材中的积极的思想意义,怎能以之教育学生?现实中往往有这种现象:教案上清清楚楚地写上思想教育的要求,而在课堂上却不能体现,或失之肤浅,或失之偏颇。究其原因,是教者没有真正地理解和真切地感受,只是照搬教学参考书而已。因此,加强思想教育,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
  
  二、必须重视教学的情感性
  
  人的认识过程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教师正确、健康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了知识,却没有用自己对课文的情绪体验熏陶、感化学生,激起学生相应的感情浪花,这样的语文课不能算是成功的。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大凡佳作无不是作者健康思想感情的结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借助课文应有的感情力量,在一定的感情氛围里熏陶、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感情与作品的情感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从而触动学生的灵感,借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教育情感。
  
  三、在阅读训练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
  
  阅读教学的任务,就是使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不仅懂得作者写了什么,而且理解作者是基于什么观点和感受而写的,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挖掘优秀作品产生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没有正确的思想观点和高尚情操,没有对祖国和生活的满腔热忱,就不可能从看似平淡的材料中发现闪光的思想,当然也不可能写出有深刻思想意义的文章,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四、寓思想教育于写作训练的全过程
  
  如果阅读训练是通过分析课文,研究作者怎样运用正确的观点、高尚的情操撷取材料,从中悟出写好文章的真谛的话,那么,写作训练则是运用正确观点、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观察、分析生活,从中选取足以体现自己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的材料,以一定的方式连缀成文。从这个角度来论,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在于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因此,写作训练必须与阅读训练有机结合,用蕴含在课文中的思想激发学生写作思想的火花,用闪光的思想去发现和选取闪光的材料。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对美的发现。”教师的责任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得到熏陶和教育。
  教学实践证明,有机地利用课文内在的思想内容作合理的延伸,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必能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生理、心理及外部行为所作出的一种判定,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为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起奠基作用。游戏是构成儿童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途径和手段,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的意识,可以促进幼儿自我评价客观性、独立性的发展。  【关键词】自我意识 自我评价 游戏    一、问题的提出    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生理、心理及外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苦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
期刊
我从事英语教学六年时间,送走了两届高三毕业生。经过几年的摸索,将心理学融入英语教学中,尝到了一些甜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开展目的教育,培养“新生”上进心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是激发人们去行动并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有了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这样成绩才能提高。我在接到高中新班时,首先对学生进行思
期刊
几年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刚接触这门学科时学生有浓厚兴趣,但时间一久,兴趣渐渐淡了,问其原因,普遍都反应:历史知识太难记了。是的,中学历史教材内容纷繁庞杂,史实浩如烟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念,纵横交错,学生往往感到难记。注意培养、提高学生历史记忆力便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来增强记忆效果。现谈点体会,供同行们参考。  记忆力
期刊
所谓“二·四”式教学模式,是指每节课分前后两段。前段包括“引入环境”和“指导活动”两个环节;后段包括“迁移内化”和“激励延伸”两个环节。前后两段之间有一个短暂的休息或律动时间,以适应幼儿调节体力和休息。整节课,最多用时30分钟。这种课型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儿童主体,注重游戏活动,注重语言交往,努力追求儿童体能和智力的同步发展。    一、引入环境    实践证明,幼儿园的儿童以班集体的组织形式进入教学
期刊
每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纪律严明、学习进步,班级有一种愉悦的学习气氛。但是,每个班级总有一些不如人意的违纪情况,总会有老师对学生的缺点和过错进行批评教育。那么,怎样批评学生才能被学生接受,给学生以良性刺激呢?下面,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控制情绪,谨防过激的言辞批评    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纪律意识比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性格顽皮,我行我素,给人一种调皮捣蛋的印象。看
期刊
在数学学习中,倘若学生的直觉思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教师一味推崇逻辑思维,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潜意识里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兴趣。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我们广大教师应对直觉思维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一、直觉与逻辑的关系    从思维方式上来看,思维可以分为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长期以来人们刻意把两者分离开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从来就不是割离的。有一种观点认为逻
期刊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图纸”,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案的设计至关重要,马虎不得。我认为设计教案,要求教师做到如下几点:    一、教师要吃透教材    任何一个教学内容都是整个教材体系中的一环,无不体现了编写的用意目的,反映出教育教学规律。因此,教师首先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教学内容,在理解教材、准备资料、设计方案等过程中要从整体着手,高瞻远瞩,有的放矢。时间一久,学生接受知识多了就能融会
期刊
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中,学生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开发学生本身的课程资源,是落实新的课程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开发学
期刊
文言翻译是考查文意理解的较好方式,所以高考越来越重视对文言翻译能力的考查。令不少学生苦恼的是虽能领会文意,但翻译句子时仍会出现丢分现象,这说明在斟酌词义、联词成句方面还有欠缺。    一、翻译病因的类别    1、遗漏信息  指翻译时遗漏了原文的部分内容,也就是说个别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没有译出。请看下例:  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2005年高考全国卷)  译文:庄王派群臣给马办丧事,想
期刊